
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
【东瀛荷风】——“读书与旅行”文学专辑征文之五
刘心苗
现代诗于我,原是非日常的遥不可及。诗人,则如落入凡尘的谪仙,可遇不可求。得以略略贴近奥妙的诗歌天地,缘自弥生老师的诗集《之间的心》。
初识弥生老师,是在朋友的聚会里。拙于社交,在一群陌生人中,总是一贯的木讷被动。那晚,弥生老师和我说了许多话。她声音温婉,语速柔缓,笑容沉静和煦,让人恍惚似与她已相识了几生几世。略为紧张的心,在她温柔的目光和话语里,慢慢、慢慢地沉静,一丝一丝绽出欢愉----为与她的缘分暗自喜悦:虽为后辈,但职业同是中文教师,且她任教的大学即我的母校。此外,彼此都是因家中小女而心有千千结的母亲。更奇妙的是,因缘际会,有幸成为弥生老师任指导员的研究生课程一员,为此,彼此间又多了一段师生缘。也因此得以近距离认识她、感受她。看她年复一年地忘我工作,辛勤持家,扛负各种委曲求全,却平和淡定地努力不懈,让人感叹并又疑惑:这般谦和温柔的人,怎会兼具如此强韧的毅力和能量。直到阅读了她的诗集《之间的心》后,重新认识作为诗人的弥生老师,方才渐悟。
在诗人弥生的诗歌世界里,少有冗长的语言,经她精巧编织的寥寥文字里,营造出的,却是声音、画面、情绪浑然一体的独特空间,或天然自由、或空灵浪漫、或质朴哀愁、或迷惘憧憬、或温暖热情。这些被施了魔法的文字,微风般阵阵掠过心间,感动,便如春天细雨,一点点地,温润了心田。
她说:“诗是诗人的孩子 每一个都是痛苦而快乐的分娩 那新鲜生命的感动
和啼哭一起问鼎天空”。
原来如此,难怪我等凡人眼中漠然的日常繁琐,在她的诗里,却如歌般动人心弦。
年轻
镜子里 一根白发成为叹号
我想用颜色遮掩岁月
中年
叶子一片一片离开
风 轻声细语地凉了
眼睛看不懂
心上的皱纹和失落
眼睛
字花了 你说
眼睛不露声色地
合上惆怅
雨夜
所有的耳朵没听得
那滴雨
在冬天的窗外
搓了搓手后 叹气
而时光轮回里,常人司空见惯、以为天经地义的季节转换,在诗人弥生的描绘下,一帧帧一幅幅,是将美的瞬间定格成永恒的情景交融。
樱花雨
转眼即逝的美丽
成为谁的记忆
昨日灿烂在枝头
今天已随风入泥
初夏
无数的成长从这儿开始
充满希望也充满苦涩
生命的关节有点儿疼痛
向往天空的不仅是竹叶
秋窗
蝉 已在不知不觉中离开
夏天的热情
和银杏一起 落在草籽里
在寒冷逼退绿色之前
许多果实
演出了秋的曲子
雪
不为什么
你笑着旋转
从天空到大地
来过一趟 足已
除将凡人视若无睹、不以为奇的日常赋予崭新意涵,诗人弥生还在父子母女的家族身份变换之间、在教师与诗人的角色转换之间、在国与国的文化切换之间,以纤细敏锐的心灵、攫取常人无缘聆听的生命之声,展示出一个自由凝练熠熠生辉的新世界。虽然命运曾给过她许多磨难,但她仍说:“世界让所有的美好给我写意 生命的过程成为思想的驿站 时间的宣纸上 兰花芬芳四溢”。

诗人弥生“趴在字与纸的缝隙里张望 坐在水跟石的碰撞处冥想”,赠予我们感动和力量,让心灵,重拾柔软与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