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本提议建16国FTA的动机 / 方案过于遥远当前难获回应
日期: 06年08月2期

  ■ 张祖国

  近日,日本政府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对媒体表示,日本政府将在2006年8月下旬于吉隆坡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部长级会议上,提议成立东亚16国自由贸易区(FTA)。届时,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将作为日本政府代表出席会议,并由他正式向出席会议的所有国家提出上述建议。东亚16国自由贸易区,包括东盟十国(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拟议中的自由贸易区总人口将达31亿人,大致涵盖全球半数人口,将超过欧盟加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约国的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近1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四分之一,逼近美国12万5000亿美元的规模。
  众所周知,从上一世纪的90年代起,东亚地区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方面已经开始产生了地区主义的萌芽。首先是东盟在1992年达成了创设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的协议,2002年1月,在比较先进的老东盟6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之间,已经将进口关税降低到了0-5%的水准,其它的相对落后的新东盟4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则要在2007年以前将关税削减到5%以下的水平,到2015年使东盟全部地区都成为无关税的自由贸易地区。另外,到2020年以前,要进一步深化AFTA,使物品、人员、资金在区域内的流动自由化,实现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目标。其次,日本从90年代末开始,与新加坡进行了经济合作协定(EPA)的谈判,2002年11月,该项协定正式生效。再次,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关于商品自由贸易协定(FTA)开始生效,随后马上又开始进行有关服务与投资领域自由化的谈判。第四,日本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之间又进行了双边的关于服务、投资与劳动力流动自由化的谈判,其中与马来西亚的谈判在2005年12月已经达成协议,同时,日本还积极地进行与东盟整体的EPA的谈判。第五,韩国与新加坡的双边FTA已经签署了协议,并且正在进行与东盟整体的FTA谈判。第六,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分别正在与印度、澳大利亚等进行FTA与EPA等方面的谈判或协商。
  在上述东亚地区贸易与投资出现区域性的自由化趋势的背景之下,日本又进一步呼吁建立范围更加广泛的FTA,人们必然要问其动机是什么?将来的结果又是什么呢?日本官方先前表示,他们冀望这项提案有助刺激贸易和提升日本在本地区的地位。虽然建立广泛的FTA必然具有刺激贸易的作用,但是我们认为日本对这种动机的表述只是一种外交辞令,日本真正的动机应该是取得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地位,并降低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相对于欧美地区,充满活力的东亚俨然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但东亚的区域合作却是三大经济体中最差的,远逊于美洲经济共同体和欧盟。不过当地国家对区域合作的构想却从未停止,其中以日本为最,日本在60年代提出过“太平洋贸易区”,后来又有“环太平洋连带构想”,到最近的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这次又提出涵盖亚洲大洋洲共16国的自由贸易区,日本对于东亚区域合作的热情可说是从未减退,但一直缺少实际成果。此前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设想,就因为来自美国的阻力而搁浅。目前最被看好的未来东亚地区全方位经济合作的模式是由中国提议的建立在东盟及其3个“10+1”(东盟分别与中、日、韩的合作协议)合作机制基础上的“10+3”框架(东盟+中、日、韩)。从最初的东盟实现自身的FTA,到东盟分别与中、日、韩的3个“10+1”FTA,再到“10+3”FTA,还有太长的路要走,更不必说日本提议的“10+3+3”的涵盖亚洲大洋洲的FTA合作框架。要走完这一长路确实需要一个领导型的国家来主持大局,日本提出新的区域合作方案的意图很明确,如果大家接受并支持该方案,则表明日本可以稳坐区域合作领导者的位置。
  但东亚地区极为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环境决定了区域合作的领导者这个位置是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任何一方都是无法一直单独胜任的,换句话说,东盟、中、日、韩四方在区域合作的历程中要一起担起重担,各司其职,共同领导。欧盟是由德、法两个地区中最强大的发达经济体作为核心来主导整个区域合作进程,北美自由贸易区则由最强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发起和推动,但东亚经济一体化却是由这个地区相对较弱而且是以发展中国家群体为主的经济体——东盟率先推动起来的。至今,中、日、韩三国每年都要在东盟建立起来的对话机制和框架下进行对话、交流和协商。所谓“10+3”框架也要以东盟分别与中、日、韩三国签订的3个“10+1”合作机制为基点。这个起点注定了区域合作发展过程主导者的多元化。因为任何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其主导力量一定是这个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大,最具经济凝聚力的国家,所以东盟至今承担的主导角色只能是阶段性的,必须由中、日、韩三方中另一个出来接力。但东亚地区的复杂就在于这一地区最具经济凝聚力的国家是中国,但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却是日本。总体来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进展最为迅速,在2010年以前中国将最先就完全与东盟实施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协议,即第一个完成“10+1”合作机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10月中国主动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让东南亚各国放下了“中国威胁论”的顾虑。如此,中国将逐渐成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最积极的推动力量和最稳定的中坚力量,并且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长期发挥这种作用。但是中国毕竟只是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中国只能集中大部分精力解决国内问题。其他经济体的经验说明,作为经济实力最强大的日本,必须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起到重要的领导作用。但日本死硬的政治立场、拒不承认历史的军国主义态度以及国际经济合作中相对于中国比较“抠门”的做法,使其经常遭到冷场。
  总之,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将不会像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那样形成一个或两个发达国家为主的单极主导体系。相反,中、日、韩,东盟这4个经济体都应在建立整个地区合作组织体系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既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也是它能否成功的关键。同时,由于此次涵盖16国的自由贸易协议太过遥远,而且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和最后形成的局面对各方来说不光是经济上的“分红”关系,还有政治上的地区稳定关系,它本身的政治含义可能远大于经济含义。因此,可以预计,日本提出的建立16国自由贸易区的方案,在当前的阶段难以获得积极的回应,所谓的“亚盟”从目前的阶段来看,仍然是一个遥遥无期的事情。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1917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