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星期日,人们还在兴致勃勃地讨论刚刚开幕的世界杯足球赛,新华社的一条消息令京城里的很多人感到突然而震惊: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因生活腐化堕落被免去职务。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当天审议认为,刘志华的错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决定免去其副市长职务。
新华社的通稿还称,鉴于刘志华的行为已违反党纪、政纪,中纪委、监察部决定对其立案审查。电文虽短,但极具分量。不过其后几天,国内各媒体均未就此事件做任何跟进报道——显然,大家都在暗查此事“水有多深”。
尽管不时有部级干部落马,但刘志华被撤职和审查的原因还是多少有些不同寻常。刘在北京市九名副市长中排名第四,主管城市建设规划,负责建设、国土房管、体育、轨道交通建设方面的工作,并分管2008年奥运工程建设,位高权更重。其分管部门的重要性和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外界普遍认为刘志华被中央“闪电”查办并不是简单的“生活腐化堕落”问题。
一周之后,另一则口口相传的消息将沉默的媒体突然点燃:地产界的著名人物、被称为北京最大“地主”的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被“双规”,据说与刘志华案有关。
几乎与此同时,一直喧嚣热闹的房地产界,蓦地变成死寂一片。
谁举报了刘志华
北京奥运会还没有召开,刘志华就被“双规”了。
刘志华事件曝光后,一时各种猜测和小道消息纷至沓来,但很快各路消息集中于腐败问题上:刘志华被中纪委关注,并最终立案调查,缘于有外商向中央直接举报刘志华大搞“权色交易”、收受外商巨额贿赂、插手重点项目、非法为公司做贷款担保、批地黑幕等诸多问题;而举报者,是北京摩根投资有限公司的背后老板郭文贵;导火索是该公司投入巨资建设开发的北京“摩根中心”项目被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收回;直接“扳倒”刘志华的,是一盘长达60分钟的录像带,这盘录像带里是刘在香港进行色情交易的整个过程。业内的公开说法是,这盘录像带通过内部渠道直接送交中央有关部门,中央领导非常震怒,责成中纪委、监察部火速查办刘志华。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盘录像带显然不是偶然拍摄到的,肯定是经过周密策划的。“显然他们知道刘志华好色,遂采取了这种一剑封喉的招数”。这种一招毙命的方式,令这位圈内人士连呼“狠招”。
一位北京市政府某部门的工作人员透露,在北京市官场中,刘志华好色是出了名的,“同事们私下聊一些官员的八卦话题时,都说老刘很色,见了漂亮姑娘就不会眨眼了,现在看来不假”。刘志华被“双规”后,随即曝出了他在北京郊区为自己建造行宫并包养众多年轻姘妇的丑闻。这一丑闻虽然调查部门还没有最终确证,但显然不是空穴来风。
当然,举报者出“狠招”,不是为了揭露刘志华生活堕落,一位接近北京摩根的房地产专业人士也透露,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北京摩根已经被逼到绝路上了。
把北京摩根逼上绝路的是今年5月22日的一次地块招标,该地块正是北京“摩根中心”。这一紧邻奥林匹克公园和国家游泳中心场馆“水立方”的高档商业地产项目,由于开发面积巨大和近两年的官司缠身而备受业界关注。
5月22日,北京首创集团与广西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SOHO中国、华远房地产和大连正源四家公司参与了竞标,结果北京首创集团与广西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17.6亿元人民币胜出。
“这17.6亿元得到的不单是摩根中心的地块,还包括地面上快封顶的建筑。”曾帮助北京摩根进行项目融资的房地产金融服务专家黄启贤对摩根中心事件比较熟悉,他认为,这种拍卖肯定是不合理的,“简直是巧取豪夺”。
有人认为,北京摩根很可能就是在5月22日后“被迫采取了行动”。但事情发生后,北京摩根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之一的虞晓峰拒绝就此事发表任何看法。
北京摩根之祸
“2002年太岁壬午,该年北方动土为大忌:冲犯太岁,三煞,主有官方压制。2002年七赤星主事,三碧在北,8月二黑入中,七临北,形成三七斗牛煞,主官司缠身。”据说,这是一位风水大师给北京“摩根中心”下的谶语,今天看来,似乎一切都应验了。
在停工两年多后,位于北京市北四环北辰西桥西北角的“摩根中心”,3座即将封顶的公寓楼和1座酒店孤独地矗立在阳光下,工地最南端的A座写字楼只有几十根钢柱立在地上。几台巨大的塔吊静静俯视著凌乱的工地。工地四周的铁皮围护墙早已锈迹斑斑,围护墙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北京建工集团”的字样。
工地里只有几个保安在闲聊,不见一个工人。这个长600多米、宽100米左右的巨大工地上安静得出奇。摩根中心东面,距其只有一路之隔的是正在建设中的奥林匹克公园,著名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距离摩根中心仅180米,距2008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国家体育场也仅有500米。奥运工地上机械轰鸣,工人一片忙碌。有如此绝佳的地理位置,摩根中心一直是北京房地产界一块极其诱人的“肥肉”。
摩根中心地块本属大屯乡的华汇房地产中心,2002年,北京摩根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获得该地块。摩根接盘后,与北京市国土局分别在2002年9月10日和12月13日签署了摩根中心一、二期土地出让合同,根据合同,摩根公司获得该地块共需出资约3.6亿元,核算下来,每建筑平方米的土地成本不足860元。摩根当时交付了15%的土地出让金。
按照最初的规划,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26730平方米,其规划的北京摩根中心A楼为高档办公楼,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高达地上39层,是北京亚奥区域的最高建筑;B楼为19层超五星级酒店,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内设200馀套豪华客房及总统套房;C楼为三幢高19层的公寓,地下3层,定位为176套顶级公寓,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整个摩根中心是泛CBD地区最高端的项目之一。
但在接下来的建设过程中,似乎真的“冲犯太岁”。2003年奥林匹克公园总体规划方案确定之后,北京市规委修改了摩根中心规划,以便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摩根中心因此减少了1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修改规划之后,北京摩根投资公司与国土局进行了沟通,要求减少土地出让金额,但未得到答覆。
而此前,由于北京摩根与承建方北京建工集团出现了工程欠款纠纷,导致项目在2003年10月27日全面停工,此后再未开工。这个北京房地产业“第一烂尾楼”,随即引来多方觊觎。
2004年,有关部门颁布文件,规定从当年8月31日起,将收回开发企业手中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也即是“8.31大限”。文件颁布后,摩根先后派人、发函与市国土局协商,愿意按照原来合同交纳全部土地出让金,但遭到国土局的拒绝,理由是摩根公司与施工单位在工程款上有仲裁纠纷。
2005年10月8日,市国土局以未在约定的期限付清全部地价款为由,宣布收回摩根中心等7宗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而这时,摩根中心项目公寓和酒店主体结构建筑已经基本完工。2006年1月5日,北京摩根公司向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关于解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通知》,此案舆论称为“北京第一土地回收官司”。
2006年1月13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联手其他部门,取消了摩根中心的立项、规划、建设和施工等许可证,北京摩根失去了对摩根中心的开发权。
据称,期间北京摩根为挽回局面,多方努力,公司高层也找到了刘志华,希望政府改变决定。作为主管城市规划和土地审批的副市长,刘志华当时正负责处理包括摩根中心在内的“烂尾楼”工作。但刘态度强硬,坚持要收回该项目。
2006年5月,摩根中心以“朝阳区大屯北顶村项目”的名义重新进入土地市场招标。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信息显示,招标底价为9.91亿元,包括地价和地上建筑价值。结果被北京首创集团与广西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17.6亿元人民币收入囊中。
有了解内情的业内人士称,“5.22”招标后,摩根中心就逐渐了解到了其中的内幕。其实很早就有人对这个诱人的项目垂涎三尺。该人士算了笔账,从目前的项目基础看,其实继续建设不用投入太多的钱,甚至自己不要掏一分钱,就可以稳赚20亿元人民币。
“这样的利润谁不眼红,”这位人士唏嘘到,“我要有钱我都干。”该人士进一步透露,其实,首创并不是幕后的真正“黑手”。据他了解,幕后真正的指使者正是刘志华。
官商地产圈开始瓦解?
6月16日,刚刚从香港返回北京的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还没有走出首都机场,就被中纪委工作人员以“协助调查”的名义带走。
这件事使得分析者更把目光指向了一直处于“风暴中心”的摩根中心项目。从目前看,5月22日摩根地块被首创竞拍走,随之刘志华被“双规”,而刘晓光很快就成为协助调查刘志华案件的第一位地产大腕,其中应有必然的联系。但从逻辑上看,刘晓光掌舵的首创是北京市属大型国有企业,土地储备多达400多万平方米,并多位于北京市的黄金地带,刘晓光与刘志华肯定多有接触,但作为国企总经理,刘晓光似无必要与刘志华合谋侵吞北京摩根的地块;而以首创名义参与竞买摩根中心,刘晓光从中亦似无私利可谋。
有消息人士透露,看上摩根中心项目的是刘志华的一个情妇,这位据说在海南闯过世界的女子是首创集团下面一家公司的股东。
在地产业界,刘晓光向以厚道仗义著称。不管刘晓光在此案中涉足深浅,是代人受过还是确实只是协助调查,有一点是肯定的,刘志华这位“北京地产大佬们的大佬”落马,和刘晓光这位北京地产最大“地主”的总经理被禁足,让一向不大把政府放在眼里的大佬们惶惶不可终日。
据了解,除了刘晓光,现已有数名北京房地产企业高层被中纪委叫去“协助调查”。
“随著刘志华的倒台,房地产的‘英雄时代’也结束了,曾经异常活跃的房地产大腕们都要消停了。”一直为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及中间服务的黄启贤认为,“我分析中央早就盯上了房地产领域,在房地产问题上,地方政府以及地产企业与中央唱对台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次中央这么快做出反应,应该是高层达成了某种共识,藉查办刘志华整顿混乱无序的房地产市场,甚至可能会在更大范围内掀起一场房地产反腐风暴,而刘志华就成为了‘祭旗者’。”
而另一位专家认为,中央这次真的动怒了。查处刘志华,震慑地产圈,这对于一些暗中对抗中央地产调控的地方政府官员而言不啻当头棒喝。
“公共权力被滥用,国家利益部门化和个人化。”黄启贤目睹了很多例子,比如江苏一家著名民营企业旗下一家房地产公司,早在5年前就进入北京市场,但直到今天也没有拿到一块地皮,没有开发一个项目,“因为他们进不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房地产律师也认为,中央房地产调控措施为什么在各地难以取得效果,关键就在于这个圈内严重的官商勾结。
一场房地产业的风暴似乎正在来临。
“一个时代的结束,必然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黄启贤说,“但官商勾结作为房地产行业的潜法则,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倒下就彻底改变。官商勾结已经是这个行业赢取暴利的基础,一个刘志华倒了,总会有另一个刘志华上来。这是一个不灭的经济生态,改变的只是这个生态上的附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