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农民工成为当下文学创作之焦点题材
日期: 06年05月2期

  作家刘庆邦新近出版的《红煤》,堪称一曲农民工心灵畸变的哀歌。
  小说讲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家国有煤矿的农民轮换工宋长玉,不择手段当上了村办小煤窑的矿主,成了城里人。然而,随著滚滚而来的金钱,宋长玉的欲望急剧膨胀,作恶多端,小煤窑的塌陷很快成为他人生的灭顶之灾。
  曾当过矿工,现任北京作协副主席的刘庆邦,用“红煤”象徵农民工灵与肉的痛苦,“煤黑血红”。
  罗伟章的小说《我们的路》写农民工“大宝哥”进城打工多年,已忘了妻儿模样,春节回家却买不到车票,只能以冷水泡一包方便面度过除夕之夜。16岁的同乡“春花”更沦落为洗头房小姐,未婚先孕,孤苦无依。
  小说的结尾含著些许亮色。一度失去奋斗勇气的“大宝哥”又踏上了进城的路。评论指出,罗伟章的这部小说“描写了大量农民工的生存状态,描写他们在金钱和尊严面前的痛苦抉择”。
  三农拓宽当代文学空间
  文学评论家雷达指出,从罗伟章《我们的路》,到白连春《静脉血管》、荆永鸣《北京候鸟》、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这些“农民工问题文学”所反映的正是当下中国社会矛盾焦点“三农问题”、“城乡差别”。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农民工”成为无根的漂泊者和异乡人,不能进入城市,也无法回归乡村。而农民工的苦难源于两个层面:物质的贫苦与精神的贫苦,后者尤为突出。
  “作为生活在当代中国的作家,你可以不写农村,但是你的文学还是应该根植于这块土地。当下文坛,一边是城市文学的鼓噪,一边是这样的农民工问题小说。在这种城市和乡村的分裂、对峙中,作家应该有自己的精神选择。”铁凝认为,“关注三农问题,将给中国文学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摘自新华网)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3/1754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