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本的民族性为何与德国人神似?
日期: 2016/08/03 12:18 评分: 5.50/2

作者:程万军


现代全世界都知道:日本古代追崇唐中国,现代独服美利坚。而在中国之后,美国之前,日本所服之国是哪个呢?

         日本的民族性为何与德国人神似?

那就是普鲁士德意志。

     如果说中国对日本的影响是文字与古文明较多,美国对日本的影响的是政治制度与思想,那么普鲁士德意志影响的,则是日本人的优越感与征服欲。

    所谓“普鲁士德意志”,其实是地理概念加国家概念的合称,就像稍早苏俄的叫法一样。地理上的德意志包括普鲁士,国家上的德意志则是普鲁士王国的升级帝国。

关于这个普鲁士德意志与日本的师徒史,虽然已经隔了两世纪了,但是,因为这两个一西一东的民族,风格迄今还颇为神似,还是值得好好说一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鲁士德意志是世界学习的强国楷模,连中国晚清政府打造海军、新军也屡屡向普德顾问问教。即便到了民国初年,中国北洋军还处处效仿德军。不仅教官选择、阅兵步伐、制服款式等均向德国看齐,连蓄须也流行德皇威廉二世的八字牛角须,袁世凯本人如此,其部将曹锟、冯国璋、段祺瑞……一概如此。

而纵观全世界,学德学得最到位的,还是日本。日本不仅学到了它的强,而且还吸纳了它的“特质”——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与征服欲。

为什么日本人身上有德国人的“转基因”?

要搞清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明白德国人的特殊基因从何而来。

翻阅史料可见,这是个盛产思想家哲学家的民族。德国人为世界留下不少不朽的思想语录。而在这些语录中,随处可见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征服欲。用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宾格勒的解释,那是 “不可抑制的向远方发展的冲动”。 

然而,任何一种精神特质,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不会是从石头缝儿蹦出。在分析德国人血液与土壤上,世界几乎公认这样一个事实:德意志人种之所以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种型,是因为世界上只有一处有德国土壤:德意志地处中欧,那里有古老森林和猎术了得的日耳曼祖先,还接壤着先进的西欧文明。

我们知道,森林中的人类必须同兽类搏斗,且要战而胜 之。与野兽肉搏的凶险远远超出摆弄庄稼、放牧草原和驾驭风帆。所以,森林族的强悍是农耕民族、游牧民族、海洋民族无法比拟和想象的。与野兽周旋,他们不仅 需要物理意义上的力量,更讲精神上的力量,包括意志、勇气、毅力和智慧。对于凶猛动物和群体行动的动物,个人的力量是无能为力的,需要群体的协同一致、严 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服从性,这造就了日耳曼人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弱肉强食的森林与西方文明世界里交汇成长的履历,使德意志人必须持有铁血之魂,不停战斗,他们遵循的是森林社会的自然法则。那种不可抑止的心向远方冲动,一旦加上先进文明的助推器,足以焕出征服世界的爆发力。    

回到日本人身上。虽然以渔农为主的日本人生长土壤与德国有些区别,但危机意识和掠夺冲动异曲同工。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不顽强则不足以立世,不拼命则不足以自强。这些东西,几乎与日本本土孩子一道“土生土长”。至于优越感,日本本土有神道教、以“神国”自居,与生俱来不成问题。所以,与其说日本人身上有德国人的“转基因”,不如说这两个民族“暗合”,是东西方世界独一无二的“非特异型民族”。于是,当近代世界中国文明衰败,日本需要重新拜大哥时,二者一见如故。

据日本近代史料描述,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伊藤博文,年 轻时就被英国“君主立宪”深深吸引,但做了首任首相后,还是就日本具体走什么道路陷入苦苦冥思。身为“总理”的他,带着“教育部长”森有礼走遍欧洲各国, 寻找最适合日本的发展道理。譬如在国民教育上,他首先尝试了英国模式、法国模式,但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后来还尝试了美国模式,也没有成功。最后,普 鲁士德国的出现,令日本这些政治精英眼前一亮。尤其是《德意志帝国宪法》,令他们到了方向,那就是:走德国人的道路,开启军国政教模式。

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到1889年颁布宪法,中间达21年之久,举国21年间处于“国家大法饥渴中”。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出现,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令日本天皇和内阁如获至宝。1889211日,《大日本帝国宪法》依此颁布。有学者经过比照后发现,该宪法除第一、三十一和七十二条这三条是日本独创的之外,其余多达46条与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的宪法类同。宪法的“天皇总揽大权”、“内阁从属天皇”、“军事统帅权独立于内阁”三大特点,更是得《德意志帝国宪法》之真传。

德国模式在日本获得了极大成功。“德化日本”迅速挤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德才”给大和民族注入了近代化特别激素,使日本国力军力扶摇直上九重天。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远东可以说是日本的天下。起初日本除了老师德国,没把任何国家放在眼里。而到了一战时期,这个学生竟然连老师也不再放在眼里,在中国青岛向驻守在那里的德军宣战。

1914823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到一个月,日本政府便正式同老师开战。日本海军第二舰队封锁了胶州湾海口。日军兵分两路向山东出兵。向德军青岛驻地王哥庄方向开炮。日军总共派出两万三千人的地面部队,配备了大炮等武器,同时海军也加入战斗。而德国的青岛守军不足四千人,日军与德军的比例大约为6:1。但就是这样力量对比下,日本还是领教了高于清军、俄军多少倍的德军战斗力。日军遭到德军疯狂抵抗,战斗持续了近三个月。直到1914117日,日军终于攻占了德军的中央堡垒。双方签订了停战条约。日军接受德军投降,直接在中国的地面上从德国人手中抢到青岛的控制权。

青岛争议结束后不久,一战以日本这方的协约国胜利而宣告结束,新兴日本打败了“新老师”德意志,占据了“老老师”中国新土地,“一战”成名。

此时,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已经作古二十年。不知这个当 初给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当偶像、预言中日战争日本必胜的德国老牌政治家,是否预见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本迟早会将德国打败?打败老师大哥是日本崛起 的标志,也是他们骨子里的意愿。俾斯麦预见并乐见日本击败“老老师”中国,但是未必料到,失控的学生,对“新老师”也将是大祸害。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57/16603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