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大名鼎鼎的JAL日本航空公司内部“政变”被媒体大肆报道,一时间甚嚣尘上。媒体的报道宣传多是日航的高层干部深田信、岸田清、大村裕康和高桥哲夫4人,突然闯到总公司的社长室与新町敏行社长对阵谈判。实际上4位干部是事先向社长打了招呼来访的,并且在社长室内先发制人的是新町社长。
新町社长见到4人立刻表明,他已知道了4人的来意,无非是要求他引咎辞职,辞去日航集团公司CEO即总裁之职;继而便喋喋不休地声称,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辞职,并不是因为眷恋社长的椅子,而是因为4位高层主管也有责任,理由是这4人也是兼任日航集团公司担当国际航线公司的干部。
由此看来,新町社长在知道4人相约来访的时候,就已有了面对“政变”的心理,因此先声夺人拒绝辞职。但是4位主管也是有备而来的,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公司内其他高层和部长级的干部的支持,并将他们的集体签名交给新町社长看。特别是集团内的JAL国际和JAL日本等3家中坚公司的高层主管19人中有近半数的人员造反,他们和4位主管共同进言的主要内容即刷新体制。
据赞同4人造反而参加“政变”的一位主管人员透露∶发动倒戈的4人分别从事并主管旅客事业的营业、驾驶员为至的航运总部以及劳务管理的各领域,“政变”并不是出于以往的派系斗争和内讧。去年11月日航集团发表了重建计划,决定在2006年1月1日开始对职员的基本工薪削减10%,但是新町社长随即又取消了该计划,决定延迟至今年4月实施。其间虽然经过与劳动工会的协商,却仍未达到共识,以致于使人对再生计划失望,公司上下充满闭塞之感。所以上述4人展开了“地下”工作,徵集部长级主管们的赞同,并联名与新町社长交涉,由4人直接出面谈判,要求其辞职以更新体制。
虽然在2月10日的直接谈判历时1个半小时之久,但最后还是不欢而散。在谈判过程中,出于提高安全对策等目的,4人向新町社长提议由亲身担任过机长的岸田清做公司的首脑,遭到了新町的拒绝。2月17日也同样进行了会谈,仍是毫无进展。与此同时,公司内部的混乱也与日俱增。以4人为首的“造反派”通过公司内部专用电子邮件,大肆徵集联名,呼吁JAL一体化重建,要求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同心协力;而新町社长也奋起阻止这种趋势,一时间甚至使内部邮件系统膨胀几乎断线。目前,虽然胜负形势仍不明朗,但造反一方扩大徵集联名已经由部长级达到了科长级,总共近300人之多。
一位营业部门的部长吐露了心声∶据称造反的4人是为了追究国际航线的赤字问题而对新町社长“逼宫”,要求其“切腹”自我了断。高层主管们不追究自身的责任也是个问题,首脑人物一味叫嚣自身清白而不想丢掉乌纱帽,更是岂有此理。在此情况下,公司上下自然士气低落。而从乘客的角度来看,公司不去追究和改正近来屡次发生的航运事故,反而忙于自家争斗兄弟阋墙,简直是本末倒置,当然是怒上心头怨声载道了。
更严重的是日航的造反风波更加暴露出经营问题的本质。上述的主管也透露,公司这样持续下去,难免重蹈以前由产业再生组织进行国有化措施的覆辙,所以最坏的结果就是由国家投入资金进行国有化,最终导致公司解体,由此可以想见当今的经营状况的恶化程度了。据日本航空公司2月6日公布的2005财年前三季度(05年4月~05年12月)合并决算报告显示,因受原油价格带动燃料价格上涨以及安全事故的影响,日航国内航线的乘客数量锐减,造成230亿日元的净亏损。而日航去年同期的情况则是盈利792亿日元。
虽然这3个季度营业额达到16,692亿日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6%,但经常赤字却高达108亿日元。
预计整个2005财年(2005年4月~2006年3月)营业额将达21,950亿日元,但净亏损预计也将达到470亿日元。
在去年11月,JAL日航就已经被美国颇有影响力的评价公司评价为资格下降的公司。以政策投资银行为首,包括瑞穗、三菱东京UFJ、三井住友等银行在内的银行团,也通过这次“政变”风波,认定日航是有必要进行经营指导的。因此,赞同现任社长新町辞职的高层主管之一的西冢英和指出,提高安全飞行质量进行经营再建,在今年10月完成与JAS整合的一体化,同时防止乘客流失,这些难题必须完全克服才能真正使日航重新生存下去。
此外,乐天集团3月3日公布了以2007年春季即将毕业的大学3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的人气企业排行榜的调查结果。
根据该排行榜,全日空连续2年高居首位,去年第3位的日本航空今年则跌落至第17位。这一结果充分反映了2家公司间日益扩大的业绩差距。日本航空接连不断的航运故障和干部内部纠纷表面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此产生了影响。
(藤原编译)
日航政变造反派另立山头
日期:
06年03月2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1/16484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