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回乡儿童返美难适应 / 10万中国老人越洋当保姆
日期: 06年01月1期

   一项最新的纽约华人移民家庭研究指出,高达57%的受访母亲把自己刚出生的婴儿送回大陆,交由亲戚协助抚养。
   面对庞大的债务和一周6个工作日的生活,大多数的母亲表示,纽约市缺乏他们可负担的托儿服务,这迫使他们把自己的婴儿送回中国,让亲戚代为抚养。一般来说,直到小孩到了学龄阶段,父母才将孩子接回美国。“这是新移民为了生存而做出的经济考量。”华策会行政总监陈受权(David Chen)说。
   这项名为“纽约市华人移民家庭长期分离”的研究,访问了219名在王嘉廉社区医疗中心进行产检的孕妇,研究由纽约大学学生健康中心助理主任、同时也是该校的精神病学副教授钟庆儿(Henry Chung)主持。研究发现,计划把自己的婴儿送回中国的妇女,大多是来自中国南方的闽籍新移民,这个现象在现今的华人社区中早已广泛存在,但至今才首度有了量化的数据。
   目前在华埠的街道随处可见乱扔的名片,上头用中文印有送婴回乡的服务信息,价格约在1000元上下。据报道,一名非法移民赵太太,在11月14日生下了一个美丽的6磅女婴,女孩被命名为安琪拉(Angela)。3天后,赵太太用一条粉红色的维尼小熊毯子包裹着女儿,抱着她前往圣云仙(St.Vincenthealthclinic)医院,询问有关哺育母乳、黄疸、以及流感的问题。初为人母的赵太太说,在未来的4个月内,她将把小安琪拉送回福建省的某个小城镇,让她与祖父母同住。“我希望我每天都能看着她的脸,但在经济上我无法这么做。”与另一个家庭分租一房一厅的赵太太说,“我必须工作才行。”
   自从来到美国,赵太太和她的丈夫每天工作至少12小时,才能逐渐偿还50,000元的偷渡债务。接下来短短的几个月里,赵太太计划用所有的时间陪伴安琪拉。她的丈夫则改做外卖郎,每天仅需工作5小时,他希望在女儿去大陆前能增加彼此相处的时间。“送回中国是对安琪拉未来最好的选择,只有这样我与丈夫才能存钱,她回来后我们才能拥有自己的房子。”赵太太说。问她是否希望留下安琪拉——这个正抓着她膝盖的女婴,她简单地回答,“当然!”
   如果可以找到可信赖又负担得起的人去照顾孩子,80%的受访妇女表示她们愿意将小孩留在身边。但有补助的托儿中心的等候名单却是令人失望,一些托儿机构的名单已经排到了200多人,许多父母等了好几年却得不到一点机会。非法移民在美国生下的孩子虽有资格享有托儿补助,但许多父母不愿提出就业等相关证明,担心会因此揭露自己的移民状态,而私人的托儿中心一星期又将花费上千百元。作为新移民的母亲通常无力负担高额托婴费用,她们得离家工作以支付偷渡的债务,并以极低的工资承担极高的生活费用。
   送回中国托养的孩子通常在幼儿园年纪返回美国,但是重新适应的过程又将是一个挑战。他们面临的问题有学习英语、适应美国文化、并且试着熟悉总是通过电话与他们交谈的父母。
   “他们需要时间调整,因为他们在中国的时候被祖父母宠坏了。”华埠一名家庭工作者潘润河说,学前班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过去曾由大陆亲戚托养。最近在烹饪课堂中,就有小孩见到老师拿出搅拌器时,立刻躲在桌下,因为他们过去从没见过这样的机器。
   中国城的健康工作者及倡导者则指出,他们已见到其它更严重的问题衍生出来。一名中国城的车衣工人Amy,最近从托儿中心得到一个空缺后,立刻将她的女儿Carrie从中国接回来。Amy说,与女儿分开3年后再度团聚,让她感到十分兴奋,但她也担心之前的决定是否有错,“我感到很罪恶,我不断在想若我没有把她送回大陆,她可能拥有更好的英文能力,并且生活得更快乐。”Amy流着泪说。
   钟庆儿表示,他下一步的计划就是研究这股潮流对未来世代所产生的冲击。“如果送婴回乡将造成儿童疾病、沮丧、或行为失序等更大的风险,这将是因小失大的做法。”钟庆儿指出,“人们应该记得这些孩子未来将支付我们税金,并且成为社会的一份子,托儿照护将为他们的未来带来巨大好处。”
   除了送婴回乡的选择,祖父母来美照顾孙辈也渐成风气,据中国媒体引述一些华人社团和学生学者联合会的不完全统计,这样的老人总人数至少在10万人左右。赴美的老人以来自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居多,也有来自东北、山西、甘肃、新疆等地的。这些老人大多是退休人员,其中不乏专家、学者,也有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的农民。
   中国老人到美国照料孙辈,可谓一举数得。对老人们来说,发挥余热,在儿女们困难的时候帮他们一把,也顺便看看美国是什么样子;对儿女们来讲,把爹妈接来,不仅能尽些孝心,让父母享受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更能节省保姆费用,解决小孩无人照顾的问题。
   以纽约和新泽西为例,目前照看两个孩子的费用每月约为1500元,请老人来照顾,一年下来至少可节省2万美元。然而由于签证的关系,老人在美国最多可停留一年。在这一年中,有些老人适应较快,有些则度日如年。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受的苦和累就别提了,谁让我们都是“贱骨头”呢。有老人指出,美国虽然环境很好,但实在寂寞。为了填补空闲,许多老人除了看孩子,还兼清洁工、厨师、采购员、杂务等,不想让自己有闲着的时刻。亦有老人趁势教导第三代说中文,不过有些来自偏远地区的老人普通话讲得不好,要求第三代学中文,自然很难。相反地,老人本身无法说英语,亦成为他们在适应上最难克服的问题。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5/1540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