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一个多月的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秘密监狱(“黑狱”)丑闻终于闹上法庭。12月6日,美国公民自由联盟代表曾被中情局错误逮捕并秘密关押5个月的德国公民哈立德.马斯里在美国提起诉讼,状告中情局前任局长乔治.特尼特及其部下违反美国及国际人权法规。
同时,美国国务卿赖斯在与德国新总理默克尔会晤后,相当罕见地首次承认中情局有时也会“弄错”,不过,这仅限于马斯里案。赖斯强调美国不会姑息虐囚行为,并为美国“非常规引渡”嫌疑人的做法辩护。
逃避国内监管
近期,有关中情局“黑狱”丑闻甚嚣尘上,虐待、折磨简直成了它们专用名词。这对极力宣扬民主和人权的美国来说,这些龌龊勾当无疑给美国人脸上抹了黑。
“黑狱”事件令欧洲诸国与美国都承受巨大压力。欧洲国家纷纷要求华盛顿给出说法,但布什政府至今仍对“黑狱”事件采取回避态度。赖斯在飞往柏林途中对此解释说:“如果证实或否认,说是或否,这都将危及情报工作,所以我不会这样做。”
同时,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欧洲各国已纷纷就本国是否涉及“黑狱”事件展开调查。目前围绕“黑狱”事件有三点疑问:第一,中情局特工是否在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官方许可下,擅自在欧洲国家境内抓捕嫌疑分子,并将其送往第三国审问;第二,中情局用来运送嫌疑分子的飞机是否使用了欧洲的机场作为中转基地;第三,中情局是否在欧洲设有秘密监狱。
美欧媒体调查发现,有约800架次中情局秘密航班曾出入欧洲数国领空或机场执行所谓“非常规引渡”任务。
由于美国法律禁止将犯罪嫌疑人关在封闭、秘密的监狱里,而且嫌疑人有权请律师为其辩护。但是,中情局自然不会轻易让这些恐怖嫌疑人享受什么“权利”。而将恐怖嫌疑人押到海外的秘密监狱里审讯,他们便不受美国的法律保护,也就享受不到那些权利了。
英国《卫报》于日前详细披露了中情局审讯囚犯的酷刑。
据报道,“9.11”事件后,中情局至少在阿富汗、泰国、波兰等8个国家设立了秘密监狱,专门关押和审讯恐怖组织重要成员。据国际人权组织估计,有100多名恐怖嫌疑人被关押在中情局的秘密监狱里。这些秘密监狱俗称“黑点”,其地点只有美国和监狱所在国少数高官知道。
中情局酷刑多
美国中情局为了从这些在押囚犯口中撬出有价值的情报,监狱搬家只是其中一招,审讯时更是“怪招迭出”,不惜动用六大酷刑。
据披露,中情局的一些审讯技巧如“蒙眼睛”、“打肚皮”、“冰冻”、“不许睡觉”等,这些他们认为“比较有效”的手段几乎都是“残酷、非人道”的。
中情局的每个审讯人员都经过专门训练,有一套摧毁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的完整战术。他们认为“立正抓”比较普通,是指审讯人员在审讯时用力抓住囚犯的衣服来回扯,或狠狠地抽打囚犯耳光。由于效果一般,被定为初级审讯手段。
“蒙眼睛”和“打肚皮”等则属于中级手段。“蒙眼睛”是让犯罪嫌疑人连续几天戴黑头巾或喷有黑漆的护目镜,看不到一丝亮光;而“打肚皮”是指审讯人员反复击打囚犯的肚皮,此举会让囚犯疼痛难当,且不会造成内伤。
如果这时嫌疑人还不招供,审讯手段就要升级了,一般采用“罚站”和“冰冻”的方式。“罚站”是让囚犯戴着手铐脚镣长时间以“极不舒服”的姿势站或跪,一般40个小时为一个单位;“冰冻”则是把浑身赤裸的囚犯关在冰冷的囚室里,并不停地往他们身上泼冷水。
至于一些顽固分子,还要剥夺他们睡觉的权利,让他们一直在强光照射下待着。
其中最狠的一招叫“划水板”,是让囚犯头朝下脚朝上地绑在一个木板上,脸上还盖着玻璃纸,然后向其全身不停地泼水。受刑者很快就有窒息感,怕死的立刻就求饶了。据说没人能撑过1分钟。但“基地”组织最强硬的成员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却让审讯人员大吃一惊,因为他足足坚持了2分至2分半钟。
据一名没有透露姓名的审讯人员说:“这套方法屡试不爽,没有一个犯人不招供,当然也没有一个犯人被整死。”但真的没有闹出人命吗?
阿富汗有个号称“盐坑”的监狱,据说是中情局最大的秘密监狱。2002年11月,“盐坑”里一名恐怖嫌疑人被活活冻死。中情局称,一个“年轻、没经验”的中情局官员让这名嫌疑人脱光衣服,赤身裸体地在牢房外面站了一夜。结果,喀布尔的冬夜要了这个人的命。
据《卫报》报道,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有不少中情局的人做事出了格。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首席顾问透露,他离职前至少知道70起“可疑死亡事件”。
囚犯“外包”他国
当然,中情局也不敢为所欲为,他们也担心自己施刑会引发类似关塔那摩、阿布格莱布那样的虐囚丑闻,于是中情局把一些不太重要的犯罪嫌疑人“外包”给一些国家处置。
今年2月,被控企图谋杀布什总统的佛罗里达人阿里当庭展示背上的累累伤痕,他说在沙特被囚两年,期间遭受了不少酷刑,那都是美国政府唆使干的。
加拿大的叙利亚裔工程师阿拉尔前年在肯尼迪机场过境时,被特工拖上一架飞机押到叙利亚。当地的安全人员对他实施了酷刑。一年后获释时,阿拉尔的体重减轻了30多斤,眼窝深陷。回到美国后,他得知是联邦政府在一个叫“特殊治疗”的秘密计划里逮捕他的,然后送到外国审问。
虽然遭到多方指责,但正如一位中情局前官员所说的,为了国家安全,想得到理想的审讯效果,知道想知道的东西,就得把嫌疑人送出去。
事实上,这些严酷的审讯手段早在情报机构和审讯人员中引发争议。不少人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情报靠不住。
(摘自《环球时报》记者杨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