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思考会举行第三次集会── / 建立“超越恩仇”国立施设
日期: 05年12月3期

   本报讯(记者 张石)由超党派议员组织的“国立追悼设施思考会”在12月8日举行了第三次集会,邀请原官房长官福田康夫的私人恳谈会重要成员,学校法人“国士馆”理事长、亚洲和平贡献中心理事长西原春夫到会演讲。西原春夫在集会上提出了建立“超越恩仇”的国立设施的观点。他说,福田私人恳谈会总结的中心思想大致有三点:
   第一、国家观的变迁。在日本的明治开国时期,先进国家的国家观到底是什么呢?用极端一点的语言说,就是和其它国家发生战争,将其它的国家作为殖民地,或者说是通过以军事力量为背景的外交交涉,扩展自己的国境。这种国家观在当时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日本就是被持有这种国家观的先进国家逼迫开国,并遭遇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我把这种国家观叫做“19世纪的国家观”。这种国家观一直持续到1945年,也就是太平洋战争结束。
   在20世纪后半期,这种国家观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国际协调的时代。这种变化到20世纪末变得非常明显了,如EU的统合。在我们看来,树立起21世纪的国家观是非常重要的。从这种观念看,靖国神社完全代表了19世纪的国家观,现在谈论靖国神社问题,有宪法问题、甲级战犯合祀等问题,但我认为不仅如此,靖国神社完全是依照19世纪的国家观,按照“强兵”的国家理念建造的,以强兵为中心进行祭奠。而21世纪的国家观,也要考虑国益,但不像20世纪的国家观那样,只考虑自己国家就可以,而是在考虑自己国家的同时,经常地考虑与周边各地及世界各国的关系,也就是亚洲中的日本和世界中的日本。
   第二,日本的和平思想。报告书的基本思想是超越怨恨与恩仇,为了超越怨恨与恩仇,不仅要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上,也要站在因战争而伤亡的对方国家的人们和遗属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至少要想象自己成为对方,为对方的牺牲而感到心痛,只有这样才能切断怨恨与复仇的连锁,这也许就是日本和亚洲的和平思想。
   第三,敌我双方一起祭典。在西方近代思想覆盖日本以前,日本的宗教观中,具有超越恩仇的性格。如元寇袭来以后,北条时宗在镰仓建立圆觉寺,对进攻敌方──元军的战死者,也和自己国家的兵士一样进行了隆重的祭奠活动。建立国立追悼设施的宗旨即在于此,因此国立追悼设施所说的“无宗教”,不是排斥和否定宗教,而是接受任何祈祷的形式,誓言不战,祈祷和平。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502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