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本百岁老人与中国留学生的忘年挚交(上)
日期: 12年11月2期 评分: 10.00/2
日本百岁老人与中国留学生的忘年挚交(上)

中文导报讯 作者 可越

八木谷妙子是我留学时代遇到的房东,那是1996年,我23岁,八木谷老人83岁。

今年(2013年)的1月2日早上9点18分,八木谷老人在东京都杉并区的高龄福祉医院内安静地闭上了眼睛,享年99岁。

    1月11日,百岁老人的葬礼在杉并区“堀之内斎場”举行,隆重而温暖。八木谷老人是一位退休的小学教师,190多人参加了她的葬礼。有从韩国、中国特意赶来的朋友;有居住日本的土耳其、马拉西亚的朋友;有老人曾教过的小学生--如今已是70高龄的教授;也有20几岁的“忘年交”,大家缅怀与八木谷老人在一起的点滴,讲她如何激励后辈“做一个真正的人”。这时我也才意识到,初遇到八木谷老人时,我以为她于我只是一位普通的房东老太太,而相识十七年后,她的人生态度、哲学思想都深深地影响了我,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前辈和良师。

1   初识“不一样”的日本房东

  1996年当我搬到八木谷老人那里时,刚到日本一年半,是个日文还不太好的穷困留学生。通过朋友介绍,我搬到八木谷老人的大院内,其实原因只有一个--房租便宜。在东京都内较为市中心的地方,能租到每个月3万日元的房子,是很不容易的。

八木谷老人的家位于东京都杉并区阿佐谷,从车站需步行十一、二分钟。那是一个花草茂盛的大院儿,院子中间一个金鱼池塘,养了20几条可爱的金鱼,院子里有三栋独立的二层楼房,八木谷老人住一栋,她的养女茅原玛丽住一栋,还有一栋出租,有些年久失修,我就曾在那出租栋的二楼斗室中度过两年的时光。

   院子的风景虽好,不过这位曾是小学老师的房东老太太,最初让我有点惧怕。因为她和一般的日本人一点都不一样。

   比如,早上见到她,我学日本人的说话方式,用日语说:“今天天气好像不太好啊。”老太太回一句:“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没什么好像好的。”---我吓得吐舌头,日本人不都喜欢说得不确定和暧昧么?

    比如,我晚上写论文睡得晚,早上起得也晚,老太太常批评我:晚起的人对不起太阳!快起来!她居然跑到我房间来叫我。---听说日本房东一般都非常客气,对住户不是不闻不问的么?

   比如,我的住处没地方洗澡,她不让我去外面的浴池花钱洗澡,每次都让我到她那里洗,不过不能在她睡觉后去洗澡,必须早回家,想不洗澡都不行。 ---日本人一般不是不管别人闲事么?

   比如,她会问我吃饭没有。没吃的话,马上准备很多好吃的给我,不吃不行。---日本人也有这么“强行”热情的么?

    比如,我有时候说了自满高迈的豪言壮语,她会毫不留情面地批评:“少说不着边际的话!做实事最重要。”—说话之直接,实在让人下不来台。怎么这么不客气呢?

    总之,这位房东老太太打破了我脑中关于日本人的固有概念,她头脑清晰,决不含混,对我也是要求严格,每每切中要害,指出我的问题。这对于当时有点自负而日文又不太好的我来说,有些小郁闷。

    我就尽量躲着她,不得不去的时候,尽量短平快。而我发现,每次去她那里的时候,几乎都看到她在读书。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日本的夏目漱石、井上靖、中国的孔子、孟子、还有佛教、基督教的圣经等书,摆满了整个书架,每次她都在认真地阅读,认真地做笔记,写读后感。每每看到我来,她都像忘了前一天刚教训过我一样,高兴地叫我坐下,边拿出些零食给我,边和我讲最近的看书心得。

   时间长了,我才一点点了解了老人的性格。她待人处事,没什么客套,没什么避讳,真性情,真言语。我的房东老太太---八木谷老人原来是这样一位“真”人。

 

2  一路指点---人生先辈八木谷老人

   真正认识到八木谷老人的“好”,还是在搬出八木谷大院之后。1997年我硕士毕业后,进入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里任职,参加工作的第二年----1998年我搬到同在阿佐谷车站附近的一处条件稍好些的公寓里。

   八木谷老人常打电话给我,让我去吃饭,我便乐得骑着自行车跑去蹭饭。我在那家广告公司上班一年后调去国际事业部门,却遇到一位歧视中国人的上司,为此我很苦恼。周末我骑着自行车跑到八木谷老人家里诉苦,她听了我的委屈后,不假思索地说:“你知道你是对的,就应该坚持。不要怕。人生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人,要坚持真理!不要怕他是不是上司,主动找他,告诉他你的感受。只要你是对的,周围人是会支持你的。”

   于是我真的鼓足勇气,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找到那位领导,告诉他中国虽有各种问题,但仍有很多努力的中国人。真的如老太太说的,周围的日本同事都佩服我的勇气,暗暗为我加油,支持我。而那位上司在那天之后竟然真的在我面前不再论中国是非了。

   这件小事算是我第一次与八木谷老人的“深层人生咨询”吧。我渐渐发现,老人的人生经验与做人原则会给我带来如此愉悦的力量。来日几年,日文越来越流畅自如后,我愈发喜欢去八木谷老人那里,谈谈最近的工作心得,聊聊生活感情的苦恼,听听她的判断与建议。

   正是有老人的鼓励和支持,我在工作期间继续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2000年,在工作了三年八个月后,我考上了东京大学的“信息学环”硕士专业,决定辞职公司再去读个媒体硕士,同时在2001年4月开学前,去美国半年学习英文。说实话,这需要些勇气。因为从大公司辞职意味着失去了经济来源,去美国留学又会花光我的所有储蓄,我将重新回到一穷二白的留学生境地,三分期待七分担心。八木谷老人听了我的美国计划后,高兴地说:“计划很好!要去看世界。看世界之大,才知自己之渺小。钱,是身外之物,你有了比钱更重要的人生体验后,钱会随着你的智力和经验而来的。不要怕,向前走。”

    2001年3月我从美国纽约回到东京,4月在东大开始学习的同时,又创办了一个促进中日年轻人交流的视频网站“东京视点”。 这个视频网站以“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为主,通过介绍身边日本的生活点滴和普通的日本人,让中国百姓了解日本的真实侧面;也筹划做“北京视点”,讲述中国的生活点滴和普通的中国人,让日本百姓了解中国。“东京视点”的所有成员都是热爱媒体热爱摄影并对中国有兴趣的业余参加者,国籍年龄不限,大家一起想题目、写采访提纲、联系采访对象、编辑视频、最终完成视频,每个月上一期10分钟左右的小纪录片,链接在中国的人民日报网络版人民网的网站上。

   而我自己首先想拍摄的,想给国内朋友们介绍的,就是这位“神奇的”日本房东老太太。2001年春天的一个午后,我拿着录像机去她那里,她开玩笑说:“小越,你来拍什么呀?你这是准备录下来,在我葬礼时候播放的么?”当她听了我的计划和目标后,微笑地一直点头,鼓励我说:“你是个有行动力的孩子!想拍摄记录身边点滴感动,是好事。要坚持下去。想做的事就要积极去做。不和别人比,要与自己比。要随时扪心自问,觉得正确就坚持做下去。一定要坚持!”

   于是在老人的鼓励下,连摄像机都没拿过的我,用了两年多时间拍了第一部描写日本普通人的纪录短片《我的房东八木谷老人》,并获得了东京录像大赛的优秀作品奖;在老人的鼓励下,我把推动中日交流的视频网站“东京视点”坚持了十年。与100多位伙伴们创作了100多部中日文纪录片作品。而所有人,都是义工,分文报酬没有,仅仅凭着一颗热爱中日交流的心……

  2003年,从东京大学硕士毕业,我面临着再进大企业还是创业的艰难抉择。八木谷老人依旧成为我人生抉择时的“助言人”---“你要知道,这世界混沌,欲望满涨,你要活出自己,不能看轻自己,不能贱卖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尊严,也都在寻求生命的尊严。要常常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在谎言中生活?我是不是在装样子给人看?你要活出真正的人。什么是真正的人?活得真实,与人平等,不嘲笑人,不被人嘲笑,不与人比高低,认真地活出自己。择业与择人生是一样的,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不是别人眼中的人生。”

虽然我对老人的话一知半解,但“认真活出自己”让我清醒---我需要的是进大公司就职,让大家高看几眼么?似乎不是。那么就寻求自己生命的真正价值,做自己热爱并可以付出一生去做的事业吧。

我选择了创业。如今,又一个十年过去。感谢八木谷老人,我的事业让我越来越明白,如何认真地活出自己,不装样子,走在成为真正的人的路上。

   2009年秋天,一直单身的我终于找到愿托付一生的伴侣,当八木谷老人见到了他----四川出身的IT工程师李昌明,老人一眼就喜欢上了昌明,还和我调侃说:“我以为小越要找什么样的大款呢。这个帅小伙子好!”

  我知道,老人很担心我会好高骛远,万一找个物质丰富内心贫瘠的人,将是一生的不幸。

   2010年3月,我和昌明的婚礼,邀请了八木谷老人参加。为了参加婚礼并致辞,已96岁高龄的八木谷老人每天练习走路,练习发声,在婚礼上做了简短而精彩的发言,并一直坚持坐到4个多小时的婚礼结束。

我们之后去她家里感谢她时,老人拉着我的手说:“结婚是人生重要的好事。我要把最多的祝福送给你们。婚姻,是要去爱,要相信对方。一定要互相信任!要相信。” 老人不断重复着“信任”二字。

八木谷老人一生未婚,她年轻时的恋人是日本集英社出版社的创始人之一,诗人及川均,“及川均是个直言不讳的人。他的诗直抒胸臆。”老奶奶至今欣赏并怀念着他。一份长久的爱和信任是经得起风雨和时代变迁的。岁月的洗涤后真情越加厚重。

   我最后一次见到八木谷老人是去年(2012年)11月份,我和老公昌明、1岁多的儿子尼可还有婆婆一起去医院看她。那时候她已经非常衰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在睡觉。我知道老人喜欢尼可,就特意让尼可的小手轻轻握住八木谷老人的手,半睡半醒的老人睁开了眼睛,看到尼可高兴地笑了起来,轻轻地说:“好孩子。长大了呢。”老人又微微闭了一会儿眼睛,好像想起什么似的,睁开眼看着我和昌明,微弱地告诉我们:“好好带孩子。让孩子快乐成长。”我拼命地点头,握着老人的手,她似乎还想要说什么,但说不出来。看老人有些口干,我去拿茶---医院里特意为老人做了结成果冻般的茶,喂老人吃了几口,她似乎很高兴,连声说:“好喝,好喝。”

那天我们在老人身边说了不少话,尼可轻轻摸着老人的手,昌明帮八木谷老人按摩手指,老人很满足地睡着了,一如她平日般安详。

去年(2012年)年底,我给八木谷老人的养女玛丽发短信,告诉她新年的时候要去看看八木谷老人,因为去年(2012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我们全家就是在八木谷老人家过的。年底玛丽去医院看老人的时候,告诉老人我们全家要去看她,病床上的老人回答:“好啊。我等他们来。”玛丽说,这也是她与老人的最后一句对话。

2013年1月1日,我因为一项工作,没有休息,计划过一天再去看老人,1月2日早上便得知老人已走的噩耗!

   我一直很遗憾,应该1月1日去看望她老人家。每想到此,不觉泪流。

   回望十七年有八木谷老人在身边的日子,我才发现,在人生几个最关键的十字路口上,总有她为我指引道路,为我鼓励加油,给我判断人生路的重要指点。感谢八木谷老人,她让我知道,如何活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

3  八木谷老人与韩国

   八木谷老人百岁的人生,也记录了人类历史的百年。

    在她的眼里,70年前的战争,并不是历史,而是亲身经历的体验。因此她最有权说战争是怎样的残酷,应该如何避免人类的战争。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给10岁的八木谷老人带来永远不能忘记的场景。在她家附近的小村里,她亲眼目睹了一位在日朝鲜青年被村里的人绑起并杀害,这成为她不可抹灭的痛苦记忆,她说:“这位被杀害的青年一直活在我的心里,随着我年龄的增加,愈加鲜明。只要一提到“朝鲜”两个字,就不由得泪水盈眶。”

   随着关东大地震的年代久远,亲历那段历史的人已入土居多,日本政府对关东大地震中曾经发生过杀害6000朝鲜人的事件渐不承认。1993年8月在东京江东区综合区民中心召开的“关东大地震70周年纪念集会”上,八木谷老人作为“我亲眼目击了虐杀朝鲜人”的证人,详细讲述了当年看到的情景。这些证词被收录到日本评论社发行的《这段历史,永远不能忘记》一书里。(日本評論社「この歴史 永遠に忘れず」)

   之后八木谷老人又屡次作证,在各种集会上亲口讲述当年杀戮的存在,还参与了“声讨关东大地震虐杀朝鲜人的国家责任之会”,声讨日本政府在这个历史性的残杀事件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呼吁日本百姓不要忘记这段不该被忘记的历史。

1996年,八木谷老人又捧起当年被害朝鲜青年所在地千叶县的泥土,在韩国留学生的带领下来到韩国,亲手把朝鲜青年的“骨灰”送回到青年的“家乡”。之后又数次去韩国,与当地学生进行交流,积极推进日韩交流。

   2006年9月,我陪同老人一起去了千叶,参加了“关东大地震83周年”的集会。那天的天气很热,八木谷老人不顾炎热的天气,亲自带领我们到她曾经住过的村头,告诉我们就是在那里,年幼的她亲眼目睹了在日朝鲜青年被杀的场面。在集会上,老人语重心长地说:“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个场面,希望更多的日本人都知道这一历史史实,人类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9月的阳光下,93岁的高龄老人不断地用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告诫后人,历史不能重演。

  老人的担忧不无道理。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曾经在2004年时,在媒体面前公然说出:“如果日本发生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一定要提防“三国人”—即提防在日本的外国人趁火打劫。并要求东京的警察为此做好准备。“

  这段话的背后含义是,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在日本的外国人随时有可能受到迫害。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正是在“在日朝鲜人趁大地震之机向井里投毒”的谣言四散,而残杀在日朝鲜青年的其实是普通的日本老百姓!在非正常的环境和舆论下,正常的人都可能做出可怕的举动。

  因此历史并不是历史,是我们人类有可能会重复的循环。八木谷老人正是意识到这样的循环有可能再次发生,而不惜余生的精力奋力高呼,让世人清醒。

4  八木谷老人的中国情结

   2007年,94岁的八木谷老人住院,我去看她,她正在读一本历史书,看到我来,她很兴奋地告诉我,“小越,你知道吗?朱德将军很了不起。他说过“我们的国家在黑暗中生存,中国人不卖自己,外国就不能让中国人堕落。”这句话很好。我一直声援中国人民,读历史才能知晓未来……”

  身在病床上的94岁高龄老人,对中国一直充满着声援的热情和诚挚的友情,这是与她半世纪以上的中国情结分不开的。(未完待续)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3/14984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