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本人的画图天赋
日期: 13年01月1期
亥鼻东瀛

万景路

 

 

日本书店里从来不乏关于中国的书籍,近来尤其多,伫足游览,在为其数量之丰、涵盖面之广咂舌的同时,亦为其内容之详实,尤其是图示、图解部分的生动形象简洁明了而惊诧。联想到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消息,说的是在日本某大学的电脑终端服务器上发现的四万余幅战时日本军用中国地图,其囊括地貌之详,地图分辨率之高,即使与我们今天的地图相比,也无遑多让,看著就感觉后脊梁骨有点凉飕飕的感觉。而每当在与日本人对谈或听日本人解释问题时,也经常会碰见日本人提笔就画,以图示、图解来直接客观的说明问题的情景,就让人怀疑这被公认为木讷的日本人是不是在形象思维方面有著什么非凡的天赋。

可以说,日本人是特别喜欢画图的,非但在说明解释问题时画,而且在诸如留言簿、贺卡拟或是医院的病历卡等也都有图画来画龙点睛,让人看后就感觉生动形象亲切有趣。近来发现日本人在博客或手机短信上的文字也都配以形象、有趣的卡通图案等来增添生动性。可见图画已经成为了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了。其实,日本人喜欢涂描也算历史悠久,记得看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大致是说日本人喜欢在商店、车站的公厕里画一些色情图画。今天,我们能告慰先生的是,时隔近百年,他老人家记述的日本人这一恶习,至今仍在继续并且发扬光大著,日本人潇洒的美其名曰落书,其实,就是我们讲的乱涂鸦罢了。

日本人几乎人人能画,而且都还像模像样,这就有点颠覆我们的传统认知,一般我们认为图画画的好,那得有天分,是画家、美术家干的事儿。至不济,也得是绘画爱好者才能玩的东西。有此先入为主的观念作祟,就特羡慕日本人的人人操笔能画。虽然有说法认为日本人图画的好,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注重培养美术才能有关,但总觉得这日本人在形象思维方面还是有著天赋存在的。

最近读了日本学者内田树的《日本边境论》,其中,有论述日本人画功的内容。观后,才终于有了一种茅塞豁然顿开的感觉。内田把日本人的这种画功归结为日语是一种即表意(汉字)又表音(假名)的混合语言的特殊性之原因。日语是由汉字和假名组成,汉字表意,也就是拥有象形的图像功能。而假名表音,具有象声的声音功能。内田认为:日本人在阅读文字的时候,从解剖学的角度看,头脑中同时在进行著图像和声音的双重处理活动。这不同于别种语言,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状态。日本非小说领域的头号畅销书作家养老孟司也认为,日本人的阅读障碍征不同于别的单种语言的只是不会阅读文字。日本人如果患了阅读障碍征,征状会有两个,一种是无法阅读汉字,另一种是无法阅读假名。也就是说,在日本人的大脑里,汉字和假名,换言之,也就是图像和声音是在不同部位进行处理的。这种语言处理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日本人从小就在接受图像处理的训练。如此看来,日本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想不强都不行,可以说日语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日本人普遍具有基本的绘图能力。

日本人拙于创造原始事物,也就是缺乏创造性,不过,也正因于此,日本人却被赋予了一种学习上的模仿、改良能力,并由此使得他们精于在原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精加工。但是,正所谓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日本人的表意功夫修炼到极致,亦即大脑图像处理功能达到登峰造极,甚至堪比南、北韩人画圈时,势必也就开始影响到了他们的表声意识,亦即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感觉日本人说话也开始像画圈,只是画到月朦胧鸟朦胧阶段也就罢了,毕竟这虽然让外国人迷糊,可日本人自己却明白著呢。但日本人凡事又追求精益求精,语言的画圈就渐渐画到了大道无痕之境界,这下好了,日本人现在自己对话时若不能时刻注意对方的用词、眼神儿甚至肢体动作,连他们自己也开始朦胧了。日本人不知是自豪还是自嘲说自己暧昧,却是累了我们这些大脑不具备分别处理图像和声音功能的外人,跟著日本人死都累死(精神压抑)。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14496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