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红色资本家和他的荣氏家族
日期: 05年11月2期

   10月4日,当中国中信集团的数万名员工迎来公司26周岁生日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仅仅3周之后,公司的创始人荣毅仁会驾鹤西去。
   10月26日20时左右,89岁高龄的荣毅仁弥留之际会想到什么,人们已经不得而知。荣家承载的民族资产者的兴衰荣辱,都将被历史风干为传奇。但这个家族在改革开放中所担当的角色和种种努力,将附着在“中信公司们”的躯体上,继续焕发活力。

   荣氏兄弟 实业救国闯天下
   无锡是江南颇为独特的一个城市。隋唐时期,大运河贯穿东西,交通便利,明清时期成为长江流域四大米市之一。近代,沪宁铁路通车,形成了“大十字”物流框架,非常有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这里也是诞生现代工商业家族“荣氏家族”的地方。
   1875年荣德生在这里出生。9岁入塾读书,15岁进上海通顺钱庄习业。19岁随父至广东任三水县厘金局帮账。3年后回无锡,任广生钱庄无锡分庄经理。1899年,应邀任广东省河补抽税局总账房。1901年与兄宗敬等人集股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一年后改为茂新面粉厂并任经理。1905年与兄宗敬等7人集股在无锡创办振新纱厂,先后任经理、总经理。1915年起,与兄宗敬先后在上海、无锡、汉口等地创办申新纺织一厂至九厂,并任无锡申新三厂经理。至1931年,他与兄宗敬共拥有12家面粉厂和9家纱厂,成为中国资本最大的实业家之一,有“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之称。1932年,荣家企业的日产面粉能力达10万包,约占当时除东北地区之外的全国民族面粉工业总生产能力的1/3;同时拥有52万余枚纱锭和5300多台布机,分别占全国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设备总数的1/5和1/4以上,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
   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江南国土相继沦陷。荣氏企业,有的被日军炸毁,有的被日军占据,只有租界内的工厂维持生产。1942年,日商觊觎荣氏纱厂,由汪伪实业部派员与荣德生商谈,要他将申新一、八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当即遭到严词拒绝。汪伪外交部长褚民谊只得亲自来沪,假国际饭店邀请荣德生面谈。由其子尔仁代往,说明其父不变初衷,不出卖工厂和人格。
   抗日战争胜利后,荣德生两次遭绑架,被勒索款项达百万美元。发生在高恩路(今高安路)荣德生住宅门前的一次被绑架案,是在1947年4月25日。那天,荣德生准备去总公司,离家门不远即被数名穿制服匪徒架上汽车而去。他们使用的是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司令部的“逮捕证”和淞沪警备司令部的汽车。当时,舆论哗然,认为是军事机关与匪徒串通作案,上海当局被迫出动军警“侦破”。结果,荣德生被放回,并退还部份被敲诈的款项。荣家为“酬谢”军警当局和有关方面,先后付出60余万美元。
   1949年,国民党统治已成土崩瓦解之势,有资产者纷纷离开大陆,荣氏家庭也面临抉择。在一片离沪声中,荣德生专程从无锡来到高恩路住所,明确表示“不离开大陆”,并阻止三子将申新三厂拆迁台湾。1949年9月荣德生被推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52年7月29日在无锡病逝。


   荣毅仁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生于1916年,1937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正值日本全面侵华。伯父荣宗敬自上海避居香港,次年2月不幸病逝。年仅弱冠的荣毅仁开始辅佐父亲荣德生经营庞大的家族企业,先后在无锡茂新面粉公司任助理、经理,上海合丰企业公司董事,上海三新银行董事、经理,逐渐成为荣氏20多个家族企业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前夕,荣氏家族其它成员和上海的其它资本家一样,纷纷离开内地,而荣毅仁决定留下来。1956年,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赢得普遍的尊重。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以老市长身份,为荣毅仁助选上海副市长,“因为他既爱国又有本领,应当选为国家领导人。”1957年后,荣毅仁出任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在文革中,荣毅仁身处逆境,英雄无用武之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荣毅仁开始了新生。为了探索国际经济合作之道,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于1979年10月成立了一个直属国务院的CITIC投资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CITIC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具有银行、贸易公司、法律、会计事务所等各项功能,涵盖贷款、进出口贸易、咨询、国际投标代理等业务,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上世纪80年代后期,CITIC发动了“收购香港”之战。1987年1月16日,香港CITIC决定收购国泰航空12.5%的股权。其后,又收购港龙航空38.3%的股权,取得香港电信公司20%的股权。香港媒体一片惊呼:荣毅仁“收购香港”。实际上,当时投资于香港的内地资本系统企业已超过1000家,其投资总额超过250亿美元,遥遥领先日本120亿美元和美国70亿美元,而其中2/3以上是以CITIC为首的华润集团、光大实业、中国银行、招商局、中国旅行社等所占有的。
   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选举荣毅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这位76岁的红色资本家又重新扮演起政治家的角色,再次把自己亲手缔造的商业王国交给了他的助手魏鸣一和王军。
   那些在中信实业银行存款的人、通过中信证券买股票的人、购买中信基金的人或者是到上海中信泰富广场购物的人,可能根本无法想象1979年10月4日成立时的“中信公司”是什么样子,就如同人们无法将现在的深圳与当年的小渔村联系起来一样。而深圳和中信正是1979年两个不同领域的“特区”。
   事情缘起于1979年1月的一次会见。当时,邓小平在约见工商界和民主党派人士时,希望荣毅仁等能围绕改革开放做一些实际工作,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其它人士向邓小平提出要“摘除资产阶级帽子”时,荣毅仁却提出了吸资兴办实业的建议,并获得邓小平的首肯。
   一个月后,荣毅仁向中央提出了《建议设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一些初步意见》。当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0月,中信公司正式成立,荣毅仁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曾在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时名噪一时的“红色资本家”,再度发挥专长,直接踏入改革开放第一线。
   改革开放初期,鼓励海外人士来华投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而在制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时,荣毅仁对原草案中规定“外方投资比例不得高于百分之五十”这一条提出:在外方投资比例上可以只定下限,不定上限。他建议可规定“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这样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吸引海外资本。
   此举被人大常委会采纳,并被写进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的第一批7部法律中唯一一部涉外经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第四条。
   直到今天,在很多行业中,25%仍是合资和中资的分水岭。尽管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开始呼吁更多的股权比例,但这在当时的确大大鼓励了境外投资者的热情。
   而今天由中信公司重组而来的中信集团,又开始在某些领域先走了一步。虽然在1993年当选国家副主席后,荣毅仁离开了中信公司,但中信仍然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而不断进展。
   2001年10月,中信成立金融控股的构想历经4年终于获得国务院批准,资产总额占集团逾80%的金融资产,由新成立的“中信控股”负责管理,成为国内首个金融控股公司。


荣智健 续写荣氏传奇
   11月3日,“福布斯2005中国富豪榜”揭晓,荣智健以16.4亿美金排在第一位,连续3年的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荣智健都始终稳稳地坐在前三甲的位置,从2002年的7.8亿美元,到2003年的8.5亿美元,再到2004年的14.9亿美元,仅隔两年财富几乎翻了一番。和荣氏家族鼎盛时候相比,荣智健的商业规模虽不可同日而语,却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神话,荣氏家族这一中国近代史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迎来了一个新的飞跃。
   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另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1949年,对荣毅仁、对荣智健,是分水岭,是他们走向新生活的开始。
   那时候,荣家在上海的大宅院环境幽静如画,大厅典雅古朴,室内陈设着红木家具和昂贵的瓷器、古玩、盆景。荣智健小时候就在这里度过。据一些当年认识荣智健的人回忆,那时十六七岁的荣智健是上海知名的“公子”。他十多岁时第一次开汽车,那是辆红色皮座的开篷英国跑车。他经常开出去兜风、常请同学朋友去国际饭店、红房子吃饭,很大方。
   1965年,荣智健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子工程系。学校生涯结束后,荣智健和其它年轻人一样,带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到了吉林长白山下的一个水电站实习。不久,“文化大革命”。1966年,他被“下放”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接受“劳动教育”。
1978年,荣智健告别妻儿,持着单程探亲签证,独自南下香港,开创了他新的事业征程。他的第一笔创业资金是父亲为他提供的100多万港币。1982年,这家名叫爱卡的电子厂被美国一家大企业收购时,荣智健得到了720万美元,是当年投资额的56倍。
   荣智健并没有见好就收。公司售出后不久,他便拿出其中120万美元在加州合资创办了CADI公司,这是全美第一家专门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公司。由于产品新颖,盈利丰厚,不到一年,就吸引到美国一家硬件厂商收购了28%的股份。
   两年后,公司成功上市,股价一路狂飙,翻了40多倍,荣智健赚得盆满?满,至少获得4800万美元,他的总资产超过了4亿港元。荣智健敢于冒险,有魄力,他1986年正式加盟中信(香港)之后一系列大胆的收购动作着实让人看到了他雷厉风行的一面。
   荣智健上任之初,第一个大手笔就是以23亿港元收购英资企业香港国泰航空公司12.5%的股份。因为当时世界航运业普遍低迷,在收购之前,为了说服董事会成员,荣智健花了6个月做调研,他最后给出的解释是“香港要繁荣,处处得靠运输。”没想到北京总部在听到他的汇报之后,不到5天就批准了,国务院还特地批准给他们8亿人民币的贷款作为运作资金。
   在尝到了国泰带来的甜头后,1990年,荣智健又以5亿港元购入香港第二大航空公司港龙46.3%的股权。同年,他以100亿港元收购香港电讯20%的股权,成为这家当时香港股票市场市值最大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房地产、运输、金融、电信、基建,荣智健执掌下的中信泰富所涉足的行业无所不包。历经26年的摸爬滚打,以十几万美元起家,到如今的14.9亿美元,荣智健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在延续祖辈们的商业帝国之梦。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2/1444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