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中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因此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项措施以缓解压力。
这份题为《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的研究报告,是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中银研究团队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复旦大学为主的研究团体撰写。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报告指出,如果不发生任何改革,人口老龄化冲击下,中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从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上升,至2050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规模比较,今后38年累积,养老金总缺口的现值(用名义GDP增长率作为折现率来计算)相当于目前GDP的75%,远高于环保成本,是融资平台和铁路债务对财政的压力的近20倍。
退休人越来越多
领退休金时间也越长
研究报告的主要撰写者之一、来自中国银行研究团队的廖淑萍表示,本次研究结果和政策建议,是利用推测法和估算法,基于国家统计局往年已发表的数据作为存量基础,加上每年的流量变化,逐年累计而成。
她说,以此方法测算,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设GDP年增长率为6%,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8.7%
廖淑萍说:“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退休人员数量越来越多,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的时间越来越长,导致国家的养老保险支出越来越庞大。”
她指出,根据情景分析的结果,如果中国现行养老制度不变,养老金缺口放大对财政造成巨大负担这一总体趋势是确定的。
据中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数据,十二五期间(2011-2015),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21亿,占总人口16%;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占总人口的17.8%。到205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会达到3.32亿人,超过总人口的23%。
与此同时,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也稳步上升,如果退休年龄政策不变,意味着老年人口退休后的余寿不断增加,对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将是雪上加霜。
因此,近期有关延迟退休,如何让社保基金提高收益率等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中国社保部明确表示
将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
6月初,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回答网友提问时明确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该部曾多次表示会研究退休年龄政策问题,但此次明确表示将提出“弹性延迟”的建议尚属首次。
中国现行退休年龄已执行60年,源于上世纪50年代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当时中国人口平均寿命为50岁左右。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制度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退休年龄不提高,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肯定不可持续。”他认为,除改革投资体制和提高收益率外,长期来看,想要维持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就必须提高最低缴费年限和提高退休年龄。他也坦言,这个事情牵涉的群体大、利益复杂,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