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历史的悲怆 爱情的无奈——读欣力的《良宵引》
日期: 12年04月2期
 女作家欣力,大学专攻日本文化,并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之后就读于鲁迅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接著又赴美国留学工作多年后,重返故土——北京,任职于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自草创期的《联合国里的故事》(1999年作家出版社)以后,相继创作了《纽约丽人》、《灵魂纪事》、《针对薄情寡义者的新法规》、《变脸》、《丢失记》、《劳伦斯的玉》、《母亲和她的情人》、《第一声:长庚应伴残月》、《第八声将军一去》等其它作品。其中《纽约丽人》早在2000年就拍编了电视剧。

《良宵引》原发《山花》(2008年第9期),后转载《小说月报》(2008年第11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2期),收入《太阳鸟文学年选2008年中国最佳短篇小说》。全文不到1万5千字,但诗情画意,仿佛一场电影。在白雪帷幔的屋子里,在雾气蒙蒙的晚夜里,两个良宵,在作者朴素的叙述中,在古诗意境的衬托下,一幕幕地展现开来。读罢,你不能不感到心灵重建的困难,不能不感到生命的沉重和无奈。当然,苏与范的互相理解、关爱更令人感到人性美好的一面。

作者在导文中说:《良宵引》,古曲名;引,小曲之意。古曲《良宵引》曲短小而意深远,说的是籁静窗虚,怀人不见,两鬓秋霜的思人之情,长度和用意,正与本文相近,故在此借用。那么就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两鬓秋霜的思人之情》的故事吧!

小说一开头就从泡脚写起,主人公苏吉凤提著水壶给第二任夫君范文泡脚。对此她颇为讲究。先让夫君把脚放进去,然后提个小铜壶在旁边,七八分钟后有用铜壶往盆子里加些烫水,大概加三回,整个洗脚过程持续半小时到40分钟。两人每天都重复著这个程序,也每天都因水冷水热争执得不欢而散。

然而苏吉凤想:他是好人,他对自己的爱多么了不起!世上能有几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而放弃那么重要的东西呢?所以她一心一意想让范文洗个好脚。但是在这郁闷的生活中她不能不想起第一任夫君秦世书。

考古学家秦世书泡脚时,都是要看书的,看到有趣处,就念给她听,有时候是她要求他念。他声音舒朗,气韵清逸,被捕的那天,他念的是清代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可是,这样温馨的日子被时代的暴力吞没了。文革的坐牢、抄家,不可能让秦世书这样的知识分子落网。他被扣上特务的罪名关了三年。第三年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97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工宣队马队长决定抄秦世书的家。范文走在马队长身后。对于这样的行动,他并不热衷。到了秦家他看到:他(秦世书)的旁边,一个女人提了小铜壶,正往男人脚下的铜盆里倒水。壶是金黄的,盆是金黄的,在灯光下明晃晃地耀人眼。壶里的水很烫,在坠落中升腾起滚滚蒸汽;白色的蒸汽几乎埋没了女人的脸。

马队长看到这样的情景,先是怔了一下,但还是坚决地命令大家:动手。

可是,他身后的范文没动。

他被女人脸上的神气攫住了。

他看清了她,杏红的袄,月白的裤,袄襟掩了一半,露出里头贴身的衫子和衫子下面的凹凸。她的脸象屋外天上清秋的月亮,不,月亮哪有她的温婉?

月亮怎会那样含笑?有一句话跃入了范文的脑海,叫做如花美眷,月夜良宵,是说书人的套话,听了多少年,原来竟是这个意思么?

范文被击中了。1972年秋天的这个夜晚,范文结束了他24年的混沌生活,顿悟了: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这样的女人,这样的夜。良宵,他从此对这个词有了切实的理解。

于是,4年后的一个3月阳春,范文放弃了一切,迎娶了苏吉凤。因为他渴望那个良宵。这一天,大地上的冰都化了,不知为什么窗外却忽然飘起了白雪。

苏吉凤知道秦世书已是他界。小自己3岁的范文,为了她放弃了前程,撑扶著社会和家庭的重压。这样纯真的爱情,无私的奉献,她要珍惜,要给他一个美好的良宵。可是,新的生活中,苏范的良宵总是因为泡脚弄得两个人痛苦不堪。但是,婚姻维持著,脚也泡著,日子在慢性的抑郁中流去。于是,苏只好在教堂寻觅内心的安宁。但当苏患乳癌后,范为她的医疗费默默地外出奔波赚钱。苏也同样,本来想把秦的遗产留给范,但范不愿接受。她便把它捐给了福利院的幼儿园。于是想到把住房的迁拆费留给范。可这需要用生命来等待发迁拆费的那一天。苏只好改变了不医治的初衷,开始了大量的化疗。

从这个故事的结局来看,作者似乎是力图用一个大爱向我们展示:人类向往真善美的本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时代都是不会消亡的。你看:苏和范虽然吵吵闹闹地过日子,但到了紧要关头他们毕竟不再争吵,而是互相关爱。范为了给苏治病赴远方赚钱。苏为了给范留下迁拆费接受了化疗。这个主题在另一个短篇《母亲和她的情人》(《钟山》2005年第2期)中也可以看到。

这部短篇用第一人称的来倾述母亲惨痛的爱情。年轻时陈可和张寒都爱母亲,但母亲爱张寒却跟陈可结婚了。因为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陈可救了张寒,张寒残疾了。母亲忘不了张寒。三个人的感情纠缠著。但是,尽管陈可知道母亲对张寒藕断丝连却从不怪母亲

然而,《良宵引》中衬托这个主体的两个良宵,在作者布局性的叙事安排下,环节紧扣心旋,读著读著你就会感到历史摧残了第一个良宵,又给第二个良宵,留下了疼痛的烙印。它们的沉重与残破让你无以释然。命运把范文这个爱的天使扭曲得苦闷焦躁,使接受爱的对象苏吉凤亦痛苦无奈。

第一个良宵,苏给秦世书泡脚。在满天落叶、秋风萧瑟的夜晚,妻子给夫君泡脚,夫君给妻子吟诗,热腾腾的水,白蒙蒙的雾,那氛围、那意境,远离了白日的尘世。飘逸、恍惚,可以乘鹤入云霄。这是中国泡脚文化的智能,更是苏秦热爱人生,抗争残酷时代的真实写照。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声动手,他们便陷入了痛失和残缺的谷底。面对秦的悲愤与死亡,面对苏破碎的心灵,我们能不去思考一个为什么吗?那个荒诞的时代,这个民族的悲怆能不历历在目吗?

那么第二个良宵,呢?苏吉凤给范文泡脚。小说中有这样的叙述。

为要跟苏吉凤结婚,范文主动提出离开革委会,回科学院的印刷厂当普通工人。他找了马队长,在科学院革委会办公室里。也是晚上,岁末年初的时节,窗户外头,风鬼似的叫。马队长听范文说完,先不吭声,忽然抄起桌上的茶壶,朝他砸去。范文的脸上从此多了样东西,一条寸长的疤。人都说,若不是马队长出面保他,范文怕是连印刷厂也呆不住了。

她感谢范文,她要对范文好,比如,像对秦世书那样,每天给他打泡脚水。她忘不了秦世书(略)。可是,日子总要过的,范文救她于水火,她就是石头也要为之动容了。

看来无论时代如何残暴,如何荒唐,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情动都是抵挡不住的,无法熄灭的。范对苏的爱反应了人的天性。在充满杀戮,雄赳赳气昂昂的环境里,范依然渴望美,渴望爱。苏要用范的那份真情融化石头一般的心,以无尽的善来回报。当范问她:你喜欢我么?她说嗯。/你才不呢。/那我喜欢谁?/侬说,我喜欢谁?

莫胡思乱想啦,过去的都过去了。现在,侬是我最好的人。

可是,过去的真的都过去了吗?那么她为什么新婚之夜提起小铜壶往盆子里注水的时候,耳边响起了一个念书的声音。又为什么在给范泡脚的时候心中恍惚著,忽然间看清了男人的脸,她惊了一下,迅速整理了表情呢?范为什么只是苏的最好的人,而不是最爱的人呢?苏心里的良宵早已消亡,即使再重新营造一个良宵也必须有秦那样的,懂得苏的泡脚的意境,读得来满口古诗的好情郎。所以纵使苏范宏大胸怀超越了世俗的羁绊,也还是无法摆脱命运的咒缚的。这种咒缚不是法术,不是遗传因子,而是历史给我们留下来的负面遗产。

《母亲和她的情人》也是一样,张寒不希望自己心爱的人嫁给一个残疾人。

试想如果张寒不残疾呢?会把心爱的人交给朋友吗?如果母亲后来爱陈可,她会不顾一切地跑到西藏去看望张寒吗?一切的因果都来自抗美援朝,来自一个历史。人生最美好的东西被那个时代践踏了。

80年代中叶以后,沸沸扬扬的蒙胧伤痕的文学创作到了顶峰,人们开始思考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于是尝试现实主义,新历史主义,意识流等等的作品出现了。欣力的这两篇作品不是刻意地写历史,而是写现实生活。虽然只是以叙述的手法说故事,但是她的故事说完了则让你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反射出来的一个个历史,摧残了人性,扭曲了爱情。尽管时代变迁了,尽管人们渴望从苦涩的内心中走出来,可创伤的心依然千疮百孔,无从治愈。

欣力的两个良宵在说什么?当然是三个人的爱情。爱情是什么?是古往今来困惑人类的大课题。是人性最根本的情感反映。更是文学家用来探讨生命现象的大素材。通过爱情的艺术描写,来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以及生活在这个时代和社会的人的生态与心态。苏和范,陈和张以及母亲舍不去又拾不起来、爱得痛苦,爱得疲劳。不,不仅仅是他们,而是他们那一代人——经历了创痛时代的一代人,都分别以不同形式在内心里挣扎、苦闷、寻找重建心灵的路。或许,这种苦难的挣扎,从宇宙观来说也可称之命运。时光的流转,社会的演变,生命的交替。那么,今天的我们,应该通过审视历史而自省,要为人类造福啊!这部小说虽然不说历史,不说己见,但是它充满了强劲的启迪力量。

邂逅《良宵引》很偶然,是刚来日本时认识的第一个朋友真理子的介绍。多少年来我们常常一起切磋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她最近和她的博导张老师在翻译《良宵引》。她说:哀婉又情深,你帮我看看,谈谈你的感受。我终日忙于学校的工作,迟迟不能作复。偶尔一个暇余里读了《良宵引》。这一读便读出了满腔情怀。诚然,不经意地读了一个作品,然而你被它震颤了。那么,这个作品就完成了文学的任务,无疑是一部优秀作品了。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14048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