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岛“命名”VS 油气“冒烟”
中日关系重现新博弈
中文导报讯(记者 张石)1月30日,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对“自认是专属经济海域基准点,却无名称的39座离岛,加速进行命名作业”。日方的做法,引来了中国大陆、台湾两岸政府的关切与抗议。无独有偶,日本政府2月1日宣布,日前认定中国“违反日中两国达成的协议”,正在“单独开发”东海“天外天”油气田(日称“妦”油气田)。为此日方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方提出了抗议。
在中日建交40年纪念到来之际,在中日共同庆祝的气氛中,突然出现如此不和谐的声音,对其背景及所隐含的话语内涵如何解读,十分引人注意。
一、日本咄咄逼人 中国针锋相对
据报道,日本政府对“自认是专属经济海域基准点,却无名称的39座离岛,加速进行命名作业”。其中,包括钓鱼岛群岛久场岛(即中方称“黄尾屿”)附近的3座岛屿,分别取名为“北西小岛”、“北小岛”、“北东小岛”;大正岛(中方称“赤尾屿”)附近的1座岛屿取名为“北小岛”。
此外,除钓鱼岛群岛周边小岛外,北海道奥尻岛附近的小岛,也内定取名为“海狮岛”;北海道斜里町的知床岬北边小岛取名为 "etaspe岩”(意为海狮);日本海的见岛北方小岛取名为“见岛北须鲛岛”等。
由于39个岛屿当中,有4个小岛属于钓鱼岛周围,属于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1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就日方拟对钓鱼岛附属岛屿命名事回答了记者提问。刘为民表示,中方已就日方拟对钓鱼岛附属岛礁命名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日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任何单方面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在台湾,外交部亚东关系协会秘书长黄明朗说,针对日本官方可能为钓鱼岛周边岛屿命名事件,外交部已三度向日方抗议,并重申主权,盼日方克制,不要造成事端,影响双边良好关系。
无独有偶,日本媒体在2月1日报道,日本政府日前认定中国“违反日中两国达成的协议”,正在“单独开发”东海“天外天”油气田(日称“妦”油气田)。为此日方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方提出了抗议。
围绕“天外天”油气田问题,中方曾明确指出,“天外天”等油气田位于无争议的中国管辖海域,中方对有关油气田进行开发活动是行使中方固有的主权权利。
日本官房长官藤村修2月1日在记者会上称,日本于1月31日就中国单独开发东海油气田向中方提出抗议。藤村修表示,“中国很可能从2005年9月起就进行了生产”,他强调日中尚未就东海划界达成协议,而日本一直反对在这种情况下的单方面开发行动。
日本媒体稍早时报道,自卫队侦察机最近在东海油气田上空发现钻探设施冒出火焰,推断中国单方面开发油气田。
中日两国2008年曾就共同开发东海油气资源达成共识,但2010年9月发生的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导致两国关系骤然紧张,谈判中断,至今尚未重启。
二、日本对于离岛问题步步深入
去年,日本国会通过了《低潮线保全据点设施整备法》。基于此法律,去年9月,日本政府已决定将25个离岛国有化,以巩固日本的海底资源权益。到今年6月为止,日本把所有的水域测量基点指定为保全区域,在这个保全区域内,不得到国土交通省的批准不能进行海底挖掘。而水域测量点中,包括中国大陆与台湾都有领土主张的久场、大正两岛,因此引起了大陆与台湾当局的高度注意。
在国有化的25个岛屿,因北方四岛、竹岛、钓鱼诸岛已经为国家和私人所有,因此不在国有化的25个岛屿之内(日本以外的媒体大多报道说国有化的25个离岛包括钓鱼岛,应属误报)。
但是在去年秋天,在鸠山与菅两届政府担任总务大臣的民主党众议员原口一博为首,“守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而行动议员联盟”提出了《外国船舶航行法修改法案》,要用议员立法的形式提交禁止外国船在领海内进行信息收集和宣传活动;还提出了《特定国境离岛土地优先购入特别措施法案》,以防备中国及韩国等外国资本购置日本土地。如果法案成立,日本将很容易将钓鱼岛等国境岛屿国有化。
现在,又发生了离岛“命名事件”,这些动作都表明日本已放弃自民党时代与中国达成的“搁置争议、维持现状”的共识,开始步步为营,以实际行动向中国大陆与台湾宣示钓鱼岛主权。
三、中日油气田谈判必将前途艰难
如果在领土上产生争执,对此领土掌握实际控制权的国家具有优势,这是不说自明的,日本和韩国的竹岛之争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总是明里暗里步步逼进,中国在不伤及中日关系整体的情况下最容易打的反制牌,恐怕就是东海油气田,因为就像钓鱼岛在日本手里一样,东海油气田现在中国控制之下。
中国和日本早在两年前,已就东海油气田问题达成原则协议,但双方一直未能在细节问题上达成共识。为了避免东海问题成为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的障碍,两国政府经过3年多的共同努力,2008年达成共识,包括划出了一块2600多平方公里的共同开发区、日本企业出资参与开发春晓油气田等。不过,双方之后一直未能在细节上达成共识。
2010年5月,在鸠山前政府再三敦促和要求提升东海问题谈判规格情况下,中日在北京展开会谈。不过,双方因为东海再现纠纷,会上并没有讨论到油气田问题。5月底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日,与鸠山会谈中确认了两国合作开发的政治意向,但次日鸠山就宣布辞职,接任的首相菅直人视东海油气田问题为“战略互惠关系的象征”,双方的正式谈判终于启动,不过分歧仍存,后由于钓鱼岛撞船事件中断。
野田首相去年12月访中期间,针对重开东海油气田共同开发缔结条约谈判、缓和或解除震后对日本食品的进口限制问题,向中方提出了要求,但中方没有给出具体回答。与温总理会谈结束后,日方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六个建议”的资料,但特别注明了“并非日中达成协议的文件,只是日方单独制定”。这说明了双方存在认识差异。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一系列动作,必将波及中日东海油气田谈判,其前途一定是充满艰难。
在钓鱼岛与东海油气田归属之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近日中国军舰再次出现在日本冲绳海域的报道,也引发了日本的不安。日本防卫省2月3日称,4艘中国海军护卫舰上午经冲绳主岛与宫古岛之间的海域从东海驶往了太平洋。由于该海域是公海,此举在国际法上没有问题。分析认为,这4艘军舰将在太平洋展开训练。
防卫省介绍称,海上自卫队P-3C反潜巡逻机在距宫古岛东北约110公里海域发现了正在向东南方向行驶的2艘中国军舰,在东北偏北130公里海域发现了另外2艘。
由于正值中日关系敏感期,日本政府对此十分紧张。日本防卫省派出飞机和军舰紧急确认4艘中国军舰的具体型号,海上自卫队也通过巡逻机和护卫舰进行警戒监视。舆论认为,在中日关系日益微妙的当下,中国军舰的出现释放出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可能引发中日外交关系的龃龉。
中日关系重现新博弈
中文导报讯(记者 张石)1月30日,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对“自认是专属经济海域基准点,却无名称的39座离岛,加速进行命名作业”。日方的做法,引来了中国大陆、台湾两岸政府的关切与抗议。无独有偶,日本政府2月1日宣布,日前认定中国“违反日中两国达成的协议”,正在“单独开发”东海“天外天”油气田(日称“妦”油气田)。为此日方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方提出了抗议。
在中日建交40年纪念到来之际,在中日共同庆祝的气氛中,突然出现如此不和谐的声音,对其背景及所隐含的话语内涵如何解读,十分引人注意。
一、日本咄咄逼人 中国针锋相对
据报道,日本政府对“自认是专属经济海域基准点,却无名称的39座离岛,加速进行命名作业”。其中,包括钓鱼岛群岛久场岛(即中方称“黄尾屿”)附近的3座岛屿,分别取名为“北西小岛”、“北小岛”、“北东小岛”;大正岛(中方称“赤尾屿”)附近的1座岛屿取名为“北小岛”。
此外,除钓鱼岛群岛周边小岛外,北海道奥尻岛附近的小岛,也内定取名为“海狮岛”;北海道斜里町的知床岬北边小岛取名为 "etaspe岩”(意为海狮);日本海的见岛北方小岛取名为“见岛北须鲛岛”等。
由于39个岛屿当中,有4个小岛属于钓鱼岛周围,属于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1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就日方拟对钓鱼岛附属岛屿命名事回答了记者提问。刘为民表示,中方已就日方拟对钓鱼岛附属岛礁命名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日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任何单方面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在台湾,外交部亚东关系协会秘书长黄明朗说,针对日本官方可能为钓鱼岛周边岛屿命名事件,外交部已三度向日方抗议,并重申主权,盼日方克制,不要造成事端,影响双边良好关系。
无独有偶,日本媒体在2月1日报道,日本政府日前认定中国“违反日中两国达成的协议”,正在“单独开发”东海“天外天”油气田(日称“妦”油气田)。为此日方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方提出了抗议。
围绕“天外天”油气田问题,中方曾明确指出,“天外天”等油气田位于无争议的中国管辖海域,中方对有关油气田进行开发活动是行使中方固有的主权权利。
日本官房长官藤村修2月1日在记者会上称,日本于1月31日就中国单独开发东海油气田向中方提出抗议。藤村修表示,“中国很可能从2005年9月起就进行了生产”,他强调日中尚未就东海划界达成协议,而日本一直反对在这种情况下的单方面开发行动。
日本媒体稍早时报道,自卫队侦察机最近在东海油气田上空发现钻探设施冒出火焰,推断中国单方面开发油气田。
中日两国2008年曾就共同开发东海油气资源达成共识,但2010年9月发生的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导致两国关系骤然紧张,谈判中断,至今尚未重启。
二、日本对于离岛问题步步深入
去年,日本国会通过了《低潮线保全据点设施整备法》。基于此法律,去年9月,日本政府已决定将25个离岛国有化,以巩固日本的海底资源权益。到今年6月为止,日本把所有的水域测量基点指定为保全区域,在这个保全区域内,不得到国土交通省的批准不能进行海底挖掘。而水域测量点中,包括中国大陆与台湾都有领土主张的久场、大正两岛,因此引起了大陆与台湾当局的高度注意。
在国有化的25个岛屿,因北方四岛、竹岛、钓鱼诸岛已经为国家和私人所有,因此不在国有化的25个岛屿之内(日本以外的媒体大多报道说国有化的25个离岛包括钓鱼岛,应属误报)。
但是在去年秋天,在鸠山与菅两届政府担任总务大臣的民主党众议员原口一博为首,“守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而行动议员联盟”提出了《外国船舶航行法修改法案》,要用议员立法的形式提交禁止外国船在领海内进行信息收集和宣传活动;还提出了《特定国境离岛土地优先购入特别措施法案》,以防备中国及韩国等外国资本购置日本土地。如果法案成立,日本将很容易将钓鱼岛等国境岛屿国有化。
现在,又发生了离岛“命名事件”,这些动作都表明日本已放弃自民党时代与中国达成的“搁置争议、维持现状”的共识,开始步步为营,以实际行动向中国大陆与台湾宣示钓鱼岛主权。
三、中日油气田谈判必将前途艰难
如果在领土上产生争执,对此领土掌握实际控制权的国家具有优势,这是不说自明的,日本和韩国的竹岛之争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总是明里暗里步步逼进,中国在不伤及中日关系整体的情况下最容易打的反制牌,恐怕就是东海油气田,因为就像钓鱼岛在日本手里一样,东海油气田现在中国控制之下。
中国和日本早在两年前,已就东海油气田问题达成原则协议,但双方一直未能在细节问题上达成共识。为了避免东海问题成为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的障碍,两国政府经过3年多的共同努力,2008年达成共识,包括划出了一块2600多平方公里的共同开发区、日本企业出资参与开发春晓油气田等。不过,双方之后一直未能在细节上达成共识。
2010年5月,在鸠山前政府再三敦促和要求提升东海问题谈判规格情况下,中日在北京展开会谈。不过,双方因为东海再现纠纷,会上并没有讨论到油气田问题。5月底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日,与鸠山会谈中确认了两国合作开发的政治意向,但次日鸠山就宣布辞职,接任的首相菅直人视东海油气田问题为“战略互惠关系的象征”,双方的正式谈判终于启动,不过分歧仍存,后由于钓鱼岛撞船事件中断。
野田首相去年12月访中期间,针对重开东海油气田共同开发缔结条约谈判、缓和或解除震后对日本食品的进口限制问题,向中方提出了要求,但中方没有给出具体回答。与温总理会谈结束后,日方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六个建议”的资料,但特别注明了“并非日中达成协议的文件,只是日方单独制定”。这说明了双方存在认识差异。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一系列动作,必将波及中日东海油气田谈判,其前途一定是充满艰难。
在钓鱼岛与东海油气田归属之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近日中国军舰再次出现在日本冲绳海域的报道,也引发了日本的不安。日本防卫省2月3日称,4艘中国海军护卫舰上午经冲绳主岛与宫古岛之间的海域从东海驶往了太平洋。由于该海域是公海,此举在国际法上没有问题。分析认为,这4艘军舰将在太平洋展开训练。
防卫省介绍称,海上自卫队P-3C反潜巡逻机在距宫古岛东北约110公里海域发现了正在向东南方向行驶的2艘中国军舰,在东北偏北130公里海域发现了另外2艘。
由于正值中日关系敏感期,日本政府对此十分紧张。日本防卫省派出飞机和军舰紧急确认4艘中国军舰的具体型号,海上自卫队也通过巡逻机和护卫舰进行警戒监视。舆论认为,在中日关系日益微妙的当下,中国军舰的出现释放出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可能引发中日外交关系的龃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