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昨日报道,当前珠三角地区的民间借贷规模已经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警告,这股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地下钱流”,或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威胁国家金融安全。
新华社旗下的《经济参考报》报道,相比偏好冒险的温州企业,珠三角地区企业相对谨慎,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总体风险可控。但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地区民间融资风险传染至银行体系,一些地区出现民间融资法律纠纷增多等苗头,必须提高警惕。
报道称,私营业主透露,尽管不少银行都开辟了中小企业专项服务,但竞争还是比较激烈,要排队,因此,在长三角、珠三角之外的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灰色融资”行为并不罕见。
报道指出,民间借贷可以暂时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局面,但高额的民间拆借利率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目前年利率在本金的50%以上已是普遍的现象。
另外,珠三角民间融资引发的纠纷有上升趋势,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
与此同时,部分民间融资的资金“唯利是图”,流向调控产业,如劳动密集型行业、产能过剩行业、高耗能企业、中小房地产企业频繁进行民间融资,风险正在积累,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