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方正县近日拆除了饱受指责的“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但仍有舆论对方正县穷追猛打,要求该县向公众道歉。北京有关学者指出,方正县的做法并无大过,希望舆论、尤其是传统媒体不要在情绪化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这名供职于北京某知名大学但希望匿名的教授昨天对本报说,方正县为日本投降后死于该县的日本人建一座名录墙,原本是一件展示中国人文明宽容、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有益事情,结果在某些舆论的不当引导下,变成了某些人发泄偏激的民族主义情绪的目标。
本月初,有人通过微博指方正县花费50万(人民币,下同,约10万新元)“为侵华日军立碑”,很快在网络上给方正县招来一片谴责谩骂。方正县随后解释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有5000多名日本开拓团成员因疾病、饥饿死在当地,1963年,中国总理周恩来批准为这些日本亡者修建了公墓,如今方正县为公墓立一块名录墙,除“展示人类至善大爱乃人性之根本”外,也是为了“反思战争之危害,昭示和平之可贵”。
方正县解释未能
平息舆论质疑
但方正县的解释未能平息舆论的质疑,一些网络和传统媒体指日本开拓团成员也是侵略者,为他们立碑就是有损民族大义,“出卖尊严”。8月4日,5个愤怒的网民从中国各地专程跑到方正县,用铁锤对名录墙敲打一番,然后泼上油漆。
虽然中央电视台认为5个网民对“名录墙”的暴力行为“不应提倡”,但这5人的行动得到众多网民的支持。当“五壮士”到达北京后,受到英雄般的欢迎,有人给他们每人颁发2000元奖金。
上述北京某知名大学的教授在接受本报电话访问时说,1945年8月,聚集在方正县的日本开拓团成员主要是日本农民,而且以老幼妇孺为多。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人是在日本投降后等待遣返的非军事人员,他们投降了,即使是军队,也还有优待俘虏的政策,何况他们不是军人。日本军国主义把这些日本穷人弄到中国,他们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这些人中有5000多人病死在方正,方正人民为他们修建公墓和立名录墙,是人道主义的体现。现在弄成这样,对战争遗孤的后裔并不公正,对方正县政府也不公正。
他指出,在偏激的民族主义情绪影响下,媒体没有把方正县立“名录墙”的原因讲清楚,方正县也没有讲清楚。事实上,死在方正县的日本人不是一般的开拓团团民,他们是在投降后返回日本的途中死在这里。方正县为他们建个公墓,甚至立个碑,并不为过,完全扯不上什么“为侵略者立碑”。如果把这些事实讲清楚,相信很多民众能够理解方正县的做法。
同时,方正县也有不当之处。如果不以县政府的名义为日本亡者立名录墙,而以方正县民众的名义去做这件事,可能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他强调,日本在历史上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中国人民当然不能忘记,但不能因此迁怒于普通日本人。现在网络上骂日本、骂政府比较流行,似乎只要骂日本、骂政府就是英雄。但要骂在点子上,骂准日本军国主义这个目标,否则只能是逞一时之快,对社会进步没有好处。
这名学者对一些主流媒体迁就偏激情绪的做法表示担忧,指出这不是主流媒体看不到偏激情绪的危害,而是因为偏激的民族主义分子都惹不起,主流媒体也惹不起,有时还要附和这种情绪。
他认为,舆论针对“方正事件”所表现出的一边倒其实是在误导民众,“一件事误导、两件事误导,最后你欠的胀一定要还的。”
另有北京学者指出,不论方正县为日本亡者立名录墙是否应该,至少那5名网友以暴力手段砸“名录墙”的做法已经涉嫌违法。这种打着“正义”旗号的违法行为应该受到制裁,而不是赞美,否则建设法治社会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