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巴曙松、陈东琪、王健、陈兴动,他们都认为眼下的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减速。7月9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一场宏观经济讨论会上,减速,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
眼下,这些经济学家的一个担心是,由于决策层过于看重CPI和通胀,尽管经济已经减速,但当前的政策操作却还在“超调”。
减速成共识
李稻葵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他是当天研讨会的主持人和召集人,他的态度从这场论坛的题目就可以看出,“减速,意味着什么”。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会秘书长王健说,减速,不是一年减速,而是三年减速。王健说,如果看投资增速,五月份是25.8%,与去年22.3%的数字相比,好像是在上升。但是,这个数字代表的是,投资完成的指标,代表需求已经过去了。
王健看到的数据是,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在去年11月底,全国有49.8万亿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到今年五月底已经变成42万亿。他说,这是投资需求在减少。而代表未来投资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前五个月增长6.4%,扣除当期PPI因素,实际上新上项目投资已经为负。
王健对投资项目的测算是,在2007年底,中国在建的计划项目,大概够两年,但到今年五月底只有一年六个月,王健还认为,前不久出台的个税调整方案,远不足以刺激后续消费。
王健说,“中国经济从今年开始,将连续三年下降。”他预测,今年的GDP增速将是9%。2012年将是8%,而2013年将是7%。最危险的将是在2013年。
法国巴黎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也认为,当前经济增长已经放缓是毫无疑问的。“我相信经济增长应该是下行的,而且我是比较担心的。现在表现出来是经济可能硬着陆。”
陈兴动认为,导致中国经济出现急速下行的因素,主要在政策。他表示,当前的货币政策不是正常化,“货币政策在纠错,纠错的状况下,管理层遇到很多压力。”陈兴动认为,宏观政策应该做有选择性的放松。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中心的主任雷鼎鸣表示,中国调控过紧了。“我觉得这个调控是没有必要,而且是徒劳无功的。宏观政策,包括用利率政策,要把整体速度压下来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也认为,就目前来看,当前的经济确实已经开始减速,不过他并不认为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陷入一轮衰退之中,而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将会避免中国经济陷入衰退。他说,“当然现在是在减速,但如果政策做一些微调,还是会发生变化。”
陈东琪对下半年的经济形势依然保持乐观。他认为,由于保障房、水利、汽车和出口等几方面因素带来的改善,以及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操作,减速的态势将会得到改变,而今年的经济增长也不会低于9%。他说,“我现在不是很担心,凡是政府意识到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有可能解决。”
过于重视通胀导致政策超调
就在上述研讨会召开的当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6.4—这个创下新高的数据,超出了在场的所有经济学家的预测上限。
陈东琪表示,CPI达到6以上是意料之中的,但是6.4还是偏高一点,不过对于这样一个指标,也不感到很惊讶。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说,我们预测6月份CPI是6.1或者6.2,现在的数据,让我感到当前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这让袁钢明认为,政府对CPI的调控是失败的,越调越高,而且当前的情况比08年还要糟糕。
在袁钢明看来,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原本应该是把CPI降下来,同时保持经济增速。但是现在的情况是,CPI没有降下来,但是经济增速却下来了,宏观政策用错了。
袁钢明表示,当前GDP增长的减速已经确认,而且从PMI来看,已经接近衰退边缘。此外,货币政策导致货币增长速度下降太快,下降到15.5%,可能还会更低,这已经接近于2008年的紧缩程度了。
袁钢明说,减速意味着政策失误,因为不应该减速,所以这是严重的失误。同时,调控操作走偏了,把速度降下来了,结果通胀没降下来。“通胀越调越高,原因在什么地方?是猪肉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应该支持农业生产,加强对农业的收入,而不是紧缩对农业的支持,所以我觉得调控走偏了,应该加强对农业支持,防止猪肉供给不足,粮食继续减产,还应该防止生产最大程度的下滑。
当天,对此前宏观政策的检讨和对下半年政策的变化也成为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政策超调,已经成为他们担心的共同话题。他们注意到,在连续紧缩的政策下,银根持续收紧,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开始倒闭。
巴曙松说,CPI指标对宏观经济权重太大了,而实际上CPI是偏后的,很多指标比它更灵敏、更超前。但是我们实际决策对CPI的权重却非常大。“当前的紧缩力度差不多了,但是我们还在紧缩过程中。”
巴曙松预测,随着热钱的流入、央行对抗手段越来越少等情况的出现,下一步通货膨胀还会上升。但他认为,当前的宏观决策,正处在节奏力量的博弈阶段,做决策很容易发生错误。
王健说,当前的经济减速意味着转向,宏观调控从反通胀转向保增长,同时反通胀的手段从货币政策要转向财政政策了。
陈兴动表示,当前经济减速的速度超出预期,所以政策需要转变,所以我觉得目前政策要有选择性的放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要找项目上,第二货币政策里面的贷款条件要适当放松。
陈东琪认为,GDP增长从接近12%减速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但是不能放任,下一步的财政货币政策建议结构性微调。
陈东琪判断,宏观调控会随着经济景气和相关条件变化发生一些变化。当前,第一轮汇率政策已经定位了,接下来应该还是有小阶段的变化。
陈东琪说,下一阶段,我个人认为通胀任务还是要坚持,不要等到出现三个月下降再调控政策,但是不管怎么样,物价上升我们控制通胀政策还是不能松,一个是政策本身效率,另外一个是预期,这个还是不要放松。但是下半年比上半年更强调这个指标,因为这个都在下滑,所以下半年要控制物价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控制就业,稳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