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崎郁乃
我正一步一步走近靖国神社那威赫的鸟居。25米高的门字型水泥建筑,在风中的东京肃然直刺青空。要几个人手拉手才能围起来的大门柱,手触心寒。同行的日本朋友说,这鸟居是人间与天神的界线,门外是肉身尘世,门内是灵魂世界。被他这么一说,有些紧张。拜访灵界,需要一番凝神聚气。随着一阵流畅的风,我跨进了鸟居。看看周围三三两两的游客,轻松自如地有进有出,我也就入乡随俗地放松了下来。不过是一个人造的神庙而已。心静神定后,我开始边走边看周围的景象。
从最大的鸟居到第二道鸟居,有几百米的距离,宽阔笔直的大路,两旁是巨木参天,郁郁葱葱。没有行人喧语,没有汽车的噪音,这里似僻静的公园。可是九段明明是东京的中心地段呀!这里有皇居,有清澄见底的护城河畅流不息。在寸土寸金的东京,有这样一处难得的静寂空间,令人难以置信。
从第一个鸟居走向第二个鸟居的路上,一座铜像迎面扑来,趋前看说明,原来是大村益次郎的雕像。他是日本陆军的创建者,也是靖国神社的创建者之一。走到这里,看到这座雄健的铜雕,心会收紧,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第二个鸟居要小了些,过了第二个鸟居就是神门,两扇厚重的木门,门上铸着皇家的图腾——金色的菊花。神门的两侧,挂着太阳旗。跨过神门之后,就是拜殿——一间青瓦紫木的庙。印有金色菊花的紫蓝色幕帘从中间拉开低垂,看不清里面的真实。只见一个接收捐钱的大木箱横在眼前,参拜者在这里先向钱箱里投钱,然后拍手合目低头礼拜。我拿着相机正准备拍下那些拜神游客的姿态,却被保安大喝着制止住了。我没有问为什么,转身离去。靖国真是太敏感了,这里的神莫非只收钱和礼拜,却不喜被拍被照?去过很多个大大小小的日本神社,从没有拒绝拍照,在这里被拒是第一次。
我去别处闲转着,等同来的日本朋友拜神回来。朋友的理由简单:死去的人都是神,对神是要敬拜的。他拜神时,我向目能所能及的另一栋气派高昂的殿堂走去。回首望去,靖国的拜殿前,一排排的人,正有序地扔钱拍手鞠躬。有老人,有少妇,有青年,有孩童。在这些膜拜者低头的?x那间,心里所想,脑中所思,又是什么呢?他们知道被宣判为战犯的东条也在这里供奉吗?我不得而知,也不便去问。靖国是个碰不得的民族情结。
一般的游客只能在拜殿前止步。后面还有本殿,灵玺簿奉安殿、元宫、镇灵社等,这是闲人免进的。8月15日被本人称为“终战日”,日本的政客名士们,结队参拜的就是本殿。我站在远离拜殿的一棵开始泛黄的银杏树下,静静地拍下了一张远景照:绿色的瓦,灰色的墙,赫色的柱,礼拜的人……百年过后,这张照片也将变成历史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实,已渐行渐远地散落在历史的尘埃中。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始终想走出战败的阴影,但它仍在历史的围城里迷惘。而另一个战败国德意志,却已从对历史痛楚的反思中,获得了重生的信心。一个德国的中年知识分子深沉地说:我认为战争中德国的罪孽很深,不可原谅!半个多世纪以来,德国人活在赎罪中。德国总理布朗德曾在华沙的犹太人纪念碑前,谦卑地跪下。德国媒体也大张旗鼓地引导民众去剖析希特勒纳粹形成的前因后果,去反思日耳曼的民族性和道德。政府也将过去关押犹太人的集中营变成博物馆,将纳粹的罪行昭告天下。面对丑恶的历史,是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和毅力的。二战的历史,对德意志来说,不是缅怀,而是要面对和克服,要随时审视自己的过去,认真地检讨灵魂。
“死者已逝,众灵皆神”,历史,对日本人来说,不是检讨,不是面对,而是需要缅怀,需要祭祀。我手中拿着的靖国神社的简介中这样写着:“战争是悲惨的,但是,为了保卫日本的独立和平,为了亚洲各国的共同繁荣,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样的事变和战争中献出生命的人们,在靖国神社里,作为神被供祀着。”
走出靖国那高耸入云的鸟居,黄昏的东京的天空灰朦如铅,一如我心,在初冬的落日里,沉甸甸地坠下。
历史使人迷惑,历史使人痛心,历史需要跨越!
我正一步一步走近靖国神社那威赫的鸟居。25米高的门字型水泥建筑,在风中的东京肃然直刺青空。要几个人手拉手才能围起来的大门柱,手触心寒。同行的日本朋友说,这鸟居是人间与天神的界线,门外是肉身尘世,门内是灵魂世界。被他这么一说,有些紧张。拜访灵界,需要一番凝神聚气。随着一阵流畅的风,我跨进了鸟居。看看周围三三两两的游客,轻松自如地有进有出,我也就入乡随俗地放松了下来。不过是一个人造的神庙而已。心静神定后,我开始边走边看周围的景象。
从最大的鸟居到第二道鸟居,有几百米的距离,宽阔笔直的大路,两旁是巨木参天,郁郁葱葱。没有行人喧语,没有汽车的噪音,这里似僻静的公园。可是九段明明是东京的中心地段呀!这里有皇居,有清澄见底的护城河畅流不息。在寸土寸金的东京,有这样一处难得的静寂空间,令人难以置信。
从第一个鸟居走向第二个鸟居的路上,一座铜像迎面扑来,趋前看说明,原来是大村益次郎的雕像。他是日本陆军的创建者,也是靖国神社的创建者之一。走到这里,看到这座雄健的铜雕,心会收紧,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第二个鸟居要小了些,过了第二个鸟居就是神门,两扇厚重的木门,门上铸着皇家的图腾——金色的菊花。神门的两侧,挂着太阳旗。跨过神门之后,就是拜殿——一间青瓦紫木的庙。印有金色菊花的紫蓝色幕帘从中间拉开低垂,看不清里面的真实。只见一个接收捐钱的大木箱横在眼前,参拜者在这里先向钱箱里投钱,然后拍手合目低头礼拜。我拿着相机正准备拍下那些拜神游客的姿态,却被保安大喝着制止住了。我没有问为什么,转身离去。靖国真是太敏感了,这里的神莫非只收钱和礼拜,却不喜被拍被照?去过很多个大大小小的日本神社,从没有拒绝拍照,在这里被拒是第一次。
我去别处闲转着,等同来的日本朋友拜神回来。朋友的理由简单:死去的人都是神,对神是要敬拜的。他拜神时,我向目能所能及的另一栋气派高昂的殿堂走去。回首望去,靖国的拜殿前,一排排的人,正有序地扔钱拍手鞠躬。有老人,有少妇,有青年,有孩童。在这些膜拜者低头的?x那间,心里所想,脑中所思,又是什么呢?他们知道被宣判为战犯的东条也在这里供奉吗?我不得而知,也不便去问。靖国是个碰不得的民族情结。
一般的游客只能在拜殿前止步。后面还有本殿,灵玺簿奉安殿、元宫、镇灵社等,这是闲人免进的。8月15日被本人称为“终战日”,日本的政客名士们,结队参拜的就是本殿。我站在远离拜殿的一棵开始泛黄的银杏树下,静静地拍下了一张远景照:绿色的瓦,灰色的墙,赫色的柱,礼拜的人……百年过后,这张照片也将变成历史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实,已渐行渐远地散落在历史的尘埃中。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始终想走出战败的阴影,但它仍在历史的围城里迷惘。而另一个战败国德意志,却已从对历史痛楚的反思中,获得了重生的信心。一个德国的中年知识分子深沉地说:我认为战争中德国的罪孽很深,不可原谅!半个多世纪以来,德国人活在赎罪中。德国总理布朗德曾在华沙的犹太人纪念碑前,谦卑地跪下。德国媒体也大张旗鼓地引导民众去剖析希特勒纳粹形成的前因后果,去反思日耳曼的民族性和道德。政府也将过去关押犹太人的集中营变成博物馆,将纳粹的罪行昭告天下。面对丑恶的历史,是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和毅力的。二战的历史,对德意志来说,不是缅怀,而是要面对和克服,要随时审视自己的过去,认真地检讨灵魂。
“死者已逝,众灵皆神”,历史,对日本人来说,不是检讨,不是面对,而是需要缅怀,需要祭祀。我手中拿着的靖国神社的简介中这样写着:“战争是悲惨的,但是,为了保卫日本的独立和平,为了亚洲各国的共同繁荣,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样的事变和战争中献出生命的人们,在靖国神社里,作为神被供祀着。”
走出靖国那高耸入云的鸟居,黄昏的东京的天空灰朦如铅,一如我心,在初冬的落日里,沉甸甸地坠下。
历史使人迷惑,历史使人痛心,历史需要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