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释恩仇辨是非知冷暖懂利弊
日期: 05年09月2期
      ◆ 申 文

      中国政府于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隆重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苦难历史和沧桑岁月。
      自1931年爆发9.18事变开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史,至1945年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向盟国签字投降,中国举国抗战长达14年,是全球反法西斯同盟中陷入战争时间最长、受到战争损害最深的国家。尽管有意见指称日本人在骨子里只承认败给美英而非败给中国,但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十余年,付出了真实的莫大的牺牲。1945年9月2日,中国政府代表徐永昌出席了同盟国对日受降仪式,并堂堂签字;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国受降全权代表,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亲手接受了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字的投降书——这些都是泰山不移的历史事实。由此,中国取得的是堂堂正正的胜利,中国举行的是理直气壮的纪念。
      60年的岁月,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比如对手不再,比如化敌为友,但是曾经发生过的历史进程是无法改变的。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争夺历史话语权固然紧要,而尊重历史事实显然更为必要。中国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重新以正式受降的翌日为纪念日,符合国际惯例,也遵从国定的“节假纪念日办法”,更重要的潜台词是承认了当年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抗日功绩。在岁月风尘吹散了意识形态党争之后,中国人愿把国共的抗日史迹看成为民族抗击外族入侵的共同胜利记忆。
      中国隆重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对内可以凝聚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外可向歪曲历史、美化战争的历史逆流起到警示作用。60年来,中日关系大趋势从对立到友好,和平发展之路成为两国的主流。但与60年前的“抗日”浪潮相对应,中国当前的“反日”情绪还是方兴未艾,这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中日关系依然矛盾重重,前途不容乐观。
      当年“抗日”,如今“反日”,时代有异,形式不同。比如前者是被动的压迫与抗争,表现为全民总动员;后者是主动的自我伸张,表现为一部分人的激愤言行,但历史的渊源却前后一脉相承,是对日本倒行逆施的不满与抗争——当年的“抗日”,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暴行;今天的“反日”,是反对日本对华政策的颇偏,反对日本政客伤害被害国人民感情的做法。必须澄清,无论是“抗日”还是“反日”,其矛头都有明确的针对性,并不指向全体日本国民。中国国家主席在60周年纪念讲演中明确提到了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性,肯定“中日友好是主流”,同时也要求日本“把对那场侵略战争表示道歉和反省落实到行动上”,表达了在批评和友好之间寻找平衡的理性智慧和良苦用心。胡锦涛同时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判决,伸张了国际正义,维护了人类尊严,审判的正义性质不可动摇,不容挑战”,对日本甚嚣尘上的历史翻案风敲响了警钟。
      在日本,以否定侵略战争、美化军国主义、主张参拜甲级战犯为要旨的右翼“新历史教科书”成为历史翻案风的主要社会代表,但在截至8月末的全国各地县市村町教育委员会的选用战役中,右翼教科书的被选用率不及0.5%。在全球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颂扬历史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宏亮歌声中,日本右翼的不和谐音最终被掩没,成为一个蹩脚的反面注释。事实显示,经过60年的民主培养和自由熏陶,历史正义、社会理性、国民良知,在日本依然是主流,不是任何政治力量所能左右,不是任何行政资源所能收买的。
      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为了昨天,更为了明天;为了死难者,更为了生存者;为了民族振兴,更为了人类和平。对历史的最好纪念,是释恩仇,更要辨是非;对现实的最好把握,要知冷暖,更需懂利弊。60年过去了,山河浩荡,平原缅邈,秋风又起,人间还在。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331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