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日大使馆举行首次例行记者会
■ 本报记者 张石
2011年1月26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邓伟参赞举行记者会见,这是中国驻日大使馆首次举行例行记者会。在记者会上,邓伟介绍了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有关情况,并就中日关系等问题回答了提问。日本各大通讯社、报纸、电视台及在日华文媒体记者约50人出席。以下是记者会内容摘要。
邓伟参赞首先表示,为进一步加强与日本媒体及在日华文媒体的交流与沟通,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从今年开始将每月举行一次例行记者会,介绍中国内外形势,传递中国发展、对外关系和中日关系及其他方方面面的最新信息,增进媒体及日本各界对华了解。
邓伟首先介绍了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邓伟指出,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1月18日至21日,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是在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40周年之际和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之际进行的一次重要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同奥巴马总统举行会谈,同美国各界广泛接触,与美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向美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致力于发展中美关系的信号,阐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展现中国和平、发展、开放、进步形象。美方十分重视胡锦涛主席来访,给予最高规格礼遇。胡锦涛主席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产经新闻》记者问:最近中国在东海进行一些增加军事力量的活动,给我们的感觉是这些活动与中国和平崛起的方针相矛盾,不知您怎么看?还有中国在欧洲、印度等国大量购买商品,有金钱外交之嫌,您怎么解释?
邓伟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始终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是长期坚持、不会动摇的基本方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求我们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方一贯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也要尊重和照顾彼此间的重大核心利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是同时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平等发展权等问题上,立场也是坚定的,态度是一贯的。这种坚持原则立场与强硬是两码事。国与国打交道,重要的是看是否占理。中国的外交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为己任,这是中国的外交所占的“理”,也是国际关系准则所坚持的“理”。不能把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行为视为强硬。同时,我们也愿意本著互谅互让、对话协商的原则,以事实为基础,根据国际关系的准则,妥善处理国家间矛盾和分歧。
关于您提到第二个问题,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很大发展,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与世界各国经贸交流的扩大是分不开的。在和世界各国的经贸交流中,双方都得到了利益,使双方国民都得到了好处。所以我想,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扩大往来,加强经济上的合作,应该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欢迎。同样,中日之间的经贸往来也十分密切,也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方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扩大这种经贸往来,全面发展与各国在各个领域里的合作。
《朝日新闻》的记者问:这样的记者招待会,是按照中国国内的指示召开的,还是驻日大使馆自己的决定?
邓伟回答说:这是驻日大使馆决定的,中国国内的各个部委现在也在尽可能举办记者会,以向国内人士和国际朋友提供准确的信息。我们大使馆举行这样的记者会,顺应了这样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朝日新闻》的记者又问:有关舆论调查显示,中日双方国民好感度显著下降问题,您怎么看?
邓伟应询表示,这一现象令人担心,发人深省。究其原因,有受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的因素,但根本上还是中日两国政治安全互信不足在社会层面的反映。为改善国民感情,双方要下大力量,增强互信,客观、理性地认识、看待对方的发展,不断培育和增进伙伴意识。在中日第四个政治文件中,两国确认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双方要以实际行动把这一承诺落到实处,使这一重要政治共识逐步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双方要进一步扩大民间交流。去年,中日两国国民交流达到57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但仍有很大发展余地。在扩大人员交流的形式和方式上也需要创新。中日之间有不少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理念。双方应共同努力,不断发掘。双方应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交流,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实现真正的相互理解和友好。
■ 本报记者 张石
2011年1月26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邓伟参赞举行记者会见,这是中国驻日大使馆首次举行例行记者会。在记者会上,邓伟介绍了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有关情况,并就中日关系等问题回答了提问。日本各大通讯社、报纸、电视台及在日华文媒体记者约50人出席。以下是记者会内容摘要。
邓伟参赞首先表示,为进一步加强与日本媒体及在日华文媒体的交流与沟通,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从今年开始将每月举行一次例行记者会,介绍中国内外形势,传递中国发展、对外关系和中日关系及其他方方面面的最新信息,增进媒体及日本各界对华了解。
邓伟首先介绍了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邓伟指出,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1月18日至21日,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是在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40周年之际和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之际进行的一次重要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同奥巴马总统举行会谈,同美国各界广泛接触,与美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向美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致力于发展中美关系的信号,阐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展现中国和平、发展、开放、进步形象。美方十分重视胡锦涛主席来访,给予最高规格礼遇。胡锦涛主席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产经新闻》记者问:最近中国在东海进行一些增加军事力量的活动,给我们的感觉是这些活动与中国和平崛起的方针相矛盾,不知您怎么看?还有中国在欧洲、印度等国大量购买商品,有金钱外交之嫌,您怎么解释?
邓伟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始终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是长期坚持、不会动摇的基本方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求我们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方一贯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也要尊重和照顾彼此间的重大核心利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是同时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平等发展权等问题上,立场也是坚定的,态度是一贯的。这种坚持原则立场与强硬是两码事。国与国打交道,重要的是看是否占理。中国的外交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为己任,这是中国的外交所占的“理”,也是国际关系准则所坚持的“理”。不能把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行为视为强硬。同时,我们也愿意本著互谅互让、对话协商的原则,以事实为基础,根据国际关系的准则,妥善处理国家间矛盾和分歧。
关于您提到第二个问题,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很大发展,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与世界各国经贸交流的扩大是分不开的。在和世界各国的经贸交流中,双方都得到了利益,使双方国民都得到了好处。所以我想,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扩大往来,加强经济上的合作,应该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欢迎。同样,中日之间的经贸往来也十分密切,也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方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扩大这种经贸往来,全面发展与各国在各个领域里的合作。
《朝日新闻》的记者问:这样的记者招待会,是按照中国国内的指示召开的,还是驻日大使馆自己的决定?
邓伟回答说:这是驻日大使馆决定的,中国国内的各个部委现在也在尽可能举办记者会,以向国内人士和国际朋友提供准确的信息。我们大使馆举行这样的记者会,顺应了这样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朝日新闻》的记者又问:有关舆论调查显示,中日双方国民好感度显著下降问题,您怎么看?
邓伟应询表示,这一现象令人担心,发人深省。究其原因,有受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的因素,但根本上还是中日两国政治安全互信不足在社会层面的反映。为改善国民感情,双方要下大力量,增强互信,客观、理性地认识、看待对方的发展,不断培育和增进伙伴意识。在中日第四个政治文件中,两国确认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双方要以实际行动把这一承诺落到实处,使这一重要政治共识逐步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双方要进一步扩大民间交流。去年,中日两国国民交流达到57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但仍有很大发展余地。在扩大人员交流的形式和方式上也需要创新。中日之间有不少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理念。双方应共同努力,不断发掘。双方应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交流,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实现真正的相互理解和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