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帐
雪非
日本人为什么买假名牌?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是中国人为什么卖假名牌?继“盗版”之后,近来又出现“山寨版”的说法,比之前者含蓄了一些,但山寨毕竟还跟正版、原版有差别。凡买卖为的都是利益,商品时代的中国,造假成患,皆为有失分寸的利欲驱使。
回国探亲期间,听说有个地方集中出售名牌商品副版,并说顾客多半是韩国人和日本人。出于好奇便去看了看。好奇有几重原因:一是打假战役接续不断,为什么伪名牌商品依旧堂堂出售;一是生活在日本,多见媒体严正指责中国造假。同时,也真没见过哪个日本人用盗版名牌。或者有,我也辨不清。总之,印象中绝大多数日本人遵守规则,以所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为耻。
街中约有20几家店。各店内陈列相差无几,凡市场有影响有粉丝的品牌包,几乎都能看到。走了大约6、7家店,看见三起日语交易成交,并三起韩国顾客光顾。倒是没见一起中国顾客的交易。
三起日语交易的顾客都是日本人,并且都是男性。第一起是4个人,我进店时他们正讨价还价得言辞激烈。一中年男人拍著选好的柜台上6件路易威登中、小包,用日语大声喊著“500元!500元OK!?”女店员用日语同样大声喊:“不行不行!750元!500元不行!”另一顾客也拍著自己选的3个包杀价,“200!200拿走了!”女生转脸喊“不行!你这300!”他们嚷嚷著,吵了半天。那个喊500的跟同伙用日语说“就这个价,多了不买。不卖就走人。”接著他又不屈不挠地交涉,“你看看,这做工什么破玩意啊?500都贵!500不行的话不要了!”回过头对其它两个人说“走!不要不要。”说著,走了。店里只剩我一个顾客,旁边一直沉默著的一矮个子男人,操著南方口音对女店员说“500给他,快去追回来!”女店员追出去,哇哇喊“500元OK!OK!”那几个人回来,买走了自己选的东西,还满脸取胜不屑的样子。
看他们讨价还价的本领,与普通中国顾客有得一拼。这样的交易场面,在日本很少见到。因为日本市场的标价基本不含多少水分。
另一家店里,先后看到两个日本男人。一个看上去60来岁蛮有绅士风度的人,坐在柜台边的椅子上,跟店人闲聊著,一口一个“妈妈桑”,看样子是老顾客。他选了一个挎带女包,说质量一般,做工不够考究,问还有没有更好的。妈妈桑说有,但是比这个贵,有supercopy,做得一模一样,这个是AA,所以便宜。说话间,又进来一个中年日本男人,是回头客。他拿一个普拉达女包,进屋就抱怨说包坏了,要求换一个。妈妈桑看了看,找出一个包给他。他不要,说就要跟这个一模一样的。她说这个款已经售空,要一样的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到货。所谓坏了,是包上面那个最具品牌价值的PRADA三角牌掉了。他手里拿著那个制作简陋的标牌,抱怨说做得太差,还没用几天就掉了。
见此状,我对日本人中有这样的消费者甚感惊异。
韩国顾客三五成群挤挤喳喳涌进店里,人手一件,用韩语交流著。店员也用单词程度的韩语跟他们交谈。
过后跟人说去那条街见好几起日本人韩国人交易的事,都说“对!日本人韩国人都喜欢那些东西,要不是他们那么爱买,这些卖假货的生意根本维持不到今天。”他们问“是不是外国买不著?人家不让卖吧?所以他们都跑中国来买,有的人都成老顾客了,一买就是好几个。”身居国外的我,对此一无所答,因为一无所知。想不清楚他们买这些东西怎么用。就问“他们买了做什么呢?用假货多丢人啊?”就有人说“送人!听说是买回去送人。”
回来航班邻座是一个日本大四学生,听说我是中国人,表示对中国一无所知。我对他说应该去中国看看,看看商品时代的中国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想起那些交易场面,跟他描述时,他表情现出羞悔。其实我毫无他意,只是因为所见与内心引起的惊异程度较深,对目睹的事百思不解。问他这些人为什么买假货,他说“我也不知道,或者是送人,或者是拿到网上去卖,可能有的人憧憬名牌憧憬到了非理性程度,不管真假贵贱了吧。”
后来遇一日本同事,打听我的回国见闻,说到上面情形,她也是一脸的不解和不自然。并非专拣这件事当作见闻材料,之所以捎带上说,因为是见闻之一,且与日本有关并触及了我自己。
话说回来,文题“日本人为什么买假名牌?”,我答不上来。无疑,在日本人中,购买赝品者肯定是极少数。但是,在出售赝品柜台的售货员心目中,他们却不是消费者中的极少数。
雪非
日本人为什么买假名牌?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是中国人为什么卖假名牌?继“盗版”之后,近来又出现“山寨版”的说法,比之前者含蓄了一些,但山寨毕竟还跟正版、原版有差别。凡买卖为的都是利益,商品时代的中国,造假成患,皆为有失分寸的利欲驱使。
回国探亲期间,听说有个地方集中出售名牌商品副版,并说顾客多半是韩国人和日本人。出于好奇便去看了看。好奇有几重原因:一是打假战役接续不断,为什么伪名牌商品依旧堂堂出售;一是生活在日本,多见媒体严正指责中国造假。同时,也真没见过哪个日本人用盗版名牌。或者有,我也辨不清。总之,印象中绝大多数日本人遵守规则,以所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为耻。
街中约有20几家店。各店内陈列相差无几,凡市场有影响有粉丝的品牌包,几乎都能看到。走了大约6、7家店,看见三起日语交易成交,并三起韩国顾客光顾。倒是没见一起中国顾客的交易。
三起日语交易的顾客都是日本人,并且都是男性。第一起是4个人,我进店时他们正讨价还价得言辞激烈。一中年男人拍著选好的柜台上6件路易威登中、小包,用日语大声喊著“500元!500元OK!?”女店员用日语同样大声喊:“不行不行!750元!500元不行!”另一顾客也拍著自己选的3个包杀价,“200!200拿走了!”女生转脸喊“不行!你这300!”他们嚷嚷著,吵了半天。那个喊500的跟同伙用日语说“就这个价,多了不买。不卖就走人。”接著他又不屈不挠地交涉,“你看看,这做工什么破玩意啊?500都贵!500不行的话不要了!”回过头对其它两个人说“走!不要不要。”说著,走了。店里只剩我一个顾客,旁边一直沉默著的一矮个子男人,操著南方口音对女店员说“500给他,快去追回来!”女店员追出去,哇哇喊“500元OK!OK!”那几个人回来,买走了自己选的东西,还满脸取胜不屑的样子。
看他们讨价还价的本领,与普通中国顾客有得一拼。这样的交易场面,在日本很少见到。因为日本市场的标价基本不含多少水分。
另一家店里,先后看到两个日本男人。一个看上去60来岁蛮有绅士风度的人,坐在柜台边的椅子上,跟店人闲聊著,一口一个“妈妈桑”,看样子是老顾客。他选了一个挎带女包,说质量一般,做工不够考究,问还有没有更好的。妈妈桑说有,但是比这个贵,有supercopy,做得一模一样,这个是AA,所以便宜。说话间,又进来一个中年日本男人,是回头客。他拿一个普拉达女包,进屋就抱怨说包坏了,要求换一个。妈妈桑看了看,找出一个包给他。他不要,说就要跟这个一模一样的。她说这个款已经售空,要一样的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到货。所谓坏了,是包上面那个最具品牌价值的PRADA三角牌掉了。他手里拿著那个制作简陋的标牌,抱怨说做得太差,还没用几天就掉了。
见此状,我对日本人中有这样的消费者甚感惊异。
韩国顾客三五成群挤挤喳喳涌进店里,人手一件,用韩语交流著。店员也用单词程度的韩语跟他们交谈。
过后跟人说去那条街见好几起日本人韩国人交易的事,都说“对!日本人韩国人都喜欢那些东西,要不是他们那么爱买,这些卖假货的生意根本维持不到今天。”他们问“是不是外国买不著?人家不让卖吧?所以他们都跑中国来买,有的人都成老顾客了,一买就是好几个。”身居国外的我,对此一无所答,因为一无所知。想不清楚他们买这些东西怎么用。就问“他们买了做什么呢?用假货多丢人啊?”就有人说“送人!听说是买回去送人。”
回来航班邻座是一个日本大四学生,听说我是中国人,表示对中国一无所知。我对他说应该去中国看看,看看商品时代的中国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想起那些交易场面,跟他描述时,他表情现出羞悔。其实我毫无他意,只是因为所见与内心引起的惊异程度较深,对目睹的事百思不解。问他这些人为什么买假货,他说“我也不知道,或者是送人,或者是拿到网上去卖,可能有的人憧憬名牌憧憬到了非理性程度,不管真假贵贱了吧。”
后来遇一日本同事,打听我的回国见闻,说到上面情形,她也是一脸的不解和不自然。并非专拣这件事当作见闻材料,之所以捎带上说,因为是见闻之一,且与日本有关并触及了我自己。
话说回来,文题“日本人为什么买假名牌?”,我答不上来。无疑,在日本人中,购买赝品者肯定是极少数。但是,在出售赝品柜台的售货员心目中,他们却不是消费者中的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