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诺贝尔文学奖怎样错过中国(中)
日期: 10年10月1期
■( 东京)小林阳吉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老舍于1946年到美国讲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他抛弃美国优厚的待遇,不远万里应召回国。先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文联主席等职,并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除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茶馆》、《四世同堂》、《龙须沟》等等,他写人们的长处,也写人们的短处。他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把那些最坏最丑恶的劣根性挖掘出来,展示给人们看。老舍心地善良,一生刚直不阿,被誉为知识分子的典范,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文化大革命期间,老舍首先受到冲击。以“特务”、“反动学术权威”、“现行反革命”等莫须有的罪名长期遭受迫害。不但头颈上挂“现行反革命”的黑牌,红卫兵可以任意把他拖去批斗,皮带、棍棒、拳头、石块像雨点般地向他袭来,1966年8月23日这天,又一次被打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鲜血染透了衣衫,脸上、脖子上、胸部、背部、腿部、手臂上,大片大片血斑,全身都是紫色的淤血,他终于决定离家出走。临走前向唯一在家里心爱的三岁小孙女握手告别:“和爷爷说声再见”,郑重地和她道别。小孙女实在太小了,她不明白今天爷爷怎么了。老舍最后看了一眼小孙女。转身拖著满是伤痕的身子,一步一步捱到德胜门外荒芜的太平湖公园,投湖自尽。
老舍热爱这个世界,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据公园看门人回忆:有位老人(指老舍)一个人在这里坐了一整天,由上午到晚上,整整一天,几乎没有动过,估计悲剧是发生在午夜。可见老舍是多么恋恋不舍地离开这个世界的呀!
说来也巧,正当国内把老舍彻底抛弃,不要说给他立块短碑,就连骨灰也不允许保存的同时,远在数千公里外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正准备把这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加在老舍的头上。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时要看作品,当时评选委员中没有一个委员懂得中文,他们只能从英文译本中挑选中国作家巴金、茅盾等人的作品,过去有过一些英文译本,较多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翻译的。而老舍的著作在三、四十年代已闻名海外,在西方早已广为流传。他们搬来一读,评委们深感中国老舍作品非同寻常。可是他们最为看中的不是《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骆驼祥子》,也不是三卷本、上百万字的宏篇巨著《四世同堂》,而是写1932年的、薄薄的、充其量不过十万字左右的《猫城记》。他们认为老舍先生的《猫城记》用寓言的形式描写了人际之间的复杂关系,嘲讽了人类中恶人的劣根性,他们认为这部著作具有深刻的、超越国界的普遍意义。
说来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本《猫城记》在国内一直默默无闻,解放以后非但没有出过单行本,就连《老舍文集》也找不到它的身影。若问《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的作者是谁,就连初中生也能对答如流;但是问到《猫城记》的作者时,恐怕连一些念文科的大学生也会瞠目结舌的。
(未完待续)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4/12720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