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
美国战略学家罗伯特·卡普兰坦言,美国海军数百年的悠久传统,远非仅有60年历史的中国海军可以比拟,中国海军最大的弱点,是缺乏有效实践航海技术的海军传统和经验。“中国人从来没有像希腊人、英国人、威尼斯人那样走向海洋。”
如果说,百余年前发生在黄海的中日甲午海战,是对中国忽视海权的致命惩罚。那么,当前“华盛顿”号航母挑衅般地驶入黄海,则是对觉醒中的中国海权意识一记羞辱的耳光。
与19世纪末美国海洋战略家马汉处于同一时代的中国海权思想先驱严复,忧心的正是如卡普兰所言,在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海洋故事乏善可陈。就是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与西方国家数百年从未间断的浩大海洋史相比,也只能算是昙花一现。
那么,当前的中国如何继续郑和时的梦想?或许对手就是最好的老师。
联想到1994年美国航母进入黄海时,或许有中国大批战机升空警戒,潜艇隐匿于海平面下,岸基导弹纷纷剑指黄海海面。可以料想,此刻的黄海不会风平浪静。坐在华盛顿办公室里的决策者,奉行的还是马汉的“海军制胜论”,它推动了西方的“炮舰政策”,并影响至今。
当前的中国海军,正不断践行向蓝水进发的梦想。自2008年年底以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已经在印度洋上不间断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今年的3月至4月份,至少有19艘战舰穿过“第一岛链”驶入太平洋。7月26日,中国海军三大舰队在南海举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军事演习。
空军上校戴旭说,当自己瞩目今天中国海军高耸的桅杆,脑海里仍然晃动着郑和舰队的帆影。郑和的舰队有多大?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家荣回答,比当今美国航母编队的规模都要大。
然而,挡在中国维护海权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或许就是当前的美国航母编队。
美国在南中国海周边的战略以“软实力”为核心,一方面积极把中国塑造成“地区稳定威胁者”,美国则扮出了一幅“拔刀相助”的老大哥面孔。(资料图)
5月18日,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多位具有军方背景的战略专家,发布了一项专门针对中国的研究报告——“空海一体战——战役构想的起点”。报告开篇就提及中国威胁。声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努力加强反介入作战能力,使美国向西太平洋投送军力的风险加剧。”
在华盛顿的一位消息人士向《国际先驱导报》透露,这一专门针对中国的“空海一体战”理论,已经摆到美国国防部部长盖茨的案头,并且盖茨已经责令空海军制定具体“空海一体战”构想,空军参谋长以及海军作战部长也已经批准了这项工作。
如果这一新的作战构想在美军中得到贯彻,那么近来“华盛顿”号航母编队反复在中国周边海域穿梭演习,以及美空军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机猛禽F-22飞抵朝鲜半岛上空,都可以理解为美军实践这一构想的所作出的努力。
华盛顿的棋局已经摆开。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海军人士告诉本报,美国相继在中国黄海、南海扮演搅局者的角色,是企图在中国的海洋安全命门上打下楔子。一位熟悉中国海军事务的日本政府智库学者介绍,中国海军进入外洋的线路南北共计有9条,其中6条位于津轻、大隅两海峡等日本列岛内或日本周边,受到美日的严密监视,剩下的是通过马六甲海峡等南海海域的3条了。
显然,8月8日“华盛顿”号航母编队在靠近西沙群岛的南海海域,与越南展开联合演练,8月14日停靠新加坡,以及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8月4日访问马尼拉,都是在向中国发出警告:美国有能力封锁中国的南海通道。
在澳大利亚国防军学院卡尔·塞耶教授看来,因为中美军事摩擦升级,中国的海洋地缘局势开始恶化。他告诉本报,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军方变得越来越自信,他们以为美国的实力开始衰弱。但是在美国看来,不能允许外界对美国的这种印象持续增长。
因此,美国需要展现力量。更具机锋的是,奥巴马时代的美国军事触角,由其外交软实力引导。在前往女儿婚礼的路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分别于7月21日访问韩国,23日访问了越南,之后美韩“不屈的意志”大规模军事演习,以及美越南海演练跟随而至。
以外交软实力与军事硬实力相互支持的方式,全面应对中国的海上崛起,这就是美国的新战略。8月7日,美国一改多年来忽视日本邀请的做法,派遣驻日大使罗斯高调参加广岛遭原子弹轰炸纪念活动。在美国的影响下,日本首相菅直人近日发表谈话,对日本在韩国的殖民统治表示道歉。美国的目的是让美日韩成为三国同盟,为打造“亚洲版北约”做好准备。
中国利用美国反恐战争的10年时间,实现了经济实力跃升,军事装备升级,并且成功解决了除印度外所有邻国的陆上边界争端。这才得以让中国的眼光投向海洋,确定下“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海洋战略,其中,打造“远洋积极防御型海军”是维护海权的重要内容。
不过,中国向海洋方向迈出的每一步,都显得步履艰难。身处新加坡的观察家郑永年教授说,中国向海洋发展,唯一的空间是通过南海进入印度洋,但如果美国积极介入南海,中国的后院就会起火,中国海军就是走出去了,也可能面临走不回来的尴尬。
中国海洋方向的道路上,不仅面临与美军硬碰硬的危险,而且还会遭遇到周边的“口水伏击”。中国已经被塑造成了“地区稳定威胁者”的角色,而美国则扮出了一幅“拔刀相助”的老大哥面孔。
这让中国十分被动:一方面中国面临美国施加的强大军事压力,另一方面周边国家趁势挖墙脚。在南海问题上,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南海问题专家李国强研究员告诉本报,近来越南依靠美国介入南海事务,企图牵制中国,巩固它在南海的既得利益。“借区域外力量介入南海十分危险,将导致南海问题复杂化,南海地区的紧张和冲突,恰恰是区域外大国所希望看到的。”
美国介入南海的名义是维护公海航行自由,但是中国并不反对公海航行自由,那美国到底是基于什么考虑?澳大利亚的卡尔·塞耶教授告诉本报,中国地图上表示的“九段虚线”含糊不清,如果中国对南海诸岛都拥有主权的话,那南海大部分海域将成为中国领海,这样中国就有可能限制外国船只的过往,这是美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所不能接受的。“如果美国不挑战中国的南海立场,那么中国就可以说他们对南海的解释已经被接受。”
希拉里7月23日发表的南海言论,就是基于如上考虑,而不仅是简单的“打抱不平”。美国尽管只是小试牛刀,但却震动了中国一向在南海问题上坚持的双边谈判原则。卡尔·塞耶教授说,尽管美国的介入会使得南海局势复杂化,但如果能够促使南海问题在中国与东盟会谈的机制中解决,则符合东南亚国家的意愿
但这对于中国来说,则可能意味着南海双边谈判原则的终结。外界观察家认为,中国在应对“中国威胁论”,维持“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上,倍感吃力。针对中国面临的海上被动局面,美国世界安全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孔哲文说,中国的问题不是在于发展海军,而是在于海军国际战略不清晰,并且明显滞后于中国海上力量以及利益的发展。
即便强大如美国,也深知在海权大战略上采取“软硬兼施”、“拉打并用”的多重手段,则起步维艰之中国,更需要步步为营、审时度势、多方运筹、多管齐下。
对手是最好的老师。无独有偶,《解放军报》最近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说,中国不仅要看到与美国等军事强国之间在技术上的时代差,更要看到在文化理念上的时代差。在BBC看来,中国军队喊出了学习美军的口号。
撇开美国的海洋霸权思想,美国海军发展的思路,以及与外交软实力相辅相成的方式,都有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200多年前,刚刚独立的美国还处于“不列颠治下的和平”时代,广阔的海洋上游弋的,多是英国的战舰和商船。美国因此选择了太平洋作为拓展海权的方向,承认英国的既得海权利益,避开了英国的锋芒。
当前崛起中的中国,即面临着如何避免与海权大国美国发生冲突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奉行“韬光养晦”的外交原则,避免了与美国直接交锋,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海外利益的扩大,中国海军力量与日俱增,一大批自主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新型武器装备部队,这引起了美国的极度关切。
卡尔·塞耶教授对中国的海权道路提出忠告。他告诉本报,中国首先必须确定自己是一个陆上力量,还是海洋国家。美国的邻国加拿大与墨西哥,都对美国不构成军事威胁,而中国有许多陆地邻国,其中包括俄罗斯与印度。如果决定要成为一个海洋国家,那么就需要学习如何保持海军远程作战能力,这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如果没有海外基地,就必须有友好国家的海外港口支持。此外,中国还需特别考虑与美国等海权国家的合作。
中国海军走出去是历史的必然,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挡得了的。但是中国海军不会选择“炮舰政策”,也不会无止境地扩充力量,中国海军的目的仅是维护自己的正当海洋权益,维护海外利益的安全。中国海军派遣舰艇编队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共同维护世界航运的安全,就是中国海军和平走向深蓝的范本。
美国战略学家罗伯特·卡普兰坦言,美国海军数百年的悠久传统,远非仅有60年历史的中国海军可以比拟,中国海军最大的弱点,是缺乏有效实践航海技术的海军传统和经验。“中国人从来没有像希腊人、英国人、威尼斯人那样走向海洋。”
如果说,百余年前发生在黄海的中日甲午海战,是对中国忽视海权的致命惩罚。那么,当前“华盛顿”号航母挑衅般地驶入黄海,则是对觉醒中的中国海权意识一记羞辱的耳光。
与19世纪末美国海洋战略家马汉处于同一时代的中国海权思想先驱严复,忧心的正是如卡普兰所言,在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海洋故事乏善可陈。就是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与西方国家数百年从未间断的浩大海洋史相比,也只能算是昙花一现。
那么,当前的中国如何继续郑和时的梦想?或许对手就是最好的老师。
联想到1994年美国航母进入黄海时,或许有中国大批战机升空警戒,潜艇隐匿于海平面下,岸基导弹纷纷剑指黄海海面。可以料想,此刻的黄海不会风平浪静。坐在华盛顿办公室里的决策者,奉行的还是马汉的“海军制胜论”,它推动了西方的“炮舰政策”,并影响至今。
当前的中国海军,正不断践行向蓝水进发的梦想。自2008年年底以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已经在印度洋上不间断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今年的3月至4月份,至少有19艘战舰穿过“第一岛链”驶入太平洋。7月26日,中国海军三大舰队在南海举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军事演习。
空军上校戴旭说,当自己瞩目今天中国海军高耸的桅杆,脑海里仍然晃动着郑和舰队的帆影。郑和的舰队有多大?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家荣回答,比当今美国航母编队的规模都要大。
然而,挡在中国维护海权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或许就是当前的美国航母编队。
美国在南中国海周边的战略以“软实力”为核心,一方面积极把中国塑造成“地区稳定威胁者”,美国则扮出了一幅“拔刀相助”的老大哥面孔。(资料图)
5月18日,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多位具有军方背景的战略专家,发布了一项专门针对中国的研究报告——“空海一体战——战役构想的起点”。报告开篇就提及中国威胁。声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努力加强反介入作战能力,使美国向西太平洋投送军力的风险加剧。”
在华盛顿的一位消息人士向《国际先驱导报》透露,这一专门针对中国的“空海一体战”理论,已经摆到美国国防部部长盖茨的案头,并且盖茨已经责令空海军制定具体“空海一体战”构想,空军参谋长以及海军作战部长也已经批准了这项工作。
如果这一新的作战构想在美军中得到贯彻,那么近来“华盛顿”号航母编队反复在中国周边海域穿梭演习,以及美空军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机猛禽F-22飞抵朝鲜半岛上空,都可以理解为美军实践这一构想的所作出的努力。
华盛顿的棋局已经摆开。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海军人士告诉本报,美国相继在中国黄海、南海扮演搅局者的角色,是企图在中国的海洋安全命门上打下楔子。一位熟悉中国海军事务的日本政府智库学者介绍,中国海军进入外洋的线路南北共计有9条,其中6条位于津轻、大隅两海峡等日本列岛内或日本周边,受到美日的严密监视,剩下的是通过马六甲海峡等南海海域的3条了。
显然,8月8日“华盛顿”号航母编队在靠近西沙群岛的南海海域,与越南展开联合演练,8月14日停靠新加坡,以及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8月4日访问马尼拉,都是在向中国发出警告:美国有能力封锁中国的南海通道。
在澳大利亚国防军学院卡尔·塞耶教授看来,因为中美军事摩擦升级,中国的海洋地缘局势开始恶化。他告诉本报,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军方变得越来越自信,他们以为美国的实力开始衰弱。但是在美国看来,不能允许外界对美国的这种印象持续增长。
因此,美国需要展现力量。更具机锋的是,奥巴马时代的美国军事触角,由其外交软实力引导。在前往女儿婚礼的路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分别于7月21日访问韩国,23日访问了越南,之后美韩“不屈的意志”大规模军事演习,以及美越南海演练跟随而至。
以外交软实力与军事硬实力相互支持的方式,全面应对中国的海上崛起,这就是美国的新战略。8月7日,美国一改多年来忽视日本邀请的做法,派遣驻日大使罗斯高调参加广岛遭原子弹轰炸纪念活动。在美国的影响下,日本首相菅直人近日发表谈话,对日本在韩国的殖民统治表示道歉。美国的目的是让美日韩成为三国同盟,为打造“亚洲版北约”做好准备。
中国利用美国反恐战争的10年时间,实现了经济实力跃升,军事装备升级,并且成功解决了除印度外所有邻国的陆上边界争端。这才得以让中国的眼光投向海洋,确定下“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海洋战略,其中,打造“远洋积极防御型海军”是维护海权的重要内容。
不过,中国向海洋方向迈出的每一步,都显得步履艰难。身处新加坡的观察家郑永年教授说,中国向海洋发展,唯一的空间是通过南海进入印度洋,但如果美国积极介入南海,中国的后院就会起火,中国海军就是走出去了,也可能面临走不回来的尴尬。
中国海洋方向的道路上,不仅面临与美军硬碰硬的危险,而且还会遭遇到周边的“口水伏击”。中国已经被塑造成了“地区稳定威胁者”的角色,而美国则扮出了一幅“拔刀相助”的老大哥面孔。
这让中国十分被动:一方面中国面临美国施加的强大军事压力,另一方面周边国家趁势挖墙脚。在南海问题上,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南海问题专家李国强研究员告诉本报,近来越南依靠美国介入南海事务,企图牵制中国,巩固它在南海的既得利益。“借区域外力量介入南海十分危险,将导致南海问题复杂化,南海地区的紧张和冲突,恰恰是区域外大国所希望看到的。”
美国介入南海的名义是维护公海航行自由,但是中国并不反对公海航行自由,那美国到底是基于什么考虑?澳大利亚的卡尔·塞耶教授告诉本报,中国地图上表示的“九段虚线”含糊不清,如果中国对南海诸岛都拥有主权的话,那南海大部分海域将成为中国领海,这样中国就有可能限制外国船只的过往,这是美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所不能接受的。“如果美国不挑战中国的南海立场,那么中国就可以说他们对南海的解释已经被接受。”
希拉里7月23日发表的南海言论,就是基于如上考虑,而不仅是简单的“打抱不平”。美国尽管只是小试牛刀,但却震动了中国一向在南海问题上坚持的双边谈判原则。卡尔·塞耶教授说,尽管美国的介入会使得南海局势复杂化,但如果能够促使南海问题在中国与东盟会谈的机制中解决,则符合东南亚国家的意愿
但这对于中国来说,则可能意味着南海双边谈判原则的终结。外界观察家认为,中国在应对“中国威胁论”,维持“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上,倍感吃力。针对中国面临的海上被动局面,美国世界安全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孔哲文说,中国的问题不是在于发展海军,而是在于海军国际战略不清晰,并且明显滞后于中国海上力量以及利益的发展。
即便强大如美国,也深知在海权大战略上采取“软硬兼施”、“拉打并用”的多重手段,则起步维艰之中国,更需要步步为营、审时度势、多方运筹、多管齐下。
对手是最好的老师。无独有偶,《解放军报》最近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说,中国不仅要看到与美国等军事强国之间在技术上的时代差,更要看到在文化理念上的时代差。在BBC看来,中国军队喊出了学习美军的口号。
撇开美国的海洋霸权思想,美国海军发展的思路,以及与外交软实力相辅相成的方式,都有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200多年前,刚刚独立的美国还处于“不列颠治下的和平”时代,广阔的海洋上游弋的,多是英国的战舰和商船。美国因此选择了太平洋作为拓展海权的方向,承认英国的既得海权利益,避开了英国的锋芒。
当前崛起中的中国,即面临着如何避免与海权大国美国发生冲突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奉行“韬光养晦”的外交原则,避免了与美国直接交锋,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海外利益的扩大,中国海军力量与日俱增,一大批自主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新型武器装备部队,这引起了美国的极度关切。
卡尔·塞耶教授对中国的海权道路提出忠告。他告诉本报,中国首先必须确定自己是一个陆上力量,还是海洋国家。美国的邻国加拿大与墨西哥,都对美国不构成军事威胁,而中国有许多陆地邻国,其中包括俄罗斯与印度。如果决定要成为一个海洋国家,那么就需要学习如何保持海军远程作战能力,这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如果没有海外基地,就必须有友好国家的海外港口支持。此外,中国还需特别考虑与美国等海权国家的合作。
中国海军走出去是历史的必然,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挡得了的。但是中国海军不会选择“炮舰政策”,也不会无止境地扩充力量,中国海军的目的仅是维护自己的正当海洋权益,维护海外利益的安全。中国海军派遣舰艇编队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共同维护世界航运的安全,就是中国海军和平走向深蓝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