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京)陈 墨
人们说:“无私而无畏”,是赞美那些舍身忘我,舍生忘死,舍生取义的人们。只有无私才能无畏,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让人敬佩。当今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所谓无知而无畏,却让人觉得无所适从,茫然不知所措。
有人给年轻人鼓劲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种精神确实可嘉,值得称道。但以科学的角度来说,这种不怕虎其实是因为没见过虎,不知道虎的厉害。没听有人说过,“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也许是因为见猪容易,见虎不易,又也许见了以后连自己都找不到了。对于知识的态度,大约可分为两类。一种尊重,一种蔑视。说到尊重,当然好。说到蔑视,其实也是一种无视,采取根本不管的态度。古有秦始皇焚书坑儒,近有文革中“知识越多越反动。”到了今天,讲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仍有“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的现象。一次,我参访一位外国老板的办公室,其座右铭非常有趣,上以英文写道:“1.The boss is always right. 2.If the boss is wrong,please see the above.(第一条,老板永远是正确的;第二条,如果老板错了,请看上一条。)”与其说这位老板如此专横,不如说其无知到极点。难道天下的乌鸦不一般黑,可能这位老板比别的老板更黑一点,也更直白一点。据此决策,能说是尊重知识?其实是唯我独尊,何所畏惧,老子永远正确。天下哪有常胜将军,既有失败是成功之母之言,其失败的结局亦为必然。
说到尊重知识,也有另一种尊重法。所谓人才,亦为具有社会价值的可用之才。但一味地追求学历,而无视能力,实际是追求一种表面的光鲜,而无视实质的价值。这种片面的认知,不能说是尊重知识,仅是尊重学历,说穿了也是满足自我的虚荣心。学历固然重要,受过良好的教育与训练,仅说明其为可造之才,而非可用之才。孰不知学校仅教授一些思想方法及基础知识,而大量社会所急需的实践知识,学校并不教授,所以学校的训练有其局限性。一些步出校门不久的人,不时自感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造成如此错觉而究其原因,实际是自我感觉及期待与社会对其价值的认可产生了偏差。忽视社会实践知识,只重书本的文牍主义,亦为对社会的一种浪费。何况,在对人才的选择上,人品最为重要。德才兼备,德与才相比,以德为先。总而言之,上述现象均是由于无知而做出的无畏决策。无知的人,由于并不知其无知,故而无畏。这种人甚至认为其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于是乎,夜郎自大,成了井底之蛙。但口称尊重知识,实而无知的人,只不过是叶公好龙,等到真龙天子来了,却只有逃之夭夭,无影无踪,去干一些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勾当。其结果无怪乎,穿上皇帝的新衣,大摇大摆,招摇过市。不是无知,何以如此无畏?所以,无知的人被虎吃,不稀奇。穿皇帝新衣游街,就更不足为怪了。
人们说:“无私而无畏”,是赞美那些舍身忘我,舍生忘死,舍生取义的人们。只有无私才能无畏,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让人敬佩。当今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所谓无知而无畏,却让人觉得无所适从,茫然不知所措。
有人给年轻人鼓劲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种精神确实可嘉,值得称道。但以科学的角度来说,这种不怕虎其实是因为没见过虎,不知道虎的厉害。没听有人说过,“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也许是因为见猪容易,见虎不易,又也许见了以后连自己都找不到了。对于知识的态度,大约可分为两类。一种尊重,一种蔑视。说到尊重,当然好。说到蔑视,其实也是一种无视,采取根本不管的态度。古有秦始皇焚书坑儒,近有文革中“知识越多越反动。”到了今天,讲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仍有“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的现象。一次,我参访一位外国老板的办公室,其座右铭非常有趣,上以英文写道:“1.The boss is always right. 2.If the boss is wrong,please see the above.(第一条,老板永远是正确的;第二条,如果老板错了,请看上一条。)”与其说这位老板如此专横,不如说其无知到极点。难道天下的乌鸦不一般黑,可能这位老板比别的老板更黑一点,也更直白一点。据此决策,能说是尊重知识?其实是唯我独尊,何所畏惧,老子永远正确。天下哪有常胜将军,既有失败是成功之母之言,其失败的结局亦为必然。
说到尊重知识,也有另一种尊重法。所谓人才,亦为具有社会价值的可用之才。但一味地追求学历,而无视能力,实际是追求一种表面的光鲜,而无视实质的价值。这种片面的认知,不能说是尊重知识,仅是尊重学历,说穿了也是满足自我的虚荣心。学历固然重要,受过良好的教育与训练,仅说明其为可造之才,而非可用之才。孰不知学校仅教授一些思想方法及基础知识,而大量社会所急需的实践知识,学校并不教授,所以学校的训练有其局限性。一些步出校门不久的人,不时自感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造成如此错觉而究其原因,实际是自我感觉及期待与社会对其价值的认可产生了偏差。忽视社会实践知识,只重书本的文牍主义,亦为对社会的一种浪费。何况,在对人才的选择上,人品最为重要。德才兼备,德与才相比,以德为先。总而言之,上述现象均是由于无知而做出的无畏决策。无知的人,由于并不知其无知,故而无畏。这种人甚至认为其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于是乎,夜郎自大,成了井底之蛙。但口称尊重知识,实而无知的人,只不过是叶公好龙,等到真龙天子来了,却只有逃之夭夭,无影无踪,去干一些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勾当。其结果无怪乎,穿上皇帝的新衣,大摇大摆,招摇过市。不是无知,何以如此无畏?所以,无知的人被虎吃,不稀奇。穿皇帝新衣游街,就更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