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lla
前两天与日本朋友去离家不远的地方吃上海菜。突然之间心血来潮,点了一个曾经在上海时常吃的“家常豆腐”。也许是因为那个傍晚,天色有点阴沉潮湿,空气里弥漫著一点像从前上海黄昏的气息。我便在心里作这种只有自己知道的“演绎”。
这个很普通的菜,却要点手艺,未必所有的厨师都做得地道。
家常豆腐送上来了。貌似浓油赤酱,吃起来味道恰到好处。调味适中,微辣,炸过的豆腐里面爽滑鲜嫩,很好吃。不是有道,白菜豆腐做得美味,因为材料简朴,才是真有本事。
当然我也很清楚,它的“川味”不够强烈,比较适合日本人的口味。
其实这是一道川菜,以著名的四川郫县豆瓣为主要调料,酱脂香浓,回味醇厚,在国内吃的时候,红油四溢,要辣多了。厨师当然更清楚,这里的日本人,虽说很喜欢中国菜,多数不能接受那么辣、那么大油,他们是只能“意思意思”的。
不过,今天我也已经接受这味道,并不在乎它是不是一如既往。
因为连同自己,几十年过来,早已经变化了很多。一开头的时候,聊起中国菜,也常常跟人或听人说,哪里哪里才做得“正宗”,才最好吃。那是就当时自己的生活习惯来说的。现在越来越不介意,只要真觉得好吃就行。因为,没有什么习惯是不会随著时间环境而渐渐改变的。
也是在不久前,因为医生说了多吃鱼类比较健康,我竟即刻怀念起从前上海老大房的酱肉来。那是上海一家很老字号的熟菜点心店,不知道在眼下极度快速变化中,它的命运如何了。
记忆中那里做的酱肉呈棕红色,卤汁渗透,肉味鲜美,切开后尤其香味扑鼻。当年用很少银子就可以买回一大包来享受,想得非常动心。
不过再一转念,这种冲动,就让它继续留在记忆中最好。以往的经验,除去很少意外,大多数事情在之后真的实现时,常常感到很失望,觉得不止是那样的,原先的不知多好。
环境不同了,也许是有改变,可谁能证明那不是自己变了呢。
一年半载,在时间缓慢的推移中,的确可能感觉不到什么,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过去,没有什么事物会永久地一成不变。
沉淀下来的美妙回忆,当然一定是那一个时段的精彩事情,才会一直记得当时的感受和欣喜。
就如一瓶极品玫瑰色香槟,无论它有多昂贵,打开的那一瞬,即是最高境界。
前两天与日本朋友去离家不远的地方吃上海菜。突然之间心血来潮,点了一个曾经在上海时常吃的“家常豆腐”。也许是因为那个傍晚,天色有点阴沉潮湿,空气里弥漫著一点像从前上海黄昏的气息。我便在心里作这种只有自己知道的“演绎”。
这个很普通的菜,却要点手艺,未必所有的厨师都做得地道。
家常豆腐送上来了。貌似浓油赤酱,吃起来味道恰到好处。调味适中,微辣,炸过的豆腐里面爽滑鲜嫩,很好吃。不是有道,白菜豆腐做得美味,因为材料简朴,才是真有本事。
当然我也很清楚,它的“川味”不够强烈,比较适合日本人的口味。
其实这是一道川菜,以著名的四川郫县豆瓣为主要调料,酱脂香浓,回味醇厚,在国内吃的时候,红油四溢,要辣多了。厨师当然更清楚,这里的日本人,虽说很喜欢中国菜,多数不能接受那么辣、那么大油,他们是只能“意思意思”的。
不过,今天我也已经接受这味道,并不在乎它是不是一如既往。
因为连同自己,几十年过来,早已经变化了很多。一开头的时候,聊起中国菜,也常常跟人或听人说,哪里哪里才做得“正宗”,才最好吃。那是就当时自己的生活习惯来说的。现在越来越不介意,只要真觉得好吃就行。因为,没有什么习惯是不会随著时间环境而渐渐改变的。
也是在不久前,因为医生说了多吃鱼类比较健康,我竟即刻怀念起从前上海老大房的酱肉来。那是上海一家很老字号的熟菜点心店,不知道在眼下极度快速变化中,它的命运如何了。
记忆中那里做的酱肉呈棕红色,卤汁渗透,肉味鲜美,切开后尤其香味扑鼻。当年用很少银子就可以买回一大包来享受,想得非常动心。
不过再一转念,这种冲动,就让它继续留在记忆中最好。以往的经验,除去很少意外,大多数事情在之后真的实现时,常常感到很失望,觉得不止是那样的,原先的不知多好。
环境不同了,也许是有改变,可谁能证明那不是自己变了呢。
一年半载,在时间缓慢的推移中,的确可能感觉不到什么,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过去,没有什么事物会永久地一成不变。
沉淀下来的美妙回忆,当然一定是那一个时段的精彩事情,才会一直记得当时的感受和欣喜。
就如一瓶极品玫瑰色香槟,无论它有多昂贵,打开的那一瞬,即是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