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士康与本田汽车公司改善员工待遇的宣示出现后,全球发货量最大的电脑显示器制造商冠捷科技(TPV Technology)昨天宣布,公司计划年内将中国大陆地区雇员的工资水平,在1月份提高15%的基础上,再上调15%至20%。
冠 捷科技主席宣建生在香港通报公司业绩时表示,该公司也将缩短员工的加班时间,而且会为员工提供更多心理支援,以避免类似富士康深圳厂区员工连环坠楼的悲剧 重演。在香港上市的冠捷公司,在大陆聘有员工逾2万人。
冠捷的积极表态在外界预料之中。在过去一周,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珠三角地区 劳资关系出现突发而戏剧性的变化——赫赫有名的代工企业富士康与日本本田汽车分别处于连环坠楼与工人罢工的尴尬处境后,宣布给工人加薪30%。坠楼自杀, 是员工对前途感到绝望的强烈信号;罢工则是工人直接与资方对立的维权行为,面对舆论压力与更大经济损失风险,来自台湾与日本的资方最终都试图通过退让结束 事端。分析人士当时即预计,两家大企业加薪的举措,必将给其他中小型企业带来跟进压力,否则将陷入招聘不到工人的窘境。
这一方面是因为 中国剩余劳动力比过去减少,另一方面是工人维权意识的觉醒(另一种说法是他们不像父辈般能吃苦),新一代工人越来越认真地看待付出与得到之间的比例。
近期事件显示,工人在劳资博弈中议价条件与决心有所提升,加薪潮正在珠三角开启,而且很可能传到全国。
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制造业的加 薪趋势也是“上下合力”的产物。今年以来,提高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进入了最高层的议事日程。至今官方对本田罢工采取不干预立场,与政府长期亲资、 重商的姿态形成对比。官方媒体、英文版《中国日报》昨天发表社论说《给工人涨薪,我们乐观其成》。与此同时,中国各地密集上调最低工资的新闻,最新加入阵 营的北京市刚宣布,从7月1日起将最低工资标准将从每月800元(人民币,下同约164新元)调整为每月960元,增幅达20%。央视新闻报道说,今年来 中国已有11个省区上调最低基本工资,年内还有20个省计划调整。
加薪趋势给珠三角与“世界工厂”前景造成的冲击,是外界关注的另一个 话题。香港贸发局日前发表的调查指出,过去半年来,劳工短缺推动珠三角工资水平大升17%,再加上雇主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相应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增加4%至 6%,据说有的厂家将被迫将把厂房北移,或者转到江西、湖南、湖北等劳动成本较低的省份。
不过,乐观人士相信,凭借中国工人的效率与技术,工业集群配套与物流优势,国内企业能承受成本上涨的冲击。当然,很多企业都面临产业升级的艰难考验。以富 士康为例,其母公司鸿海集团的年收入超过了微软、苹果与戴尔,但是鸿海去年的利润额只有4.3%,这种将“多销”与“薄利”发挥到极致的生产方式与时代潮 流的抵触会越来越明显,企业转型的压力将增大。
这个转型是否能够成功,企业与中国政府并没有十足把握,但是默许工人罢工,推动最低工作标准上涨,表现了中国要求转型的意志。当然,这个过程中政府同 样面对考验,它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例如通过减税、创造有利政策环境扶助企业发展。
加薪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为陷入停滞的中国社会改革、经 济改革注入推动力。中国政府在今年“两会”旗帜鲜明地强调改革,说明当局明显看到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因此只要工人避免利益诉求上升为政治抗争 行为,估计官方还会继续对工资上涨与工人维权的趋势“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