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春雁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5月1日正式拉开序幕。这届不仅首次在中国举行,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但却是有史以来参加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规模最大的世博会,开园以来,一举一动都吸引全球的关注。有了2008北京奥运的成功范例,此次中国主办的世博会,环境场馆的美丽、各项服务的流畅已经获得无可争辩的赞扬,即使吹毛求疵的海外媒体也难以开口责难。开园以来的客流人数也就成了媒体炒作的焦点,因为客流量的背后就是世博会的经济收益。
5月8日,上海世博会迎来开园后的首个周末,与开园前三天客流预期相反,周末客流量激增,迎来“非指定日”首个小高峰。尽管一度下起小雨,但显然未能阻挡游客的热情。据世博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当日入园人数为20.44万,其中团队游客不少。开园以来,累计入园人数达125.69万。
此前上海世博园1日开门迎客以来,游客数量迟迟未达此前预计日均40万。有说法认为,如果以不到20万的日均游客计算,上海世博会将难实现吸引7000万参观人次的目标。
官方数据显示,上海世博园在开园首二日(5月1日及2日),游客数量平均在20万左右,3日、4日二天大幅回落至13万左右,5日遭遇首场下雨天后入园人数锐减至8.56万。
5月1日至3日为限定入园人数的指定日,而5月4日是首个平日票日。入园人数低于预期,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表示暗暗“松了一口气”。毕竟,这意味著安保等各种服务保障压力减低,参观者游园舒适度、满意度的显著提升。
舒适度与客流量,成了悬在上海世博会上空的双刃剑。与此前参观者普遍抱怨排队两三小时看20分钟场馆的状况相比,这两天世博园区参观者满意度大幅提升。分析世博会开园后的意外遇冷,有关专家归因于试运行时的拥挤,以及舆论对拥挤的渲染。很多计划去世博园的游客,甚至为此临时改变计划。
另一些原因也在于组织方对试运行期间大客流压力的调控。如5月4日首个平日票日,因为担心客流过大,组织方取消了4日平日票的现场销售。至于指定日客流低于售出票数,上海世博局分析,因为不少参观者担心假期人多扎堆,有些单位赠票或购买指定日票的人干脆避过高峰期再来观看。不过,不少展馆负责人表示,不能仅以开园六天的游客量管窥184天的世博会。菲律宾馆副秘书长依美黛.莎敏多认为,世博参观高峰还未开始,待7、8月份暑假一到,有望出现“一个小孩带动两个大人”的世博乘数效应,将令参观再度火爆。
据世博官网消息,截至5月4日,上海世博会共售门票3311万张,其中个人票2396万张,团体票915万张。加上上海市民家庭即将获赠的世博门票,目前世博会潜在参观者已超过4000万人次。
据官方统计,上海世博会的总投资额为286亿元。其中,建设投入约180亿元;运营投入约106亿元。而世博的直接收益将来自门票、中外企业赞助、世博会特许商品销售等。对世博会的经济产出效益,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院长陈信康认为,它将是北京奥运会的3.49倍。陈信康预计,上海世博会的“产出影响”为794.77亿元人民币、“增量消费”为468.64亿元,世博游客的主要消费领域是餐饮、购物和娱乐等行业。证券分析人士也认为,从时间序列来看,世博对行业的拉动分为基建筹备、消费提升和后世博效应三个阶段。
也有海外媒体指出,上海世博会是该展会150年历史上最昂贵的一届。然而这场代价高昂的城市形象推介会,可能带来不必要的财政风险,却谈不上会有什么实际结果。文章称,世博门票销售和赞助费只有14亿美元。将近一半的场馆建设成本靠世博债券来筹集,该债券由上海市政府发行,以国有企业的现金流作为担保。上海希望世博会结束后出售世博会用地的价格足够高,能够保证债券的偿付。然而由于中国政府下决心抑制失控的房价,最后所得款项可能不及预期。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5月1日正式拉开序幕。这届不仅首次在中国举行,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但却是有史以来参加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规模最大的世博会,开园以来,一举一动都吸引全球的关注。有了2008北京奥运的成功范例,此次中国主办的世博会,环境场馆的美丽、各项服务的流畅已经获得无可争辩的赞扬,即使吹毛求疵的海外媒体也难以开口责难。开园以来的客流人数也就成了媒体炒作的焦点,因为客流量的背后就是世博会的经济收益。
5月8日,上海世博会迎来开园后的首个周末,与开园前三天客流预期相反,周末客流量激增,迎来“非指定日”首个小高峰。尽管一度下起小雨,但显然未能阻挡游客的热情。据世博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当日入园人数为20.44万,其中团队游客不少。开园以来,累计入园人数达125.69万。
此前上海世博园1日开门迎客以来,游客数量迟迟未达此前预计日均40万。有说法认为,如果以不到20万的日均游客计算,上海世博会将难实现吸引7000万参观人次的目标。
官方数据显示,上海世博园在开园首二日(5月1日及2日),游客数量平均在20万左右,3日、4日二天大幅回落至13万左右,5日遭遇首场下雨天后入园人数锐减至8.56万。
5月1日至3日为限定入园人数的指定日,而5月4日是首个平日票日。入园人数低于预期,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表示暗暗“松了一口气”。毕竟,这意味著安保等各种服务保障压力减低,参观者游园舒适度、满意度的显著提升。
舒适度与客流量,成了悬在上海世博会上空的双刃剑。与此前参观者普遍抱怨排队两三小时看20分钟场馆的状况相比,这两天世博园区参观者满意度大幅提升。分析世博会开园后的意外遇冷,有关专家归因于试运行时的拥挤,以及舆论对拥挤的渲染。很多计划去世博园的游客,甚至为此临时改变计划。
另一些原因也在于组织方对试运行期间大客流压力的调控。如5月4日首个平日票日,因为担心客流过大,组织方取消了4日平日票的现场销售。至于指定日客流低于售出票数,上海世博局分析,因为不少参观者担心假期人多扎堆,有些单位赠票或购买指定日票的人干脆避过高峰期再来观看。不过,不少展馆负责人表示,不能仅以开园六天的游客量管窥184天的世博会。菲律宾馆副秘书长依美黛.莎敏多认为,世博参观高峰还未开始,待7、8月份暑假一到,有望出现“一个小孩带动两个大人”的世博乘数效应,将令参观再度火爆。
据世博官网消息,截至5月4日,上海世博会共售门票3311万张,其中个人票2396万张,团体票915万张。加上上海市民家庭即将获赠的世博门票,目前世博会潜在参观者已超过4000万人次。
据官方统计,上海世博会的总投资额为286亿元。其中,建设投入约180亿元;运营投入约106亿元。而世博的直接收益将来自门票、中外企业赞助、世博会特许商品销售等。对世博会的经济产出效益,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院长陈信康认为,它将是北京奥运会的3.49倍。陈信康预计,上海世博会的“产出影响”为794.77亿元人民币、“增量消费”为468.64亿元,世博游客的主要消费领域是餐饮、购物和娱乐等行业。证券分析人士也认为,从时间序列来看,世博对行业的拉动分为基建筹备、消费提升和后世博效应三个阶段。
也有海外媒体指出,上海世博会是该展会150年历史上最昂贵的一届。然而这场代价高昂的城市形象推介会,可能带来不必要的财政风险,却谈不上会有什么实际结果。文章称,世博门票销售和赞助费只有14亿美元。将近一半的场馆建设成本靠世博债券来筹集,该债券由上海市政府发行,以国有企业的现金流作为担保。上海希望世博会结束后出售世博会用地的价格足够高,能够保证债券的偿付。然而由于中国政府下决心抑制失控的房价,最后所得款项可能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