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找不到地方死的老子
日期: 10年02月2期
■ 廖赤阳

日出江花红胜火
在立命馆大学的孔子学院讲气功养生与老子,最后一课了,本来计划用“大道之行”为题作个总结,课堂上一位年长的作家,希望我谈谈老子的生死观,于是就换成了现在这个题目。其实,中国人不太愿意谈死,中国的文化从来就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南怀瑾先生讲过一个笑话,西方人喜欢去逛太平间,看死了一个,又死了一个,阿弥陀佛、阿门。中国人喜欢去逛产房,看生了一个,又生了一个,恭喜恭喜。
为什么东西方文化有这个不同,也许和易经思维的“位”的问题有关,同样一个问题,所处的位子不同了,所看到问题就不同。站在西方,看到的是日落。站在东方,看到的当然是日出。日落日出,生生死死,这就是道。

留取丹心
照汗青
虽然东方的文化崇尚生,但是各家的领悟也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先看看儒家的说道。子路问孔子:“敢问死事?”师傅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原来子路这样侠肝义胆,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却也有一怕,怕死。孰料孔子一句话噎回去了,你连怎么个活法都不明白,又怎么能够明白死后的事呢。孔子一辈子就在追求活个明白,“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明白了道理,天黑前死了也值。不过,他的孙子调教出来的高徒孟子,则更进一步:“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不只闻道,还要尽道,就是说,知道了真理的所在,还要为实现真理而不惜牺牲。孟子将生死也分了是非,为理想而献身是正命,而戴著脚镣手铐挨上一刀的是死于非命。想想我们自己,都是带著或大或小的桎梏活在这个世上,这样的一生,在孟子看来,也是死于非命了。这样,由知生、闻道、尽道,所构成的儒家生死观,铸造了两千年来读书人的士魂,因此就有了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写照,就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命诗篇。

死而不亡者寿
与视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儒家相比,老子生死观的大原则是“道法自然”、“天地不仁”。因为生生死死是自然的规律,天地是无情的,不会因为恐龙长得丑就让它绝灭,也不因为熊猫可爱就让它活得更长久些。
不过也有逃得过天诛地灭的,正所谓“谷神不死”。人的本体的那个精神,就像空谷一样融通无碍,与天地同在。至于这个身体却是长久不了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长久,而况于人乎?”狂风暴雨总是嘎然而止,没有持续半天一天的。这是天地的作为,连天地都不能够长久,何况人呢?不过,老子并不害怕身体的消亡。“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及无吾身,吾有何患?”不管是吃饱了撑著还是饥肠辘辘,不管是感冒著凉头痛脑热,都是因为有这么个身子拖累著,如果没有这个身子,那就真天不怕地不怕了。也许就是这句话警醒了庄子这个梦中人,让他死了老婆还高兴得鼓盆而歌。
既然有一个要死的身子,还有一个不死的精神,那么,老子所崇尚的自自然然的生死观,就是让该死的死去,该活的活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什么叫做死而不亡?王弼的注解是“身殁而道犹存”。这个解释一下拉近了儒道的距离。就像老子和孔子,都已经先行了两千年了,他们的道还流淌在我们的血脉精神之中。而河上公的解释是“人能自节养,不失其所受天之精气,则可以久。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则无怨恶于天下,故长寿”。这是养生家的解释。只要我们日常起居有规律,注重保养,不要与自然对著干,不要一味追求感官刺激,不要整天的飞短流长,没有人会讨厌你,也就自然长寿。

我命在我不在天
虽然,即使如神仙家的河上公在此也没有提到长生不老,而只提到长寿。然而后世的道教一流却多把长生不老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甚至有白日拔宅,鸡犬升天的奇想。不过这种勇气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因为没有哪一种文化和宗教,敢于与天争命,与神争命。这种精神最大的价值,在于宣示“我命在我不在天”。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人的生命是有著强大的自我组织能力的,我命在我,就是要珍惜和最有效地发挥这个能力,而不是去破坏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我命在我不在医院、不在医生、不在手术、不在吃药、不在病菌、更不在癌细胞。
老子说“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其何故?以其无死地”。善于养生者,进山不会被老虎猛兽吃掉,上战场不会被刀兵所伤,为什么呢?因为无死地。听来很玄,但是实际上,近现代的禅宗大德虚云法师驻锡南华寺时,也真有过老虎出现在法会上却没有伤人的史实。所以,你要不想得癌病,就注重日常的养生;你要不想被人陷害,就不要去造就一个仇家;你要想少些烦恼,就把心放宽些,这就是无死地的境界。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11885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