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晓慧) 目前,随着中日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许多致力于加强中日环保交流的日本人也日趋增多,大野木升司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从到北京大学留学开始,他便积极参与中国的环保志愿活动,并对中日环保差距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通过多年在中国环保活动的总结,大野木升先生认为中国环境的压缩性是环保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他解释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欧美日发达国家遭遇到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公害问题,即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本身有直接关系,是看得见的污染,比如臭氧层变薄、地球气候温暖化以及酸雨和水俣病。从九十年代至今,发达国家关注的重点环境问题又变成了对人类潜在性的、看不见的污染,比如在日本的sick house、农药残留和二恶英等污染。而中国环境的压缩性则是指中国环保要同时解决这两种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对于中国来说环境问题刻不容缓。他还介绍说中国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荒漠化严重,主要原因是中国缺水严重。他举例说明,中国的荒地如果不降雨又没有人负责种树、植草,很快就会荒漠化,而在日本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除了中国在环保方面技术落后、资金投入不足外,大野木先生认为普通百姓在环保意识上的漠然,也是中国环保教育的一个缺憾。对于中国大学生的环保活动,大野木先生认为,目前还停留在宣传口号以及打扫卫生的层次,这是中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内容。大学生的环保活动应该更深入,有实践意义。他介绍说,日本大学生环保活动十分成熟、实用。比如实地测量每一个地方的水质并写出分析报告。像千叶大学、早稻田大学的环保社团都申请了ISO14000的环境管理认证,对环保有一套成熟的做法。
目前,大野木先生活跃在北京的各大高校,向大学生宣传和介绍日本大学生的环保社团活动。他还定期做中国环境情报的搜集和分析工作,为4000多中日环保爱好者免费发送中国环境报告,并积极为中日环保交流创造机会。大野木先生于京都大学硕士毕业后,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之后获得中国政府公费奖学金进入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学习,其间创立了北京环境志愿者网络。北大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国的环境工作,并参与了中国多家环境组织的环保活动。
通过多年在中国环保活动的总结,大野木升先生认为中国环境的压缩性是环保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他解释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欧美日发达国家遭遇到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公害问题,即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本身有直接关系,是看得见的污染,比如臭氧层变薄、地球气候温暖化以及酸雨和水俣病。从九十年代至今,发达国家关注的重点环境问题又变成了对人类潜在性的、看不见的污染,比如在日本的sick house、农药残留和二恶英等污染。而中国环境的压缩性则是指中国环保要同时解决这两种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对于中国来说环境问题刻不容缓。他还介绍说中国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荒漠化严重,主要原因是中国缺水严重。他举例说明,中国的荒地如果不降雨又没有人负责种树、植草,很快就会荒漠化,而在日本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除了中国在环保方面技术落后、资金投入不足外,大野木先生认为普通百姓在环保意识上的漠然,也是中国环保教育的一个缺憾。对于中国大学生的环保活动,大野木先生认为,目前还停留在宣传口号以及打扫卫生的层次,这是中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内容。大学生的环保活动应该更深入,有实践意义。他介绍说,日本大学生环保活动十分成熟、实用。比如实地测量每一个地方的水质并写出分析报告。像千叶大学、早稻田大学的环保社团都申请了ISO14000的环境管理认证,对环保有一套成熟的做法。
目前,大野木先生活跃在北京的各大高校,向大学生宣传和介绍日本大学生的环保社团活动。他还定期做中国环境情报的搜集和分析工作,为4000多中日环保爱好者免费发送中国环境报告,并积极为中日环保交流创造机会。大野木先生于京都大学硕士毕业后,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之后获得中国政府公费奖学金进入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学习,其间创立了北京环境志愿者网络。北大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国的环境工作,并参与了中国多家环境组织的环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