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孙 勤
我家附近有一家提灯屋,门口挂著十几个提灯,每次走过我都要好奇地朝马路对过的提灯屋看看,总想有机会去拜访一下提灯屋的主人。可是最近提灯屋休息了一段,没有开门。
昨天,天下著小雨,我出去买东西,看到提灯屋开著门,门口的棚架里照样挂著好几个提灯,我特地穿过马路,又返回一段,到了提灯屋。门口大的提灯有一米高,粗粗的筒状,白色的提灯上写著黑字“日高屋”。还有小的提灯,一尺高,圆圆的,白底黑色的图案。还有一些是长长的,中粗的筒状,红色底子上面写著黑字,是夏季祭用的。
店里有一位女客,我问她:“主人在里面吗?”她说:“在。”店门很窄,店很小,地下放著不少折叠著的提灯,屋里又挂了不少提灯,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拨开提灯才看到主人。是一位很强壮的老汉,浓眉大眼。他坐在榻榻米上正专心致志地在一块牌子上写字,字很潇洒,真是龙飞凤舞,写完后撒上金粉,再用红色勾了边,就完成了。我看老汉写字看得发呆,很佩服他的精湛技艺,那是几十年在提灯上写字练出来的真功夫啊。老汉把写好的牌子递给女客,女客很小心地接著,因为还没乾,也没说什么客气话就走了,大概是很熟悉的人。
我说:“老伯,你的字写得真好!”老汉说:“我是干这行的嘛!”他问我;“你是中国人?”我说:“对。”老汉说:“这些都是从你们中国传过来的,我们接著,一直传到今天。”我说:“日本对传统的东西很重视,作为文化一直保留下来了,真不错,而且还有实际用途,美化了店面,又起了广告作用,招徕顾客。”在日本有许多饭店、面点和居酒屋的门口都挂著很有特色的提灯。有的挂一个很大的,有的挂一串小的,晚上的提灯亮著,就更醒目了,老远便能看到,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在中国红灯笼是有的,但我没见过有哪个店门口用白色提灯装点的,可惜失传了。我好像在《水浒传》里看到过,那是很久远的年代了。中国的灯笼和日本的提灯材料根本不同,中国的用竹篾条和红绸,日本的用竹篾条和纸,现在又有了新材料塑料纸的,挂在外面不会淋湿,形状也完全不同。
我看了一会怕影响老伯工作,说:“打扰了,谢谢!”老伯用温和的目光送著我。
我离开了提灯屋,打著伞在雨中走著,我彷佛看到了夏季祭的高台上挂著许多提灯,人们在四周舞蹈著,气氛古典而又热闹,再过几天老伯的提灯很快就要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