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朝鲜接连进行核试验、发射导弹,甚至声称韩国正式加入美国主导的“核不扩散安全倡议”(PSI)等同于宣战布告,宣布退出朝鲜停战协定,这使得朝鲜半岛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其实,自1953年朝鲜半岛停战协定签订以来,朝鲜半岛曾在上世纪后半叶多次爆发严重危机,甚至一度濒临战争边缘。
俘获美国间谍船
1968年1月11日,一艘名为“普韦布洛”号的美国大型电子侦察船驶向对马海峡,后来又向朝鲜清津港附近水域驶去,侦收和记录电磁辐射信号,收集各种军事数据。
1月22日早晨,“普韦布洛”号的麻烦来了。两艘朝鲜拖船从清津港驶出,前来查看这艘神秘船只的动向。23日中午,当多数美国船员正在就餐时,一艘朝鲜猎潜舰高速逼近。其间,另外3艘朝鲜鱼雷快艇从元山港全速驶来。
在“普韦布洛”号升起美国国旗并回答对方询问后,朝鲜猎潜舰发出国际信号符:“停住!否则我们要开火。”美国人试图逃离,朝鲜方面当即开火,船长本人以及2名水手都受了轻伤,另有1人死亡。无奈之下,“普韦布洛”号被迫听命驶向元山港。短暂的混乱后,朝鲜士兵登上“普韦布洛”号,美国人束手就擒。
“普韦布洛”号被俘获后,态度强硬的美国总统约翰逊立即把第七舰队的主力机动部队开到朝鲜海域,同时命令核航母“企业”号、航母“猎人”号、对潜航母“约克城”号等大量军舰集结在朝鲜东海,摆出攻击朝鲜的态势,甚至将数百架可运载氢弹的“B-52”战略轰炸机和“F-4”、“F-105”战斗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调到朝鲜半岛。
面对美国方面的军事威胁,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命令全国采取战时动员姿态,做好一切准备。2月8日,他一面提出“3A”(认错——Acknowledge、道歉——Apologize、保证不再犯——Assure,均以英文字母“A”打头)的要求,一面警告美国,朝鲜将“以报复回答报复,以全面战争回答全面战争”。
很快,情报人员的报告使美国人大为泄气。根据美军侦察机的资料,美国海军分析认为,如果贸然派飞机侵入朝鲜领空,70%-80%会被击落。权衡利弊后,美国与朝鲜在板门店进行了28次谈判,最终承认侵犯了朝鲜领海。
12月23日,美国第七舰队悄然撤离。紧接著,被扣留了230多天的“普韦布洛”号船员被遣返,而“普韦布洛”号则一直被扣留在朝鲜,现已成为朝鲜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击落美国侦察机
“普韦布洛”号事件并未使美国放弃对朝鲜的刺探。1969年4月15日,一架美军电子侦察机“EC-121”侵入朝鲜领空进行侦察,朝鲜出动“米格21”战机,用雷达捕捉敌机,并用空对空导弹命中目标,“EC-121”当即坠入大海,机上30馀人全部葬身海底。
对于朝鲜人民而言,4月15日是庆祝“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诞辰的重要节日(现称“太阳节”)。或许正因如此,美国人以为朝鲜方面不会采取军事行动,甚至还以为朝鲜不敢击落美军飞机,所以飞得特别大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朝鲜防空司令部发现美军飞机侵入领空后,立即命令空军出动将其击落。
这一消息再度震惊美国朝野。当时,尼克松政府刚刚上台。他命令立即把航空母舰机动舰队开到朝鲜海域,核航母“企业”号、航母“猎人”号等紧急出动,几百架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集结到朝鲜半岛南部。接著,尼克松和基辛格连夜召开国家安全会议,讨论对朝鲜实施惩罚轰炸方案。但是,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梅尔文.莱尔德和国务卿罗杰斯却坚决反对这个方案。与“普韦布洛”号事件发生后海军的分析一样,他们认为美军飞机大部分会被击落,遭受惨重损失。
与此同时,朝鲜方面再次表示,如果美国以这个事件为藉口进行报复或者发动战争,它将随时应战。结果,美国不得不取消对北朝鲜实施报复性打击的计划。
白杨树引发血案
1976年,发生在三八线上的一次意外冲突又使朝鲜半岛的局势紧张起来。而且,这场冲突居然是由一棵树引起的。
根据1953年停战协定有关条款,朝韩三八线上建立了一个共同警备区,属非军事区。在这一区域内,有一棵高约30米的白杨树,枝繁叶茂。由于感觉这棵大树挡住了己方视线,1976年8月18日,“联合国军”方面派了一队人带著斧头去砍树。当他们作业时,朝鲜方面派人来到现场,要求他们停止砍树。随即双方发生冲突,随后赶来的朝鲜人民军士兵用斧头、棍棒与“联合国军”人员殴打起来。虽然斗殴的时间只持续了4分钟,却造成2名美军军官死亡。这就是著名的“板门店事件”。
当时朝鲜方面的描述是,眼看“联合国军”几十人来砍树,愤怒的朝鲜人便派了4名赤手空拳的警卫前去干涉。“联合国军”看到朝鲜人冲来时,惊慌失措,并将手中的斧子向后者掷去,于是冲突发生了。4名朝鲜军人接到了斧头,并分头用拳脚把许多美军打倒在地,结果2名美军军官丧命。
美国方面则强烈指责朝方的“残暴行为”。事后,美方指责朝鲜“蓄意谋杀”,要求驻韩、日和关岛等地的美国战略空军三级戒备,召回全部休假人员。而金日成也立即发布“北风1号”战争动员令,陆海空三军进入战争状态。
充分部署后,美军派出64人,在36架武装直升机和700名韩军士兵的护卫下,前往警备区强行砍倒那棵白杨树,仅留下一个树桩。当时全副武装的朝军士兵一枪未发,使得冲突迅速化解。1987年,这个残存的树桩也被砍倒。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美国与朝鲜不同,是个具有高度技术的大国。砍掉白杨树,起码也要用电锯才能说得过去。可是,不知为什么,他们偏偏用斧子砍。而且,先动手的是两个军官。难道美国西点军校是伐木工培训所吗?难道他们没事可做吗?……是要炫耀一下伐木技术吗?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方面将那柄砍树用的斧头当作战利品带回后,发现上面赫然刻著“Made in Austria(奥地利制造)”。遗憾的是由于翻译的粗心,竟误认为是“澳大利亚制造”。据悉,朝鲜因此愤然与澳大利亚断交,直到2000年双方重新建交才真相大白。
第一次“朝核风暴”
朝美之间的第四次危机,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次朝核危机。1992年,美国根据间谍卫星照片指控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要求朝鲜接受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特别核查。1993年1月,美韩举行以朝鲜为假想敌的联合军事演习。
面对克林顿政府的强硬政策,朝鲜随即停止朝韩有关核问题的对话,取消原定1992年12月举行的南北总理会谈。朝鲜还强烈抗议美韩联合军演,宣布全国进入“准战争状态”,致信联合国安理会与IAEA,通报朝鲜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美国随即宣布制裁朝鲜,形势骤然紧张。
1993年5月,朝鲜向日本海试射导弹,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7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韩时扬言,如果平壤研制并使用核武器,“那将导致他们国家完蛋”。朝鲜立即回击:“将以无情的报复回击挑衅。”
1994年上半年,美国宣布将在韩国部署“爱国者”导弹,秘密计划对宁边实施海空联合打击。朝鲜则宣布“以对话回答对话,以战争回答战争”。到了6月,朝核问题引发的紧张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危机之际,有关方面积极推动朝美重返对话,美国前总统卡特也对朝鲜进行“私人访问”。10月,朝美核框架协议在日内瓦签署,终于为这次危机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