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铝力拓分手之后
日期: 09年06月2期

■英国《金融时报》

放弃对力拓(RioTinto)的大笔投资,令中铝(Chinalco)这家中国国有企业感到痛苦,同时也给中国政府在全球各地争夺天然资源的战略打上一个问号。对一种有利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开放政策的肯定,眼下正是大好时机。

中国在海外的投资计划,有时会面对一种下意识的民族主义反应。其实,西方应当用务实的态度来评估这些投资——对那些依赖中国资金为其外部赤字融资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企业接受中方入股,肯定不该比政府依赖中方融资更让人担忧。

但这并不意味著对此没有理由担心。中国政府正合力协调,趁价格较低之机,到处买断资源。尽管这个目标本身没有什么可谴责的,但问题在于世界——乃至中方——是否将从中国的做法中得益。更根本的是,中国必须确定,它是想帮助加强市场,还是削弱市场。

中铝/力拓的故事,使人们关注世界上按价值计算为第二大的大宗商品是如何交易和定价的。数十年来,全球主要买家与三大矿业巨擘,即力拓、必和必拓(BHPBilliton)、巴西淡水河谷(Vale)展开秘密谈判,确定铁矿石基准价。近年中国进口量飙升,催生了一个现货市场。但中铝交易将会增加中方对力拓生产和销售的影响力。在谈判桌的两边都拥有席位,可能使中国对市场交易的兴趣降温,而对双边协议的兴趣升温。必和必拓已表示支持更多的市场交易,但其实力的增强,可能会提升保留基准交易的吸引力。

基准交易体系意味著,一种基本大宗商品的获得,取决于少数几个实体之间的讨价还价。这种体系应当告终。这符合中国的利益:深度大、流动性好的铁矿石市场,最能保证价格可控、供应可靠。中国必须以更多实际行动向世界保证,自己是开放市场的捍卫者,而非障碍。只有这样,它才可能赢得此次未能得到的信任。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10654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