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书信的误区
日期: 09年06月1期

■(爱知)欧阳蔚怡

 

小的时候经常被父母要求写信。文革期间,我还只是一个小学生,父母今天被下放农村劳动锻炼,明天被隔离进学习班,我们这些孩子们长期处于没有家长的独立生活状态。父母只能通过信件遥控管教我们,每个月必须写信汇报变成了我小时候觉得最无趣的事情。现在自己有了儿女,想像当时父母的心情,与其说是管教,其实是鞭长莫及的担忧。

文革结束了,全家人总算团圆了,父母又经常教导我给一些叔叔阿姨写信,感谢他们为我提供考大学的复习资料,感谢他们寄来的市面上买不到的文学读物和辅导材料……每次写信,我总是要捏著笔杆翻报纸,在成语词典里找词寻句,在父母的多次挑剔指正之后,才能完成一篇让父母首肯通过的感谢信。

上大学了,虽然大学就在同一市内,周末我几乎都回家,父母还是偶尔写信寄到大学,语重心长地教育我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鸿鹄之志……我也和其它外地同学一样,经常在宿舍里感受家书抵万金

日本的陌生环境让我一切从头来,受到别人照顾的事情很多,也有很多时候需要请求别人帮助。因为日语表达能力的欠缺和常常词不达意,我不太喜欢用吞吞吐吐的蹩脚日语给别人打电话;请对方在繁忙中特意安排时间见面交谈往往也难以启口,我不想因为自己占用太多对方的时间,而写信倒是不会给对方太多的打扰。虽然来日本早期用日语写信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我确信收信的日本朋友是能够从我的错误百出的文章中读出我的诚意和认真,理解我想要表达的事情的。

好在日本人打交道很重视书信礼仪,朋友们的季节问候和礼仪交往的来信和明信片更是助长了我对书信的偏爱。书信里字里行间的揖让进退让我在与新老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时如鱼得水,我忠实地把写信当作在日本披荆斩棘的绝招,经常买一些新发行的漂亮邮票以备后用也成了我的一种习惯。

可是,最近,我却陷入与日本朋友沟通的困惑之中,其原因就是因为信文带来了彼此的误解。

由于中日两国之间社会制度和是非标准的不同,彼此的幽默感和对文字的理解以及对一些概念诠释也不完全一致。随著与他人沟通的深入,在内容丰富的书信里,中国式的思维和传统观念也必然在直抒胸襟的语句中自然流露。然而,不同的价值观和理解尺度在收信人体味文章含义的时候频频发生思考的交错,发出的信息波和接受的反馈波之间出现了误解的间距,这个间距的多次积累造成了朋友的误解和冷淡。我开始怀疑书信文字的魔力了。

误解需要解释,然而文章却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根源,这种超越民族的交流障碍在习惯于同种群体的沟通行为中通常不会被意识到。因此,把与他人沟通的手段完全限制于不用打照面的书信文章就成为了一个被隐藏的误区。

虽然醒悟到这个误区有些为时已晚,但我还是为自己从失败中得到了收获而得意。前些天,我在一位每天都有邮件交往的朋友的邮件中感觉到了微妙的不合拍,于是,我立刻给他打电话,解释了我想说的事情。那位朋友高兴地就说,还是打电话说说得明白。还有一位朋友是我的工作夥伴,前一段时间的翻译文章中我有了一点这不是我想说的感觉。因为懒得追究,沟通的频度和深度自然就降低了等级。后来,那位朋友提议去咖啡厅谈事,结果在交谈中彼此心里的一些为什么都变成了原来是这样的。这些都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交往中才会出现的疑问。

日本人的表达方式如同山间小溪那样婉转、含蓄,而中国人说话如同大河奔流豪爽通达。即使我在写信时精心选择温和的词句,还是做不到像日本人那样在句子前后中间放入那么多缓冲用的委婉之词。尽管日本朋友理解外国人的不同表达方式,我的书信中僵硬的文字和咄咄逼人的语气还是会给对方造成一股压力和不快。

尽管如此,书信建立了人与人之间以文字沟通的桥梁,它在清晰表述事由和疏通意思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只是这种力量是有局限的。作为生活在异种文化圈的外国人,我们应该综合利用书信、电话和面谈的优点,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交流方式,偶尔的电话和当面交谈可以弥补我们在语言表达上的欠缺和观念等方面与对方的差异。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4/10584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