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张晓慧
说起端午节吃粽子,记忆中有著挥之不去的情愫。
那还是在我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来临之际,母亲都要提前泡好一大盆糯米,糯米是头年新打下来的,有意地留著,就是为了第二年端午节包粽子吃的。用来包粽子的叶子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专门从附近竹园里捡的,捡回来后用开水煮一下,再用冷水浸,捞起,晾乾,等著到时用。
端午节是我们小孩子欢天喜地的日子。这一天不仅意味著能吃到粽子,而且还有鸡蛋、鸭蛋的,都是和包好的粽子放在一起煮,每个小孩子至少有一个。
包粽子很有趣,特让人怀念。硕大饱满的糯米粒被清凉的井水泡得鼓鼓胀胀的,在水里发著诱人的光,彷佛在召唤著我们这些小顽童:快来包哦!于是我们就真的用洗乾净的小手探进去,舀起一大捧来,然后丢进事先卷好的竹叶里,像母亲那样像模像样地包起,捆扎,放好,俨然一个个小大人。邻里的婶婶、阿姨们见了总爱这么夸我们,夸得我们心里美滋滋的。
一包就是一大盆,因为家家户户只要遇上好年景,多泡些糯米用来包粽子吃,农人们还是舍得的。更重要的是,一顿吃不完,留著早晚干活肚子饿了,回家剥它几个,放点红糖吃起来那真是津津有味,又管饿。我们小孩子呢,放学回来,总爱往厨房溜,看水桶或盆里还有多少粽子,然后也像大人们那样捞起一两个或更多个,总之根据肚子饿的程度,想多吃就多剥,少吃就少剥,父母是不限制这个的。剥粽子时,我们那个认真啊,别提啦,就像在帮个个小娃娃褪衣服,生怕弄疼了它们。褪完衣服后的小娃娃白白胖胖,沾上红糖,一小口一小口地被送往嘴里,我们边吃著香喷喷的粽子边唱开了:白粽子,粽子白,吃完后再来……呵呵,这歌是谁教的,倒是忘了,不过听起来还蛮有味吧。
包粽子,吃粽子,是童年的一片温馨,记忆中永远留著,留著那些生命中细微的纯真与感动,经久弥漫著挥之不去的思念与眷恋。真好想再回到童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