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中国总理温家宝在3月14日全国人大闭会后的记者会见中强调中日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他同时提出中日关系应在恪守三大政治文件的基础上遵守三项原则: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以此为背景,温家宝还提出了加强和改善中日关系的3点具体建议:1、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日高层互访。2、双方外交部门共同着手加强中日友好的战略性研究。3、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温家宝3点具体提案,被认为是中方为改善中日关系而主动施放的投石问路之举。今年4、5月份有紧张而密集的外交日程,中日能否通过互动交流而创造出有利于两国高层互访的环境和条件,受到普遍关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官司房长官细川博之都对温家宝的提案给予正面响应,日本外相町村信孝也在3月15日与正在外访的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紧急通话,表达了改善关系的愿望。
温家宝提出的中日关系三原则,具体内容是:1、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60周年。纪念这段历史,可以令人回忆起战争给中国人民、亚洲人民以至日本人民带来的苦难。希望日本把握这个机遇,促进中日友好。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日美安保同盟是日美双方的事情,中国之所以关心是因为它涉及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允许任何国家直接或间接地予以干预。3、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中日友好合作有很大潜力,特别在经贸方面,中方的目标是实现两国共同发展。
温家宝提出中日关系三原则,有历史的继承性。1982年5月,中国总理赵紫阳访日时曾提出了“和平友好、平等互惠、长期安定”三原则;1983年11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访华,与胡耀邦总书记确认三原则后,又加上“相互信赖”,正式构成两国关系四原则。
1985年10月,胡耀邦总书记访日,在会见第二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与会成员时,提出了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4点意见:1、强化中日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亚洲与世界和平;2、两国政府和人民应正确认识并处理历史问题。3、两国政府和人民恪守中日共同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不做伤害对方国民感情的事。4、中日必须子子孙孙友好下去。1997年8月,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了对中关系四原则:1、相互理解,2、加强对话,3、扩大合作关系,4、形成共通秩序。同年11月12日,访日的李鹏总理在日提出了中日关系五原则:1、相互不干涉内政,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2、严守共同声明和中日和平条约的原则。3、加强对话,加深信赖。4、展开以双赢为基础的经济协力。5、以正确的历史观来教育年轻一代。本次温家宝提出三原则,老话新说,长话短说,是对中日两国历代领导人政治智慧和友好意愿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温家宝有针对性地提出三项具体建议,受到特别关注,值得细细解读:
1、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日高层互访。中日高层互访中止5年,这是前所未有的异例状况。今年4月中旬,“博鳌亚洲论坛”将在海南岛召开,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与会;4月21-22日,纪念万隆会议50周年暨亚非会议将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表明赴会;5月6日-7日,亚欧会议(ASEM)+日中韩外长会议将在日本京都召开,中国外长李肇星赴会;5月19日,爱知世博会举办中国馆日活动,中国副总理吴议届时访日。日本如能有效利用这一系列外交场合和交流机会,释放善意,创造出有利于首脑互访的条件,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世博会期间访日的可能性未必是零。为此,日方已对台湾总统陈水扁夫人吴淑珍要求5月9日-14日访日计划提出了自肃要求。日本外相町村在3月15日与中国外长李肇星紧急通话时,已再次邀请温总理访日参加世博会。
2、双方外交部门共同着手加强中日友好的战略性研究。此前,日美外长和防长2+2会议提出共同宣言,首次在共同战略目标中涉及台湾问题。中方对此反应强烈。美国与日本强化同盟关系,实施的是军事策略;中国主动提出与日本加强友好的战略性研究,实施的是政治策略,同时也表达了对日本的重视。
3、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小泉首相不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被认为是解决历史问题的关键。今年是二战结束60周年,温家宝以历史遗留问题总括,提出柔性诉求,但又柔中有刚,提示正确认识和处理历史问题是改善中日政治关系的基础,不可动摇。
关系人士指出,温家宝提三建议投石问路,提得正是时候。中日若想创造高层互访条件,四五月份外交行程密集,正是关键时期。中日关系能否得到改善,主要看日方如何以行动来具体响应温家宝三项建议。
温家宝3点具体提案,被认为是中方为改善中日关系而主动施放的投石问路之举。今年4、5月份有紧张而密集的外交日程,中日能否通过互动交流而创造出有利于两国高层互访的环境和条件,受到普遍关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官司房长官细川博之都对温家宝的提案给予正面响应,日本外相町村信孝也在3月15日与正在外访的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紧急通话,表达了改善关系的愿望。
温家宝提出的中日关系三原则,具体内容是:1、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60周年。纪念这段历史,可以令人回忆起战争给中国人民、亚洲人民以至日本人民带来的苦难。希望日本把握这个机遇,促进中日友好。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日美安保同盟是日美双方的事情,中国之所以关心是因为它涉及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允许任何国家直接或间接地予以干预。3、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中日友好合作有很大潜力,特别在经贸方面,中方的目标是实现两国共同发展。
温家宝提出中日关系三原则,有历史的继承性。1982年5月,中国总理赵紫阳访日时曾提出了“和平友好、平等互惠、长期安定”三原则;1983年11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访华,与胡耀邦总书记确认三原则后,又加上“相互信赖”,正式构成两国关系四原则。
1985年10月,胡耀邦总书记访日,在会见第二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与会成员时,提出了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4点意见:1、强化中日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亚洲与世界和平;2、两国政府和人民应正确认识并处理历史问题。3、两国政府和人民恪守中日共同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不做伤害对方国民感情的事。4、中日必须子子孙孙友好下去。1997年8月,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了对中关系四原则:1、相互理解,2、加强对话,3、扩大合作关系,4、形成共通秩序。同年11月12日,访日的李鹏总理在日提出了中日关系五原则:1、相互不干涉内政,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2、严守共同声明和中日和平条约的原则。3、加强对话,加深信赖。4、展开以双赢为基础的经济协力。5、以正确的历史观来教育年轻一代。本次温家宝提出三原则,老话新说,长话短说,是对中日两国历代领导人政治智慧和友好意愿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温家宝有针对性地提出三项具体建议,受到特别关注,值得细细解读:
1、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日高层互访。中日高层互访中止5年,这是前所未有的异例状况。今年4月中旬,“博鳌亚洲论坛”将在海南岛召开,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与会;4月21-22日,纪念万隆会议50周年暨亚非会议将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表明赴会;5月6日-7日,亚欧会议(ASEM)+日中韩外长会议将在日本京都召开,中国外长李肇星赴会;5月19日,爱知世博会举办中国馆日活动,中国副总理吴议届时访日。日本如能有效利用这一系列外交场合和交流机会,释放善意,创造出有利于首脑互访的条件,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世博会期间访日的可能性未必是零。为此,日方已对台湾总统陈水扁夫人吴淑珍要求5月9日-14日访日计划提出了自肃要求。日本外相町村在3月15日与中国外长李肇星紧急通话时,已再次邀请温总理访日参加世博会。
2、双方外交部门共同着手加强中日友好的战略性研究。此前,日美外长和防长2+2会议提出共同宣言,首次在共同战略目标中涉及台湾问题。中方对此反应强烈。美国与日本强化同盟关系,实施的是军事策略;中国主动提出与日本加强友好的战略性研究,实施的是政治策略,同时也表达了对日本的重视。
3、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小泉首相不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被认为是解决历史问题的关键。今年是二战结束60周年,温家宝以历史遗留问题总括,提出柔性诉求,但又柔中有刚,提示正确认识和处理历史问题是改善中日政治关系的基础,不可动摇。
关系人士指出,温家宝提三建议投石问路,提得正是时候。中日若想创造高层互访条件,四五月份外交行程密集,正是关键时期。中日关系能否得到改善,主要看日方如何以行动来具体响应温家宝三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