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日本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暴力下成为了战败国,很多人把经济危机的产生和结束当成是金融市场的战败。当时以为“地价只会长不会跌”的日本人都愿意相信这是敌对国家或犹太人,或是欧裔新教徒所制造的黑幕和谣言。
确实,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相信,当时在昭和时代的日本被卷入战争沼泽的根源是在于当时实施的是非民主的政治流程。波及到田中角荣总理大臣被捕的洛克希德事件其实是金钱和政治问题上非常极端的例子。可关于这次事件,有很多人认为这是美国谍报机关等美国组织制造的阴谋。而对于民主党小泽代表的秘书被逮捕,也有很多人提起了美国阴谋论。
有关小泽代表在西松建设问题上的真伪,笔者的取材结果暂时搁浅。如果由于被困于某种事情就去认为这铁定是某个人的阴谋,那么这样的思考方式即使不说是100%错误,也必须得注意看错事件本质的危险性。
不只是永田町的“无政府状态”
回顾“失去的十年”:以巴塞尔协定和实价会计的强制执行为基础,对在世界各地做尽华丽活动的日本在外银行起到了整顿的作用。即便如此,金融危机和金融秩序的同时爆发,罪魁祸首还是日本的金融制度设计、金融财政政策以及各个银行的经营体质。其中,最显著与最突出的问题是各个银行的经营体质问题。银行的经营问题也可以说成是管理阶层和员工之间管理方向不同的问题,而因为为把这些问题通通归责于黑幕或者他人,由此日本的金融系统再次处在了同种危机之中。
上述“小泽的西松问题”的取材中,笔者得到的副产物是:二世议员以外有野心且有能力的政治家不是没有,而是占据著少数,而现实当中的政治是“谁,什么也没有被决定”的无政府状态。依笔者的经验,不只是永田町,霞关和丸之内也同样处在了无政府状态。虽然有良心的官僚和银行员为数不少,不过他们的热情在日本这种大组织里也将会被磨灭。
举个日兴证券的例子。大型银行里有能力的企划担当人或中间管理职员可能想说“对于这样的合并案,我们公司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劳力来参与”,但为了家族和社会地位他们不得不忍耐。只注重人事评价和论功行赏的上意下达的日本社会,在高度成长期确实有用,但在经营中没有正确答案的时代,这可能会成为发展的障碍。
★在外汇分析的观点来看,无政府状态是“鼓腹击壤”
冷战时期,减反政策用在了反共目的,且在选举区的制度中也有支撑地区利己主义的馀地。
不幸的是,在冷战结束后的政治改革和政界再编中,自民党和民主党各自内部都有守旧派和构造改革派。如果选举区制度满足地区利己主义的话,伴随著好的世袭议员的增加,全世界稀少的无政府状态或许被创造出来。
不过幸运的是,这个无政府状态在外汇分析的观点上来讲也有一点好处。虽然是“代替外需,增加内需”的大众迎合主义,但却没有极端地错误到失去本质。不管在外交还是在军事上,都不会有决定的政策。在百年一次的经济危机下,一般来讲农业大国的损失或许比较少。不过欧洲最大的农业国乌克兰却陷入世界上规模最严重的停滞性通货膨胀。原因在于长期对俄罗斯的政策过硬。而日本的“无政府状态”却会绝妙地制造出鼓腹击壤。
作者简介:丹羽广僼僃僯僢僋僗证券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社长。1965年出生,毕业于京都大学经济学部。先后就职于日本兴业银行(现Mizuho金融集团)、兴银证券(现Mizuho证券)、摩根斯坦利证券、BNPParibas证券,2005年后任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