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麻生太郎
编者按:麻生太郎首相4月9日在东京都内的日本记者俱乐部,发表了题为“面向新的增长”的演讲,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为了走出经济危机,也为了在东盟与中日韩举行“十加三”会议上提出日本的见解,麻生首相提出了“让亚洲国民所得翻一番”的宏伟愿景。以下是演讲摘要。
亚洲,是21世纪的成长中心。日本的强大,在于日本位于如此的亚洲。在考虑今后日本新增长战略时,要最大限度地活用这个地理强项。这样的构思很重要。
确实,日本面临著人口减少的局面。但与欧美市场相比,今后有很大的市场伸展馀地的是亚洲。仅仅东亚,就有约32亿人口,世界人口的约一半在东亚,这一点也说明给亚洲下定义比较难。我们暂且把印度以东算作亚洲,这样就包括了巴基斯坦一带。我希望大家把这个地域算作亚洲。
仅东亚人口就有32亿人。最近4年,东亚增加了1亿3000万人口。就是说,仅4年就增加了相当于日本一个国家的人口。在亚洲,一个庞大的经济所得中间层正在增长。一般认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就会发生耐久性消费商品的消费热潮。
现在,中国约为3000美元。而ASEAN的平均收入超过了2200美元。
因此,日本应该超越国境,站在亚洲整体增长的视点上,这是很重要的。
(1)财富来源于亚洲整体的成长;(2)通过经济合作和人材交流,促进日本的雇用和革新;(3)以此创作亚洲新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日本与其固执于扩大国内总产值,不如重视国民财富的增长。今后有必要转换一下思路,即从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这个思路,向国民的总所得—Gross National Income转换。
我在去年11月任命了总理特使,指示他们好好去听一下亚洲各国的声音,并与他们商讨具体策略。我以特使们与各国要人反覆协议的报告为基础,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1、强化亚洲的增长:
第一是强化亚洲的增长。通过一体化且有计划推进广域性基础设施的整备、产业开发、制度改善,我们可以期待周边地区和广泛的产业领域得到飞跃性的发展。我们要支援这样的项目。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现在,走海路从越南的胡志明市经由马六甲海峡到印度的马德拉斯,要花费约2周的时间。如果从胡志明到安达曼海的陆路得到整备,从泰国到开罗再去马德拉斯,这样就只需10天。这个路线要横穿各个国家,在通关等国境通过手续上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果能采取日本的通关技术,进行单一窗口一站式服务,仅用8天就可以到达。
建设如此的路径,整备周边的工业团地等关联基础设施,可以使湄公河地区,再说得远一些,可以使远到印度和中东地区作为汽车和电子工业的供应据点得到很大发展。
同时,马六甲海峡海上交通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通过支持马六甲海峡沿岸的发展,可以使日中韩连接中东的能源运输主动脉得到稳定,当然也可以对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到菲律宾的东南亚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有关亚洲综合开发计划的策定,具体的设想有如下几点:a)铁路和陆路等基干性基础设施;b)发电站、工业团地等关联性基础设施;c)产业开发计划;d)资金筹措结构;e)通关等需要改善制度等。对于上述各点,需要制定综合开发计划。
现在已经有了东亚ASEAN经济研究中心(ERIA),还有亚洲开发银行(ADB),但同时我们建议以ASEAN的事务局为中心,在各国合作的基础上,制定亚洲综合开发计划。
根据预测,以ASEAN和印度为中心,在5年内需要投入70兆日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入设想、计划阶段项目约需10兆日元。
日本不仅仅是提出建议,还要对ODA和其他的公共资金,当然也包括民间资金进行总动员,支援这些计划。
日本最近表明,为了使民间投资转向亚洲的基础设施整备,以官民联合议案为中心,设置了2兆日元的贸易保险框架,将活用最大达2兆日元规模的ODA资金和国际合作银行的5000亿日元左右的环境投资支援的主导权,为亚洲的基础设施整备做出贡献。
同时,在促进亚洲持续增长的同时不能忘记在环境问题上的对应,要积极运用日本出色的环境技术、新能源、节能技术,推进广域亚洲的资源循环系统和高度的水循环系统的普及等事业。
2、扩大亚洲的内需
第二点,亚洲内需的扩大现在变得很重要。在广域开发构想的投资性刺激的基础上,在亚洲中增加消费是极为重要的。
为了使亚洲中间层今后能够放心地扩大消费,需要整备社会保障等安全网。同时需要依靠教育充实并增加中间层。这样的课题应该有各国自主地实行。整个亚洲通过合作建立最好的选择这一共有、共通指标是很重要的。建议各区域策划政策建议和方案。
可能大家都记得,昭和35年,日本的池田内阁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个所得倍增计划的制定,使日本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现在我们正在迎来整个亚洲存在一个中间层,在内需主导下将取得巨大增长的新时代。
今天我所说的构想,是亚洲经济倍增的增长构想。我们要以到2020年亚洲经济规模倍增为目标,尊重彼此的立场,在对等的原则下致力于这个目标。
在4月12日的东亚峰会上,我将提出这个建议,让日本与亚洲各国一起前进。(记者 张石采访整理 特约 徐志玉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