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共同历史研究没有虎头蛇尾 ——专访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
日期: 09年04月1期

■ 本报记者 张 石

 

  3月23日,日本财团大楼2层大会议室,由日本崱鮰和平财团主办的《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图书出版纪念讨论会正式举行。这套丛书由崱鮰和平财团资助、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北京大学教授王新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张季风、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田中明彦、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天儿慧等出席了讨论会,并在会上发言。

  《中文导报》记者就中日关系及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等问题,在会上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步平是这套丛书的编辑委员会主任,也是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中方首席委员。以下是采访摘要。

  记者:对于中国方面出版的这套丛书,日本方面的学者们提出了应该加强学术研究方面的分量,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

  步平:现在双方都在谈互相理解,但是非常复杂的是,我们所指的对象不一样。简单来说,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看法,日本人有日本人的看法。当然无论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也有许多不同看法。中国人把自己的看法写出来,或是给日本人看,或是给中国人看,在对象不同时表达的方式也会不一样。日本人也是如此。这样,同样的看法就出现了4种情况。在这4种情况中还会出现不同,比如说是给中国人看,给学者看的和给民众看的又不一样,日本人也是如此,这样4种看法又可以衍生出8种乃至16种。但是我们只能有一种表达方式,这究竟针对谁呢?这个问题比较难。写出来的东西,也许学者会觉得不满足,觉得没有说清楚理论问题;但是民众会觉得说得太繁琐了,说得不大明白,所以我们觉得对于相互理解的方式大家需要探讨一下。而且,这种方式也不是一种,多元化可能比较好些。这就是相互理解了,达到一致很不容易,但是大家都努力去做了,这一点就比较好,大家去努力做,可能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效果。

  记者:我看到这套书中谈到了如邓小平、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和中日关系。据了解,赵紫阳对中日关系的贡献也比较大,如1982年访问日本和争取第二次日元贷款等,但是在这套书中没有写赵紫阳和中日关系,是因为他不重要呢?还是因为一些其他的政治原因呢?

  步平: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一些特殊情况吧。在中国国内有一些特殊情况,另外在赵紫阳的那个时代,邓小平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并没有忽视那个时代的作用。其实,往往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可能是由于一些特殊情况,他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是并不等于不重视那个时代。

  记者:从现在的中日关系来看,安倍、福田和麻生都没有参拜靖国神社。您认为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是暂时冻结呢,还是已经解决了呢?

  步平:这恐怕还需要继续解决。当然现在是暂时冻结,或者说没有引起激烈的、直接的反应。但是核心问题恐怕还没有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还需要时间。但是我觉得至少是不要引起那么大的动荡,这是比较明智的。如果引起剧烈动荡,就是想解决也比较难。只有冷静下来后,大家才能思考和讨论这个问题。

  记者:您是历史专家,有人认为只要把甲级战犯分祀,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您是怎样认识的呢?

  步平:我不是这样主张的,因为这种看法在理论上是有问题的。靖国神社问题不仅仅产生于甲级战犯的供奉,因为甲级战犯的供奉是1978年的事。1978年以前,就已经有靖国神社的问题了,包括日本国内也有一个靖国神社国家护持和反对国家护持、国家管理的问题。1978年以后,这个问题因为甲级战犯的供奉就比较突出了。但是靖国神社把宗教问题、政教分离问题,还有国民感情问题、历史认识问题等都集中在一起了,因此不仅仅是一个甲级战犯分祀的问题,这是第一。第二,在理论上,站在靖国神社的立场上,或者神道的立场上,不存在把一个神分开的想法,因为靖国神社就是一个神,所谓的分祀,在他们看来就是出来一个分社的代表,但是不管你出来不出来,这里面还有他。他们认为是不可分的,所以我认为从两个角度,都不能接受分祀。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种解决办法。

  记者:但是好像中国政府是接受分祀这种说法的,听说邓小平说过,只要甲级战犯分祀,我就要去献花了。

  步平:我觉得这是个时代的事,这和不同的时代对这件事的了解程度都有关系,他的那个时代可能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谈得很清楚,我不知道他的这个话是怎么讲的,日本方面又是怎么传的。但是要从理论上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就不是一个甲级战犯拿出去分祀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何况也拿不出去。

  记者:对于中日双方现在进行的共同历史研究,有人认为开始时搞得比较热闹,但是似乎有些虎头蛇尾,您对这个问题是怎样认识的呢?

  步平:我认为没有虎头蛇尾的现象,那是记者们的猜测。他们总是希望热闹,但是我们学者需要冷静。我们学者研究问题需要一个冷静的环境,在那种大吵大闹的很热闹的环境下,产生出的观点能冷静吗?大家可能也是要求产生迎合人们情绪的一种结果。

  我们现在就是要冷静下来,但是有的人就是不大习惯这种冷静,总希望热闹。其实没有虎头蛇尾,我们现在正在讨论这个问题,这个工作也一直在做,但是可能不像一般人所想像得那样。现在中日不需要在历史问题上搞一个特别大的活动,中日间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我倒觉得现在历史问题应该冷静下来,不去冲击整个的发展。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0126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