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首页
导报
要闻
论坛
华人
生活
财经
中国
日本
海外
文学
体育
影视
读者
新闻
今日焦点
华人新闻
每日时政
中日关系
社会文化
日本新闻
财经快递
军事科技
体坛风景
娱乐前线
专题
中日关系十大新闻
在日华人十大新闻
朝日新闻华人特报
311地震专题
LAOX并购案
中日关系专题
中国时局专题
华人财经
考学专题
教育专题
婚恋专题
海归专题
尽孝专题
代沟专题
春节专题
其它专题
图片
新闻图片
网友贴图
搜索
导报新闻
【
导报调查
】
有关新冠疫苗接种意愿问卷调查 Q1:您的年龄
18-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60岁及以上
Q2:您知道日本通过《修正预防接种法》吗?(可多选)
接种疫苗是日本国民有义务
接种工作由日本各市町村实施
接种疫苗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若接种疫苗出现不良后果,损害赔偿由政府承担
不知道
Q3:针对新冠疫苗,您愿意接种哪里的(可多选)
欧美疫苗
日本疫苗
中国疫苗
其他
Q4:明年春季开始,您愿意在日接种疫苗吗?
愿意
不愿意
观望
不知道
Q5:如果您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原因有哪些?(多选)
1、我觉得公开上市的新冠疫苗基本是安全的
2、我觉得接种疫苗对预防新冠肺炎是有效的
3、我觉得接种疫苗可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4、我觉得接种疫苗可以保护周围的人(家人、朋友、同事)不受感染
5、其他
Q6:如果您暂不愿意接种疫苗,原因有哪些?(多选)
1、生活预防就好,不需要接种疫苗
2、我怀疑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我担心接种后会引发不可知的副作用
4、接种疫苗的过程可能不安全或太麻烦
5、其他
【
买卖租赁
】
图片库
[
首页
|
最新上传
|
最新评论
|
热门图片
|
最高评分
|
搜索
]
图片库
>
时政
图片 1001/1250
丈夫背亡妻回家再婚续:最初收到求爱信都烧掉
【发表评论】 2008-12-06 07:48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两人的结婚证。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了一组图片,记录下中国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一个个感人瞬间。
“5.12”汶川大地震后,一名男子给在地震中遇难的妻子穿上她最喜欢的衣服,固定在自己的背上,用摩托车载妻子回家。行进间,感觉妻子的头稍稍有点歪,他停下摩托车,转过头去扶正妻子的头……这一幕无意间被记者定格下来,照片中的主人公,绵竹市兴隆镇广平村农民吴加芳,被网民称为“地震中最有情义的丈夫”。
昨天,各路媒体又一次涌向吴加芳家中,他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1月18日,他与一位成都女士一见钟情,低调地办理了结婚手续。“地震中最有情义的丈夫”再婚了!这事儿在邻居和网络上引发热烈的议论。有人说他突然再婚让人们感情上很难接受;但大多数人对他的再婚表达了理解和祝福。
背亡妻回家 情义男人感动世界
吴加芳是一名泥水匠,1985年,22岁的他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打工时遇上了21岁的石华琼。石华琼是绵竹市汉旺镇农民,斯斯文文,戴一副近视眼镜,干活时也喜欢穿得漂漂亮亮。两人结婚23年来,石华琼从来没有嫌弃过吴家的贫穷与困苦,而吴加芳对妻子宠爱有加。石华琼平时爱漂亮,吴加芳总是竭尽所能地让她穿得好些,平时从来不让她干农活。
然而,“5.12”特大地震拆散了这对恩爱夫妻。5月12日下午,石华琼到汉旺镇为手机充完话费后,在茶楼看人打牌。下午14时28分,地震来临,石华琼被埋在废墟中,永远离开了她深爱的丈夫和儿子。5月14日,吴加芳为妻子穿上了她最喜欢的一套红衣服,把妻子的遗体背在了背上,用绳子固定。石华琼双手环绕着吴加芳的腰,脸紧贴着他的背。“那天,我告诉自己一定不能哭,要让老三(石华琼的昵称)高高兴兴回家。”吴加芳发动摩托车,背着妻子刚走了一段路,发现妻子的头有点歪。他停下摩托,转身去扶正妻子的头。这时,两外国记者碰巧遇见他们,把这一幕用相机拍了下来。
这张名为“给妻子最后的尊严”的照片让世界感动,吴加芳被网民称为“地震中最有情义的丈夫”。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经过本报独家报道后,各路媒体纷至沓来,无数人为之动容。到11月,来自安徽、四川和广东等省市的16名女士通过情书,大胆向吴加芳表达了爱意。
这些人中有打工妹、公司文员、医院护士,甚至移居香港的内地人。“我怎么每看你一次我的心就疼一次”这些大胆的示爱让吴加芳非常感激———毕竟,有这么多人在关心着自己。同时,这些话也让憨厚的庄稼汉觉得“非常肉麻”。
地震给吴加芳造成的创伤难以在短期之内抚平,“我感觉妻子没有离开我们,根本没心情考虑重新组建家庭。开始收到的几封‘求爱信’都让我烧掉了。”妻子的娘家人和邻居们看着吴加芳一个人忙着家里家外的事,也劝他重新找个人组成家庭,但都没有让吴加芳动心。
成都女士让他一见钟情
10月16日上午,正在干活的吴加芳突然接到了一个来自深圳的陌生女士的电话。出于礼貌,他耐心地接听这个电话。对方在电话中自我介绍名叫刘如蓉,是成都金牛区人,现在深圳一家公司搞后勤工作,离异后已经单身10多年。今年10月初,刘如蓉在电视里看到了吴加芳的故事。她被深深打动了,流着眼泪看完了电视。
“这是一个珍视感情,有责任感的男人。”刘如蓉说,吴加芳当时在她心目中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英雄。出于敬仰,她希望能够见吴加芳一面。从深圳那家电视台打听吴加芳电话没有成功后,刘如蓉只得通过在绵竹的一位朋友四处托人,终于找到了吴加芳的电话。她怀着迫不及待而又忐忑的心情拨通了电话……
“她在电话中向我了解灾区的情况,对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关心。我们谈得来。”第一次通话大约有20分钟,吴加芳感觉对方非常体贴,这一点和石华琼很像。此后的一两个星期,两个人几乎天天通电话。
11月9日,吴加芳没告诉儿子,自己先骑摩托再转公交早早地到了双流机场,迎接请假前来的刘如蓉。在机场他们一眼就从人群中认出了对方,这让他们觉得这就是所谓的缘分。第一次握手让刘如蓉感觉到了一阵阵心痛。由于长年的泥工工作,吴加芳的双手结了厚厚一层茧。当天,刘如蓉就和吴加芳一起到了吴家。
相处9天他们决定结婚
面对满目的残垣断壁,第一次来到地震灾区的刘如蓉被深深地震动了,而吴加芳却有些惴惴不安了。他不敢想像儿子、邻居以及石华琼的娘家人见他带着一个陌生女人回家时的表情。当吴加芳带着刘如蓉回到家中时,儿子的姨妈等人已经做好了饭菜正在等他。出乎吴加芳预料的是,当刘如蓉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没有人感觉到敌意和尴尬。“她们亲热地说着话,就像一家人一样。”吴加芳心里的一颗石头终于落地了。
吴加芳生怕敏感的儿子伤心,想征求他的意见,可儿子主动告诉爸爸:“你不要担心我,只要你们幸福我不会有任何意见。”亲友和儿子的态度让吴加芳和刘如蓉非常感激。接下来几天,吴加芳和刘如蓉一起来到成都,见了刘如蓉的娘家人。
经过一个星期的短暂接触,他们决定结婚。18日,他们来到绵竹市民政局登记结婚。没有举办婚礼,也没有宴请客人,吴加芳院坝里的救灾帐篷是他们婚房。11月24日,刘如蓉假期满了,她回到了深圳上班,而吴加芳则继续在工地干泥水匠活儿。
面对猜疑他们相信真情义
吴加芳和刘如蓉的结合有些“闪电式”。这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我们当初看他背亡妻遗体回家,非常敬佩他。可现在他这么快再婚,让我们觉得他当初对妻子的情义打了折扣。”但大多数网友们对他的再婚表示了祝福。吴加芳说,他永远不会忘记亡妻的好,也要对现在的妻子好。“我是一个男人,地震让我更加珍惜别人和自己的感情。”
昨天,远在深圳的刘如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她说,在电视里看到吴加芳的故事后,她觉得吴加芳是个有责任感、重情义的男人,如果自己要再婚就要找像这样的男人。起初她对吴加芳纯粹出于好奇,觉得应该从朋友的角度去关心一下他。但当她在双流机场第一次看到吴加芳时,就觉得很亲切,像家里人一样。 但是没想到后来真的会和他结婚。
“他对以前的妻子能那样好,相信对我也会一样。”刘如蓉说,虽然自己也觉得婚结得有些“太快”,但是她相信缘分,不会后悔。很多人担心,吴加芳和刘如蓉这两个环境和际遇完全不一样的人,能不能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刘如蓉说:“只要我们对家庭、对婚姻负责,通过交流什么都可以改变。”
吴加芳所在的村里,大家都在忙着盖新房,而唯独吴加芳没有动静。“我想多挣点钱,把新房子建好点。”他说。而刘如蓉已经向公司的老板借了4万元,希望早点和吴加芳一起把房子盖起来,以后就到绵竹夫妻团圆。
天气预报说,今年冬天地震灾区特别冷,但吴加芳却感到阵阵暖意。“刘如蓉每天至少要打三个长途电话嘘寒问暖,你说我还会冷么?”吴加芳笑着说。(本报记者 郭庄 摄影 张建)
投票
(目前得分 : 1.6 / 5 共 18 票)
图片信息
文件名称:
456~0.jpg
相册名称:
时政
提供者:
chubun
评分 (18 次投票):
关键字:
文件大小:
34 KB
图片尺寸:
400 x 337 像素
显示:
344 次
本图片被当成电子贺卡交寄:
0 次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