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导报调查
有关新冠疫苗接种意愿问卷调查 Q1:您的年龄
18-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60岁及以上
Q2:您知道日本通过《修正预防接种法》吗?(可多选)
接种疫苗是日本国民有义务
接种工作由日本各市町村实施
接种疫苗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若接种疫苗出现不良后果,损害赔偿由政府承担
不知道
Q3:针对新冠疫苗,您愿意接种哪里的(可多选)
欧美疫苗
日本疫苗
中国疫苗
其他
Q4:明年春季开始,您愿意在日接种疫苗吗?
愿意
不愿意
观望
不知道
Q5:如果您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原因有哪些?(多选)
1、我觉得公开上市的新冠疫苗基本是安全的
2、我觉得接种疫苗对预防新冠肺炎是有效的
3、我觉得接种疫苗可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4、我觉得接种疫苗可以保护周围的人(家人、朋友、同事)不受感染
5、其他
Q6:如果您暂不愿意接种疫苗,原因有哪些?(多选)
1、生活预防就好,不需要接种疫苗
2、我怀疑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我担心接种后会引发不可知的副作用
4、接种疫苗的过程可能不安全或太麻烦
5、其他
教育 : “美国梦”越变越现实:为孩子我选择了美国
2008/01/21 15:41 (1730 次阅读)



十几年前,如果有人可以携家带眷移民美国,绝对是件被人羡慕的事;十几年后的今天,初到美国,很多人会倍感失落。失落的原因,并不是美国不好,而是美国没有心目中所期待的那样好。更有些人感叹来了美国,如同“洋插队”。除语言有困难外,业余生活,朋友圈,事业发展方向,都非常局限。

  2008年奥运,国内一片大好形势,家乡的机会越来越多,“美国梦”也就越变越现实。平日采访中,记者时常碰到一些刚从国内移民过来的父母,在国内,他们的日子过得比美国舒服。

  他们的情况大致如下:事业小有成就,生活富足,收入稳定,有车有房,有些人甚至小有名气。对于“美国梦”,他们更多的是质疑和矛盾。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有不少父母选择在美国留下来……他们大多数都是为了同一个原因——孩子,或者说希望能够让孩子享受美国教育。

  不久前,记者在某海外论坛中发表《父母应不应该为孩子牺牲》的讨论话题,隔日该帖的点击数过万,回复共计有上百条。数日后,记者收到了一封家长的来信:

  看了你的《父母应不应该为孩子牺牲》,对我触动很大,我和我的先生就是这样,为了孩子又一次回到美国。第一次来美国,我们一共待了三年,当时孩子只有8岁半,上四年级。三年后,我们选择回国,回国后孩子上7年级(国内初中一年级)。

  这才发现,孩子的学习怎么也跟不上了。无论孩子怎么努力,家教也请了,还是倒数第几名。你知道国内的学校就讲究排名次,这样一来孩子心理上很难承受,天天苦恼得要命,作业多得喘不过气来,她往往是晚上11、12点才能睡觉。而且现在的孩子也很势利,你学习不好,好像没有人理你。她就是英语很好,在国内待了一年,最后思来想去,我们放弃了一切,又一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现在已经来了两个多月了,老实说,我们做父母的心里还是蛮难过的,我们放弃了舒适的工作,又一次来到这里。和第一次来美国的感觉很不一样,这一次,我们心里后悔,但是小孩很开心呀,学习轻松,而且成绩也不错。作为大人,我们感觉很矛盾,我们不开心又怎么办呢?有时候确实很烦人。假如能让我重新选择,我一定不会再来美国。谢谢你,多保重。

 记者试图与Connie联系,想进一步了解情况,只可惜到目前为止她一直未有回复。

  到底孩子会不会因为美国教育而更加出色?在美国长大的孩子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华人父母如何教导在美国受教育的孩子?他们又会面临怎样一个尴尬的处境?孩子成人后,是否还能像中国孩子一样,懂得孝顺父母?父母辛苦劳碌一辈子,孩子不懂事又怎么办?父母为孩子牺牲,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带着一连串问题,记者走访了不同的移民家庭。

  故事一:

  张梅(化名)和儿子,来美国与丈夫团聚有3年了。儿子今年8岁,小学二年级,是班上的优秀生,作文成绩尤其突出,排全班第二名,最近刚刚被选入天才班,这点让张梅由衷地感到宽慰。张梅是福州人,大学主修教育,毕业后在一家幼儿图书出版社里做编辑,她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全身心地投在上面。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在国内,工作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我的工作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和我的家庭同样重要,我甚至会在工作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美国,我才真正地学会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

  张梅全家移民美国,其中一个很大因素也是为了孩子。当记者问张梅,这样做算不算是一种牺牲?她很现实地回答,父母作为第一代移民,就是孩子幸福的铺路石。自己初到美国时的那种迷茫和慌张,至今都记忆犹新。语言的困难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克服,但是,她说无论多么难,自己从来没有想过退路——回国。

  “来这边之前,我做了两手准备,也给自己留了后路。我没有跟单位辞职,只是请了探亲长假,以防万一。刚到美国,我才发现语言根本不够用,国内学的那点英语,连地铁里的广播都听不懂。那段时间,我一下地铁就特别紧张,每次广播声音一响,我就一个劲地问老公,他们说什么呢,路线又有什么变化。那时,在曼哈顿34街,我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坐地铁到中国城,一次次的挫败感,压得我喘不过气,常常为一点小事觉得自己好像废物一样没有用。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孩子第一天上学,我把孩子领到学校去,老师很热情地对我说了一大串话,我只听懂了最后一句,就是"请把你先生找来"。我记得老师满脸失望,其实她说的英文也并不难,只是向家长交代一下孩子上学,要给他准备什么东西。

  好长一段时间,我的心情特别低落,情绪也很不稳定,老冲我先生无故发脾气。我先生挺理解我的,头几个月几乎每个周末都带我和儿子出去散心,去水族馆、海边和郊外玩。可是,我哪里有心情玩啊,玩什么都觉得没意思,吃什么都觉得没滋味。直到有一天,我把我先生惹怒了,他冲我大吼:"你简直无可救药了,实在不行,你回去吧!"这一吼把我骂醒了,从那之后,我慢慢恢复正常了。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华人的日托中心当老师,名义上是老师,其实角色和保姆一样,小孩子每天的吃喝拉撒都要照顾到。这是我第一份工,我特别珍惜,人家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每天给小孩子换尿片十几次,自己没经验也没有保护意识,以前给儿子怎么换的,也就怎么做,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的手被大面积感染了,才懂得要戴手套,预防交叉感染。最难的日子已经熬过去了,我始终觉得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我先生学理工的,比我先来,吃的苦比我还多。他一开始帮助亲戚开餐馆,足足干了3年,后来他亲戚钱挣够了,打算把餐馆卖掉或者转让给我们。我和我先生思前想后,认为开餐馆确实是赚钱的一条捷径,没几年就可以存到买房子的钱了,但是,天天都要围绕着餐馆转,根本没办法过正常的家庭生活,小孩子也只能跟家长一起泡在餐馆里。

  最后我们谢绝了人家的好意,尽管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傻,但我们还是决定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又正常的家庭环境,钱可以慢慢赚嘛。我先生又干回他的老本行,我们周末一有空就带孩子到处去玩,一年也总要带他旅行一两次,他视野开阔了,写作文的时候也不愁,自然很多话题要写。

  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我陪他一起读书做功课,他不懂的字我也不懂,大家一起查,从他那里我的英文也长进了不少。现在坐地铁,我儿子帮我当翻译,每次我都跟他说:"妈妈英文不好,你要教妈妈啊!"他很懂事,每次都把地铁里的广播重复一遍给我听,如果我还听不懂,他就帮我一字一句的翻译过来。”

  张梅告诉记者,自己现在也有一份很稳定的工作,虽然生活过得不是那么富裕,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让她很满足,她觉得无论是喝洋墨水,还是在中国受教育,家长一定要陪伴着小朋友成长,才不会跟自己的孩子产生太大的隔阂。

  故事二:

  王玉清,是科班出身的花脸演员,求学苦练京剧逾十年,曾任中国国家京剧院文艺团副团长,领队在欧美10余个国家巡演。2001年他移居美国,转行成为全职导游,业余时间常被各大社团请去演出。2007年,王玉清全家在美国团聚,10岁的儿子随母亲一同移民美国,去年9月在美国入学,上小学五年级。

  “以前在京剧团工作的时候,经常代表国家到世界各地去巡演,前前后后来了好几趟美国,对美国印象很一般,真正下决心申请绿卡,主要就是为了孩子,希望将来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留学海外的机会,为此和我爱人私下商量了很久。

  2001年,我正式拿到了绿卡,一个人先过来打拼生活。内心一直都很矛盾,是否要在美国定居。可是自从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来美国读书,总问我们为什么不早点带他过来。没有办法,本想先存点钱再办他们过来,这样,我们只好改变计划。去年,娘俩一起过来了。

  儿子去年9月入学,本来想让他感受一下,如果不习惯再送他回中国。没想到开学没多久,语言关还没过,小家伙已经很适应这边的生活了。平日,我总问他习不习惯美国生活,愿不愿意在美国读书,还是回国上学,他都表示更愿意在这边读书,很喜欢美国的生活。我们从小就很注重培养儿子的音乐特长,按国内标准他已经是钢琴9级,而且长笛也是8级。来了美国,儿子兴趣很浓,还想继续进修,做家长的肯定要支持他,同时也要尽量去满足他的需求。尤其学习艺术,我是科班出生,知道要学艺就要跟名师学,才能学到最规范和最正统的本事。在这边请专门的辅导老师,费用真的是不便宜。例如,请长笛老师专门辅导,一个小时要180美元。同时,我们还给他报名上钢琴课。

  以前来美国,主要是带团演出,次次都是林肯中心接待,包吃包住,非常省心。真的移民过来,生活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家里处处都是花销。我早上一睁眼,满脑子都是各种各样的开支和费用,例如,下个月的房租、水电,还有孩子的补习费用等等。好在来之前,做足了心理准备,也和不少过来人交流过,知道在美国打拼过日子有多艰苦。

  我是学京剧的,十几年来就是练就了这一身本事,可这个专业在美国等于什么都不是,一切都要重头开始,我做过餐馆也做过送货的,后来选择做旅游。旅游这份工作比较有弹性,一年之中分旺季和淡季,如果有演出活动比较好请假,至少不太会被炒鱿鱼。

  要不要放弃演出,我一直都很矛盾,内心也一直在作斗争。演出目前是我的副职,也是我最大的业余爱好,华人机构、赌场,还有朋友时不时都会邀请我去作个秀,或是接些活。只要条件允许,基本上每次我都会答应下来。演出从排练到登台,大致都要花上一两个礼拜,有时候挣的钱,还不抵我两个礼拜的工资,更别说指望演出应付家庭日常开销啦。说心里话,这份收入很不稳定,而且也挺辛苦;有时候,我也在寻思是否要停掉演出,为孩子和家庭,找一份稳定且收入丰厚的工作。可是,京剧表演是我的专业,我哪里放得下。

  我爱人在国内是护士,刚刚考下护理执照,最近已经开始上班了。我想我最终还是会回国,在美国只能说是打份工,为生计而奔波,在国内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才会有满足感。

  我和我爱人商量过,为了孩子,我们打算在这里打拼十年,等孩子能够自己独立了,我们俩就回中国去。偶尔,来美国看看孩子和这边的朋友。”

  采访结束后,王先生告诉记者,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他现在对这句话的认识更深了。他坦言,自己就是个望子成龙的典型。为孩子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到底值不值得,他和他爱人都很困惑。

  故事三:

  记者采访中,曾遇到一位在美国求学的李女士,李女士年过6旬,之前在国家机关工作,退休后不甘寂寞,毅然决定考下托福,拿着退休金非常有魄力地赴美留学。李女士对记者讲述了一个她大学同窗的故事。

  这位大学同窗,也是位公务员。在国家机关勤勤恳恳做了十多年,本身已经做到一定重要位置,未来还有望继续升迁。这位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毅然辞去大好前景的工作,随丈夫一起来到美国,默默无闻地做了十年的家庭主妇。十年后,她回国探亲,参加大学同学聚会,看着昔日的同窗,如今已成为各个领域的权威人士和干部,这位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她和知心姐妹谈天的时候,才吐出实情,十年来随着儿子的成长,母子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沟通也越来越难。“为了儿子,我来了美国,到了美国,我丟了儿子。”这位母亲说着说着,就哭了。

  美国教育,和这位母亲所接受的教育,截然不同,在美国不能够用中国的那一套去管制孩子,孩子越管会越逆反。这位母亲举了个例子,自己的儿子前段时间爱上了一个墨西哥籍的女子,那个女子教育水平不高,身材也比自己的儿子壮,典型的老美身材,肚子上还有好几个“救生圈”。虽然这位母亲非常不满意,但是,这些想法却不能直接和儿子提出,因为她知道,儿子非常独立,不喜欢父母干扰自己的感情。

  这位母亲说:“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这么……费尽心机,让儿子改变主意。我知道我在背后做了些手脚,也旁敲侧击说了这个女孩子很多不是,这种做法实在不光彩,但是如果不这么做,我儿子说不定就会把这个女孩娶回家,那我和我老伴怎么受得了。我们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却白手送给了这样的人,那怎么可以。”

  李女士说,她很同情这位同窗,但是她坚决反对父母为孩子牺牲自己的这种做法,父母不开心或者发展不顺利,又怎么能够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呢?她说,为孩子牺牲的父母,大多数都是一厢情愿,并未征得孩子的意见,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承受,最终都会把他们的付出转变成对孩子的期望。如果孩子不能珍惜,或者违背了父母的意愿,这些家长在情感上又会觉得很受伤。李女士感慨,东西方教育方式不一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然想法和价值观都各具特色。让美国孩子像中国孩子那样孝顺和尊重父母,实在有点勉为其难了。

  记者认为,李女士的故事也是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可以看出东西方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到底哪一种好?父母应该怎么选择?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如果,有家长对这个话题,有认知,有兴趣,有感触,有困惑,有故事和有话要说,并且,愿意拿来与其他家长分享和探讨的话?请与我联系。联系方式:jessmoon999@gmail.com。

评分: 0.00 (0 票) - 对此文章评分 -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