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合资还是合作,拍板拿主意的人多了总是影响效率,所以脱离马自达单飞后的海马反而显得步调轻盈,第三次创业的速度更是风风火火,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旗下车型已扩充为四个。家族中现在除了新普力马之外,余下几位瞄准的都是国内A级车市场,不过各自分工却是有所不同,海福星与福美来2代携手对抗的是中低端敌手,而“新人”海马3的任务则是主攻高端。
海马3
海马3外形
虽然马自达323的平台为海马发展初期提供了“借船出海”的便利,但若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增添新平台是必不可少的战略步骤。与多数自主品牌一样,海马在打造H1平台时借助了国内外的众多资源,而在此平台上诞生的第一款产品海马3更是将国际化的特征做到了表面。
海马3
海马3尾部
海马3的外形是由海马汽车上海研发中心和意大利IDEA公司联合开发的,而除了时常被念叨的乔治亚罗和宾尼法瑞纳之外,IDEA公司近来的中国业务同样也是发展迅猛,从长安奔奔、杰勋,到与泛亚联手打造君越,IDEA的一些设计还是能让人印象深刻,但在海马3的身上,我们却看到了不少马自达的影子。凤眼形状的前后灯组、五边形的散热格栅、发动机舱盖上的V型棱线……,毕竟有着7年的合作,海马3在有意无意间显露出一些马自达风格并不奇怪,不过这次的模仿还是显得有些彻底,一个新兴的品牌不仅需要活力,更需要自己的个性。
海马3
海马3外形总有些熟悉
H1虽然是全新平台,但海马3的各个尺寸却与323的平台有些重叠,因此技术级别的提升并没有带动海马3空间水平的更进一步。好在对于家用轿车来说2 607 mm的轴距还算够用,后排乘客并不会在膝部空间上遇到太多麻烦,压力主要来自于头部,优美的车顶弧线和大倾角的C柱是令“大块头”乘客感到局促的主要原因。驾驶者才是真正被海马3照顾的对象,8方向调节的座椅除了能让你找到最满意的驾驶姿势,提供不错的包裹性之外,豪华版厚实的坐垫更是会受到前排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