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经济学家:川普自行其是,现在正是中国的机会
日期: 2025/04/23 12:06
新闻来源: 直新闻

“特朗普关税”造成的破坏仍在持续,宛如一辆失控的推土机,肆意轧过通往各大经济体的马路。舆论也在推测,特朗普非理性的关税政策背后是否存在“理性的计算”?制造业回流美国到底是特朗普真实的目标,还是根本经不起仔细推敲的借口?特朗普是否真的清楚这一切的代价到底是什么?如果说,一切博弈的终点都是一张谈判桌,那么属于中美的谈判窗口会在何时出现?带着一系列疑问,直新闻高级记者、《直播港澳台》主编朱恩地与知名经济学家金刻羽教授相约云端,以《关税风云》为名,续写专栏。

提及金刻羽,2018年的达沃斯论坛无疑是高光时刻,彼时的她在台上与时任美国财长姆努钦有过一场精彩交锋。姆努钦捍卫美元霸权,唠的依然是“世人持有美元是对美国金融体系与政治制度的信心”那套嗑。金刻羽却认为,“美元的地位主要因为此前缺少替代品罢了”。7年之后,这场争论的胜负以雄辩之姿越发明朗,谁说真理一定掌握在美国人手中?

金刻羽1982年出生在北京,2004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5年后取得哈佛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等机构。如今的她已是英国伦敦政经学院终身教授,向更多的学子们讲授国际宏观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往来于中外之间,逡巡于行业之中,金刻羽既是学人也是局内人。关税战当下,不妨听听这位经济才女有何观瞻。

以下是专访实录。

直新闻:中方已经祭出了一系列的反制的措施。但是在美国威胁说对我们的关税要加到至多245%以后,我们就说这是一个数字游戏,我们也不予理会了。您怎么来看中方最近的这一系列的态度?

金刻羽:2018年以后,我们在跟特朗普的团队第一次谈判的时候就发现,必须让美国感觉到反制的痛感才会有作用。当时是给大豆加了25%的关税,使得很多农业对特朗普有了很大的反抗,才促使第一阶段的谈判才能够形成。

所以基于我们的经验,一定要让美国这边也能够感受到痛。而且所有关税压力不能只是中国的这些企业承担,而是美国企业也要开始能够感觉到这种压力,才有可能在谈判桌上传递出我们有一个比较强的力度。

实际上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看到,有美国人说圣诞节没法过了,没有中国的东西了,老百姓要受苦了,很多的企业根本就没法做正常的这些业务了,因为很多零部件都是中国的。从中方来看,实际上这个反应应该是见效比较快的,能够让特朗普重新思考决定。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反制政策虽然有一些风险,但总体来说这样应对特朗普还是正确的。而且中方这边有理,所以全球各国也支持中国的这种做法。

直新闻:您刚刚也说,希望特朗普能回归理性,您觉得美国经历过我们的反制,以及他们自己市场的一些动荡,什么时候才会回归理性?

金刻羽:现在国外有一个笑话,就是特朗普的关税就好比是一个不亮的灯,有人说不如就让他去打开试试,能不能亮。对政策的检验也是这个道理,试一试就知道了。当然这个完全是一个玩笑话,但是我们很快就看到它产生的巨大变化与后果。所以说无论是美国内部的政界,还有很多的华尔街人士以及商界都给特朗普施加很大的压力。美国的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也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理性的人,也开始做更重要的决策了。所以我觉得在下面几个月,就应该能看到有一些趋稳的调整。

直新闻:您觉得什么时候我们中美可以坐上谈判桌?这个时机什么时候会比较成熟?

金刻羽:首先跟中国谈判在美国人眼里肯定是最复杂最漫长的,跟其他的国家是不一样的。美国能够跟其他的国家通过谈判达成一致的协议,相对来说比中国要简单,要快得很多。中美双方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估计在近期阶段可能不会有很明显的一些结果。但是我觉得走向谈判应该会在不久的将来发生。

直新闻:中美双方各自都有哪些“牌”呢?

金刻羽:首先我觉得特朗普的商业逻辑还是比较简单的,他就是希望减少美国对中国的逆差,也就是说中国需要买更多的东西,但实际上中国现在买美国的东西,主要也就是农产品和能源方面。在这些商品方面,中国很容易就可以转向其他的市场,比如说巴西,比如说其他的中东国家来购买能源,所以中国对此依赖性并不是很强。不像是中国给美国出口的这些零部件中间产品,性价比很高,那么要去替代它还是比较困难的,或者需要一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成本。所以说,美国对中国的依赖要更多一些。

但是实际上“特朗普关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问题,也很难解决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因为实际上最终原因还是美国国内经济的问题。美国的财政赤字这些年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贸易逆差也会随之增大。除非美国人储蓄更多、花的钱更少,而中国花的钱更多、储蓄更少,否则是很难改变双方之间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直新闻高级记者、《直播港澳台》主编朱恩地

直新闻:现在也有很多讨论,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是不会让制造业回流到美国去,它其实是很难的。您认为特朗普清楚这一点仅仅是找个借口打个旗号,还是说他真的自信能让制造业回流美国?

金刻羽:特朗普不是自己都说了,“字典里头最美的一个词就是关税”,这也是他最爱的一个字。特朗普本身是对制造业“情有独钟”的。

他认为关税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不光是贸易问题,关税就是一个武器。然后他不管在任何问题上跟世界上任何的一个国家有了冲突,都可以拿着关税作为一个武器来增加自己的施压力度,这就是他个人的看法。当然了,有很多的经济学家掷地有声地说过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不可能解决美国的逆差问题,也不可能把制造业带回美国。

但是我也在想,特朗普祭出“对等关税”不一定只是为了要振兴美国的制造业考虑的,他恐怕也非常清楚,关税战有可能会给美国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可是为什么他还要这样做?恐怕就是想为了让关税去负面地影响他人、其他的国家,这跟20世纪的全球化概念是完全相反的。当时只要我好了你也可以好,大家都好了。现在是反过来,你好了我不干,我使用关税工具是为了让你更不好。已经从一个“共赢逻辑”变成了“竞争逻辑”,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我觉得这是现在特朗普代表的一帮美国政界人士的一个新想法。

直新闻:其实就是我们之前说的,特朗普现在他所持有的想法就是宁愿自损八百也要伤敌一千。他对欧洲日本这些盟国也是重拳出击,而且特朗普还希望他们可以跟中国“脱钩”来赢得跟美国谈判的资格。同时,欧洲和日本现在也是在积极转向中国,多元化自己的贸易伙伴。您怎么来看美国这些盟友的立场松动呢?

金刻羽:我觉得现在是中国一个非常大的机会,一个近10年甚至15年来都没有的机会。不管是在产业链还是在贸易,甚至是在全球金融的地位,中国都有一个非常大的机会。现在大家对美元不看好,对美国的国债也不看好,它已经不是之前的这种公认的所谓“安全资产”了。为什么国际资本最近对中国国债有那么大的胃口?因为大家都在寻找长期稳定安全的资产,实际上中国是有能力给全球提供这些产品,提供这种长期稳定性的。

尤其因为特朗普的出现,基于传统地缘政治理念形成的所谓盟友已经不成立了,局势正在慢慢起变化。

实际上在几年前,或许我们还为中国自己的这种科技发展以及对美国过度的依赖有所担忧,但是现在大可不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强国战略,比如说韩国或者日本,已经很明显的展现出它们不会只跟美国站队。

就在今年的3月,中日韩外长会、经贸部长会议先后举行,充分表明哪怕是在半导体方面,中国韩国跟日本都要进一步合作,促使这个事情的发生,恐怕要“感谢”特朗普。包括中国跟欧洲的关系也有很大的改善,在电动汽车方面取得的一些突破,也正是反映,大家都要反抗美国的霸凌行径。充分表现全球对美国的这种做法是一致反抗的。

现在,中国在全球贸易产业科技上形成了一个长期的稳定轴,美国反而跌入了短期主义,变得更封闭,那么这个是给中国的一个巨大机会。

那么我们也看到了在东南亚方向,前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那边访问,也显示出中国对全球贸易是非常开放的,我们会进一步开放。现在很多的谈判,包括在RCEP内,54个行业都会实行零关税,中国会对发展中国家实行零关税等等。美国做的是跟我们正好相反的,美国筑起一面巨大的墙围堵大家,中国是变得越来越开放,这就是中国的机会。

直新闻:我想顺着这个问题问一下,因为中欧投资协定之前已经暂停了,现在会不会是重启的好契机?

金刻羽:这是一个机会。最近欧洲有很多的高级领导访华,西班牙首相也一起到中国来谈判。欧洲许多国家都说我们要重新考虑对华政策,所以我觉得很多过去没有完全做成的事情,可以开始重新考虑,包括中英之间的关系也比前几年要好得很多。前几个月英国的财政部长访华,也跟中方谈定了三十几个大的项目,我觉得这个都是在推动中欧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直新闻:前不久中国披露第一季度的GDP增长率是5.4%,出口增长了6.9%,您怎么来看中国一季度的经济的表现?特别是在现在关税战的背景下。

金刻羽:我觉得中国经济已经很明显走出了低谷。房地产的调整周期是需要时间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调整过程可能需要3到5年,那么几年过去了,能看到我们在金融在经济领域也逐渐稳定了。

而且前一个季度采取大力的财政刺激和消费刺激政策,也在陆续收获成果。当然了,中国目前还有一些更深的结构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深层改革要配合短期的周期性调整,才能进一步使得中国经济的上升空间进一步释放。比如说养老问题,比如说社会的保障问题,还有大量人口在农村,包括一些低收入家庭,都需要得到更好的解决。我认为信心是在慢慢恢复的。

从国外到国内,我认为国际观察中国的视角也在发生变化。首先外国投资人现在对中国非常感兴趣,一个是DeepSeek的出现完全推翻了他们几年前对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些判断,外国投资者慢慢变转向对华乐观。一些人去年还在说“没法投资中国”,今年就变成问“我们该投哪”,这是对中国信心的大大增强。

当然另一个背景是,他们把资本要从美国部分抽回来,无论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还是对美国经济金融的预期,现在看上去都比之前的风险高很多。

最近我也看到,外界对中国国债的需求和对中国的投资也在快速增大。去年我们在达沃斯也深深地感受到,不管是欧洲还是全球很多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也有相当大的改变与提升,中国又变成了他们非常关注的投资对象。

直新闻:您提到短期会有一些增量的政策,因为毕竟现在我们也面对这种国际环境,您觉得这些政策,大概会在什么样的时候出台?会聚焦在哪些方面?

金刻羽:我们现在谈论的“特朗普冲击”,是对欧洲的冲击,对一系列小国的冲击,对中国也是一种冲击。我们的政府为了应对这些关税问题,可能不一定要采取人民币贬值的办法,或是聚焦在对等关税报复性的措施上,而是大力投入国内经济的刺激,把经济政策聚焦在提升国内的需求端。

现在我们也看到,中央很多的政策是从供给端转成需求端,也体现在消费场景。因为美国的确让我们实实在在认识到,只靠出口是不行的。而且以后也不光是美国对中国采取保护主义措施,还有很多其他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电池上可能会采取保护政策,这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压力。

所以我们目前最主要的出路就是扩大内需。

现在的政策不管是财政还是宏观政策还是专项的政策,肯定要体现在怎么扩大需求端。但是需求端也不是那么简单地就能解决的。我觉得短期来看,这种周期性的不确定性,是导致老百姓储蓄增加的原因。长期来看还是有一些需要改革的地方,比如提升社会保障等等的问题。

基于中国公布的数据,实际上我们依赖出口来拉动经济的比重已经小了许多,贸易占GDP的比重一直在往下走。现在中国已经是大型经济体,比如说欧洲和美国这类比较富有的经济体,他们主要是靠内需拉动,实际上这个已经是2008年以后的大趋势。这恐怕跟地缘政治无关,这也跟美国无关,这本来就是会在中国发生的正常经济成长。只是在短期内,中国要加大内需对经济增速的贡献。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9/21108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