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全球减排为何知易行难
日期: 2009/12/20 15:52
中文导报时评 作者 申文

全球气候变化条约第15次缔约国会议(COP15),在丹麦哥本哈根经历了两个星期的争吵、摊牌与博弈,始于勃勃雄心,终于意兴阑珊。峰会最后以近乎“零”的效果而曲终人散,以一纸没有约束力的政治协议了事,而让全球关注的各国减排义务付之阙如。

COP15汇集了全球193个国家的首脑和代表参加,受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各主要国家领导人纷纷登台陈情,既要做出支持减排温室气体、心系人类未来的政治姿态,又要为维护本国的经济增长和排放权利而据理力争,其结果不免在环保上好话说尽,在减排上原地踏步。

本次由全世界兴师动众而勉强达成的政治协议规定:全球气温上升必须抑制在2度以下成为共识;发达国家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必须数字化;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情况需要每两年汇总一次,作为接受国际支援的依据;发达国家为支援发展中国家减排,到2012年每年提供100亿美元,到2020年扩大为1000亿美元。

哥本哈根大会一直得到全世界高度期待,被视为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的历史瞬间。这意味着,人类对于气候温暖化的灾难性后果已有共识,并清楚认识到回避灾难唯一可行的方法只有靠人类自身努力、自主减排、自我拯救。但即使这样,哥本哈根大会依然充满了阴谋和陷阱,出现了旁观者和搅局人。如果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时段历史眼光来考量,哥本哈根大会令人失望地展现出人类自私的本性,全球减排的知易行难在极大程度上将使环境和生态继续恶化,也使将人类为之付出更大代价。

全球减排之所以知易行难,其根本原因在于环保减排不是一项技术问题,而是一种政治承诺。政治的本质,就是利益掐算和权力争夺,是非包容性的,是你死我活的,是排斥道德感化与情感共鸣的。所以,发达国家希望退掉《京都议定书》约定的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家则视生存权和发展权高于减排义务;所以,图瓦鲁少女对于祖辈生活的美丽岛国即将遭到海水灭顶之灾的悲情陈述,感动了民间人士,感动了全球媒体,却感动不了政治家;感动得了作为个人的各国领导人,却感动不了国家、政治团体、经济势力的代言人。

如果说,技术问题可以靠共享去克服,资金问题可以靠协调去解决,那么政治往往是口号多于行动,政治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妥协。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责任和义务方面各执己见,根本看不到妥协的苗头、看不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可能性,这使得哥本哈根大会的失败早已注定。

冷战结束后,世界性的东西政治壁垒被打破,全球的经济贸易、金融市场迅速走向一体化,与之相伴的环境变化、气候变暖也成为全球性问题。然而,全球化问题遭遇到本土化政治,却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矛盾。席卷世界的华尔街金融风暴之所以发生,就是金融全球化与货币政策本土化矛盾的激化;气候温暖化之所以持续,也是全球减排框架与政治利益本土化矛盾的对立。尽管世界各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人类要在全球化社会中解决矛盾、克服困难,光靠一、两个国家的力量已无能为力,亟需改革那些本土化倾向严重的金融体系、主权货币、资源分配,乃至政治构架,从而形成全球化新结构。但对于缺乏妥协精神和智慧的政治家来说,需要付出的代价和时间令人生畏。不知道在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过程中,上帝是否还会给人类足够多的拖延时间。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碳排放量数一数二的大国,两者合计占全球总排放量超过40%。中美两国理应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身体力行,表率世界,但事实表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并没有太多作为,更不愿被任何条约和目标捆住手脚。哥本哈根大会原定目标是达成全球减排新的政治协议和目标框架,但最终却让位给回避谈判决裂和减排框架的崩溃。这显示哥本哈根大会的雄心勃勃是一种虚张声势,全世界团结起来对抗气候温暖化以达成共赢的美好理想,又一次被埋没在人类社会内斗的历史泥沼中,难以付诸行动。

万众瞩目的哥本哈根大会欲以环境和气候为契机,达成全球政治新框架、树立全球合作新典范的努力功亏一篑。温室气体还在上升,政治家们纷纷撤离,留给世界的是望洋兴叹,还有人类对自身的失望和绝望。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9/11680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