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在日华人犯罪问题何以如此严重
日期: 2009/06/08 18:09 评分: 8.00/5

  随着中日两国交往日益紧密,大量中国人到日本留学就业,促进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与此同时,在日本的一些中国人盗抢、诈骗、杀人等各种刑事犯罪频繁发生、触目惊心,而这些恶性事件却很少为国内的中国人所知,主要源于国内媒体很少报道,却只愿意渲染日本人的错误和罪恶。这种单向的不对称了解导致了一旦日本稍有错误,国人的仇日心理就越发强烈,难以客观看待日本和国人自身,更难以改正自己的错误。

  1995、1996年,日本发生一系列商店被盗案件,约几十万美元商品被盗,被列为日本第一号盗窍大案,4年后中国首犯在上海被抓。

  2002年1月,有“中国留学生之父”称誉的吉野谕死在被他当作亲生儿子的4名中国留学生手下。

  2003年6月19日,中国留学生杨宁、王亮和魏巍在福冈杀害松本一家四口,劫取4万日元,并将其身体绑上铁块和哑铃,沉入大海。此案引起了中日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6年2月17日,中国在日女性郑永善将5岁的幼儿园园童武友若奈和佐野迅在车内杀死。此案在日本社会和华人社区引起强烈反响,旅日华人的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一时成为话题。

  据日本法务省和东京都警视厅等统计,2003年,日本的外国刑事犯罪者2500名,其中80%是中国人。遣返中国人12382名,高居被遣返外国人第一位,比2002 年约增加了33%。外国人犯罪是日本人犯罪的4倍,而中国人犯罪又是其它外国人犯罪的两倍,犯罪比例远高于中国人占在日外国人的比例。

  日本警察厅资料表明,2008年,日本抓捕违法犯罪者13872人,其中中国人为4856人,高居第一。资料还显示,犯罪之后逃到日本国外的外国人涉嫌犯总共有633人,其中中国人有287人,数量最多。非法滞留人员中国大陆约1.8万人,台湾地区约5千人。

  2009年春,在日本的中国人又出现多起刑事犯罪案件。两名中国青年闯入便利店抢劫现金并殴打店员,涉嫌抢劫致伤。3月3日,一拉面店老板被中国人刺死一案开庭审理。与此同时,日方起诉9名涉嫌走私大量冰毒的中国人。

  究其中国人在日本犯罪案件过多的原因,源于两国国民在民族性格和文化上存在的显著差异,赴日个别中国人素质欠佳、品质恶劣。而日本不主张过多接纳外来移民,个别日本人利用语言学校、担保等攥钱,厌恶歧视排外,苛刻挑剔不符合日本人标准的外国人,导致许多中国人难以融入日本社会,就业困难,生活拮据,有严重的挫折感,助长了犯罪行为的发生,比如冒充日本人行骗走私,装和尚化缘,办假护照,盗打投币电话,放蟑螂敲诈饭店。

  有的中国人这样辩解,是中国赴日人员过多、日本风水不好导致了中国人的犯罪,“入乡随俗”、“橘生淮则为枳”。仿佛在中国本土,中国外地人到异乡从不犯罪。某中国盗窃团伙在接受日本警方审讯时候,竟然“机智”地这样回答:“你们日本人在侵略中国的时候抢了我们那么多东西,我们在日本偷那么一点不算什么。”这种辩护不仅无助于赦免,反而效果不佳,授人以柄。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当中国人谴责日本侵略和屠杀行径之时,网上和民间却盛行对日本的仇恨情绪宣泄,甚至扬言发动“东京大屠杀”。而中国人在日本犯罪行为的蔓延和这种仇日情绪也不无关系。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日本只愿意关注中国人犯罪问题,部分媒体还就此渲染妖魔化。2000年朱镕基总理访日,日本人也对他提及中国人犯罪问题。日本把0.4%的在日中国人犯罪作为治安恶化的主要原因,在打击犯罪活动时,有的政策专门针对中国人,严格控制中国人入境。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曾经放言:“中国人的体内流着犯罪的DNA。”东京大学教授酒井信彦等人公然打出“中国人滚回去”的标语。

  与中国人犯罪在日本被广泛宣传相比,中国媒体则较少报道或不予关注、轻描淡写,较少反省和谴责之意。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中国人很少了解,却只愿意一味仇恨日本人,甚至把人世间的所有罪恶都嫁祸于日本。很显然,如果日本人在中国这样犯罪,无疑更会使中国人在历史问题以外,加剧对现实日本的仇恨情绪,并强化认定日本人“残忍”“变态”,甚至导致反日行动急剧反弹。

  中国驻日本使馆黄星原参赞曾表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中国人在任何国家、因任何原因、以任何形式和名目进行犯罪活动,要求严格遵守驻在国的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维护整体形象。中国公安部还成立了驻日使馆警务组,打击中国人犯罪活动。

  当然,也不能因为少数中国人犯罪否定大多数在日中国人的纯洁性,他们用聪明才智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媒体和民众也不能因为日本的历史问题,而忽略了对中国人犯罪的报道和反省。就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而言,任何形式的犯罪行为都不应该被有意掩饰和忽略,不应该被放纵和姑息,不论其针对日本人还是中国人,这样才有助于塑造中国人新的形象和内涵,促进中日关系走向良性发展。

  作者:战涵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9/10623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