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周日现身2009年北京国际长跑节,收获了数千体育迷的欢呼。现场热烈的气氛与刘翔在网络上的遭遇形成了鲜明对比。自从他去年8月18日奥运退赛后,随便在网上点开一条有关刘翔的新闻,毫不夸张地说,后面的跟贴评论大多数都是对刘翔的攻击、嘲讽甚至谩骂。网民怨恨刘翔的主要理由似乎是,你平时吃着国家的,花着国家的,到关键时刻却“诈伤”退赛,你对不起纳税人!
但这个理由很难成立。首先,刘翔作为一个有权决定自己行为的人,他即使真是因为觉得赢不了对手而以伤病为由退赛,这也是他作为一名运动员的权利,别人无权剥夺。其次,刘翔并不欠纳税人的钱。他这几年的广告收入据说至少两个亿,其中一半要上交田管中心,即国家,剩下的那部分还要纳税,也就是说,他这几年至少给国家贡献了一亿多元的收入,绝对超过他练体育以来国家在他身上的投资。而刘翔的赞助商主要是可口可乐等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他们出大价钱请刘翔作广告是看中了他的超高人气,并非迫于压力在完成什么“政治任务”,他们出的钱和纳税人无关。
一个挺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就有那么多的网民“想不明白”?不客气地说,这些人多数恐怕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们骂刘翔的真正动因是嫉妒。你那么优秀、那么帅,还那么有钱,好事全让你占了,让我们这些“青蛙”怎么活!刘翔退赛正好给这些人发泄心中怨气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近年来中国网络上的“戾气”很重,这反映了网民中广泛存在的挫折感和屈辱感。这种情感一方面要归因于百姓的尊严和权益得不到尊重和保护,政府应该深思;另一方面则要怪部分网民的心态有问题,这些人迟迟摆脱不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维,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世界银行研究中国贫困问题后得出结论说,贫困与教育水平低的关联度最大。那些在网上大骂刘翔的人或许不少都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也许没能力意识到,这种让自己阴暗心理在网络上过分膨胀的行为恰恰在直接削弱自己的话语权。看到刘翔伤愈复出受到的热捧,赞助商还能轻信网络民意的准确性吗?在中国这样一个民意表达渠道不通畅的国家,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网络民意正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哪一天政府甚至中立的研究机构都得出了“网络民意不可靠”的结论,最受伤害的会是谁?但愿刘翔的这一巴掌能让部分网民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