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新闻网
北京官方的这种担心其实多馀。事实证明,在政治舞台上,习近平是个很好的本色演员,一切都是他个人特质的自然体现,没有矫揉造作,也没有逢场作戏的感觉
习近平见习塑身之旅
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六月中下旬开始在国际外交舞台亮相,以九天时间访问了东北亚和西南亚五国。这是习近平就任中共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的首次外访,被认为是这位中共第五代领军人物在国际舞台的见习之旅,举手投足,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聚光灯下,国际社会和海内外华人也开始了对这位未来中共新一代领袖巨细无遗的观察,更要透过对习近平的观察,捕捉未来中国的可能走向。
因此,习近平要向国际社会和全球华人展现什麽样的形象?表现出什麽样的个人风格?其实远比他要在访问的五国中谈什麽内容,或达到什麽目的都更加重要。毕竟,习近平首次访问的五个亚洲国家,都与中国无明显外交摩擦,而其中朝鲜、沙特两国又在中国的政经外交中颇具分量,习的访问更多是带有亲善性质,比起对欧美国家访问的任务性质,可能显得较为单纯。
政治舞台的本色演员
习近平是应朝鲜党和政府、蒙古国政府、沙特阿拉伯王国王储苏尔坦、卡塔尔国王储塔米姆、也门共和国副总统哈迪邀请,於6月17日上午乘波音747专机离开北京,开始对上述五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陪同习近平出访的中共高官基本上都是副职,包括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中联部副部长刘洪才、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等,说明这次出访的友好亲善背景和政治考虑。
显然,与中国领导人出访的常规安排有些不同,习近平这次出访安排,显得颇为低调,直到动身前差不多半个月左右,才由官方公开宣布,并由香港政府新闻处通知香港媒体报名随访,和胡锦涛、温家宝以及之前曾庆红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前提早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宣布,并透过香港政府新闻处预先通知媒体报名采访有所差别,足见当局对习副主席此次出访安排的谨慎,更对是否邀请香港媒体随访有所犹豫。毕竟有境外媒体随访,可能会给这次见习之旅带来不便,因为还是内外有别,万一让香港媒体捕捉到什麽有损习形象的镜头,那是官方不愿见到的。
但北京官方的这种担心其实多馀。事实证明,在政治舞台上,习近平是个很好的本色演员,一切都是他个人特质的自然体现,没有矫揉造作,也没有逢场作戏的感觉。对五国的访问一圈下来,习近平的表现令挑剔的国际媒体找不出任何毛病:无论与北韩领袖金正日握手言谈,还是会见沙特国王谈两国友好,或是在国际石油峰会上讲话,以及与香港记者交谈回答问题,他自然大方,不卑不亢,态度沈稳友好,微笑自然,言谈举止分寸拿捏得当,展现了宽厚沈稳诚恳开明的形象。
记者可以到他宿舍聊天
事实上,习近平不怕记者,对媒体友好,与记者有共同语言,并在记者圈广结善缘。早在二十多年前他担任厦门副市长时,记者可以到他居住的单身宿舍聊天;他还在福建省长任内,透过福建外宣办主任宋闽旺安排香港记者对他的访问帮福建省公关,不巧因为其父亲习仲勋病危临时取消,他还为此表示抱歉;从2003年开始,他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不定期在《浙江日报》以笔名“哲欣”(浙江新人之意谐音)发表专栏。
据称习近平的这些四、五百字的专栏文章,不但显示了他的文字水平,也展现了他的为官之道。比如《追求“慎独”的高境界》一文,就引《礼记》之句,强调官员要“慎独”,“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并解释说这样做需要“珍惜个人的政治生命,以形成内在的‘定力’”。被认为是习近平本人为官之道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与金正日见面,被认为言谈举止分寸拿捏得当。
习近平的这种风格,为他赢得了朋友,也为他在中共党内外获得了很好的风评。中共原中顾委秘书长李力安不久前在与一位学者谈话时无意中提到他对习近平的印象,透露了习近平的为人以及他为何脱颖而出的秘密。
今年已逾八十高龄的李力安原籍山西,曾在习近平父亲习仲勋原来工作的大西北地区工作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作为中共老资格的高级干部,李力安有一次作为“钦差大臣”到福建考察干部,是很多中共官员都想巴结的对象。当时,习近平还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李力安说,由於长期在习仲勋手下工作,习近平与他很熟,称呼他“李叔叔”。但他到福建之后,习没有主动来找他,只是当他通知习谈话时,习近平才来。他问习:“很多人都想见我,你喊我李叔叔,为什麽不主动来找我,来看我?”习回答:“你不叫我来,我不会主动来,我对所有的叔叔都是这样。”当李力安了解到习近平主动退了六十多万元的礼物后问他:“全省都没有人退,为什麽只有你退?你为什麽要退?”习近平回答:“退是应该的,我以为大家都退呢?”
这是中共老干部眼中朴实无华的习近平。他们认为他无可挑剔。而习近平就是用这样的本色,无需任何表演,就赢得了信任,赢得了党心,更在这次五国之行的外访中,为中国赢得了朋友,赢得了国际好评。
先访朝鲜是政治需要也是规矩
事实上,对於习近平的这次外访,中共有关部门经过了慎密考虑和安排。在访问的国家选择上,挑选了东北亚的朝鲜和蒙古,以及与之对称的西南亚国家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也门。前者关系到区域安全稳定,后者关系到中国的能源资源战略。
而从中朝关系的意识形态渊源、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政治基础、中国外交现状和东北亚目前形势等各方面看,习近平第一次出访的第一个国家选择朝鲜,更是有长远的战略考量。
首先,这是中朝两国互访的传统之一。这之前,中朝两国的新领导人出访,一般也都选择对方,先要去拜访一下老朋友老前辈。去年底刚刚退下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前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曾在2004年6月访问非洲时说过:你忘了老朋友,就没有新朋友。因此,先去拜访有着传统友好关系的朝鲜,即是规矩,也是尊重,更是应该的,是中共执政合法性的需要。
况且,从个人角度看,朝鲜对习近平并不陌生,而且更有着父辈的渊源。早在两年前,当他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以中共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团出访朝鲜等国,与朝鲜领导人有过交往。而更早前,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曾两次带领中共高层代表团访问过朝鲜,与金正日的父亲金日成有着较深的友情。
习仲勋在1982年秋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身份访问朝鲜。他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会见谈话,说明中朝关系和他们两人关系的密切程度。
习父与金日成对话内幕
据称谈话中,金日成曾“再三询问”习仲勋被迫害的经历,习仲勋相告:“我们21年没有见面了,中国有句俗话,‘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金日成说:“1962年你就出问题了。”习答:“在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上,因为一本书的问题,我就靠边站了。一直到1978年2月,几乎16年我没有工作。”金说:“那你这段时间干什麽啦?”习仲勋不愿再谈,委婉地说:“说来话长,都是过去的事了,可以不谈了。”
但金日成仍穷问不舍:“我乐意知道你的情况,你还是谈谈吧!”於是习仲勋从接受审查谈起,说到下放到矿山机器厂当厂长、又被红卫兵“揪”到西安批斗,在北京监护8年,再下放洛阳的经历。习仲勋说:“我那时已经是‘死老虎’但还是照样被批斗。‘文革’恶果很大,不仅伤害了我们自己,也伤害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金日成说:“你的身体很好,红光满面。”习仲勋说:“我在洛阳时,既不是党员,又没有工作,但可以和工人农民接触,同他们交朋友,说心里话,没有精神负担,每天早晨五点起床,然后跑步到七点半,每次跑十八华里,风雨无阻,这是那时坚持锻炼的效果。恢复工作以后,就没有条件这样做了。”
六年之后的1988年,习仲勋再次以副委员长身份率领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於7月8日至15日对朝鲜进行了友好访问。金日成主席在清津会见并宴请了习仲勋和代表团全体成员,进行了“十分亲切友好的谈话”。
政经穷富兼顾广结善缘
事隔二十年之后,已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的习近平,踏着其父的脚印访问朝鲜,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见面时,是否回忆父辈当年的友谊不得而知,但中朝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从习近平这次出访顺序这面镜子,已经一目了然。
习近平在到达平壤时发表书面讲话,代表中国党、政府和人民向朝方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他说,中朝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不断巩固和发展中朝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中方愿同朝方一道,不断深化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为本地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之后,习近平到了东北亚的另一个邻国蒙古,也在到达后在机场发表的书面讲话中强调,中蒙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同为东北亚重要国家,中蒙关系发展不仅符合双方根本利益,也有利於本地区和平与发展。
在强调了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之后,习近平掉头飞向对角线的西南亚,开始了对三个阿拉伯国家的敦睦访问,话题也转向了能源和经济合作,透露了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的中国外交务实性格,政经兼顾,东西兼顾,穷富兼顾,广结善缘,也让国际社会和全球华人有机会目睹和检验中国下一代领袖习近平的外交风格。
北京官方的这种担心其实多馀。事实证明,在政治舞台上,习近平是个很好的本色演员,一切都是他个人特质的自然体现,没有矫揉造作,也没有逢场作戏的感觉
习近平见习塑身之旅
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六月中下旬开始在国际外交舞台亮相,以九天时间访问了东北亚和西南亚五国。这是习近平就任中共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的首次外访,被认为是这位中共第五代领军人物在国际舞台的见习之旅,举手投足,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聚光灯下,国际社会和海内外华人也开始了对这位未来中共新一代领袖巨细无遗的观察,更要透过对习近平的观察,捕捉未来中国的可能走向。
因此,习近平要向国际社会和全球华人展现什麽样的形象?表现出什麽样的个人风格?其实远比他要在访问的五国中谈什麽内容,或达到什麽目的都更加重要。毕竟,习近平首次访问的五个亚洲国家,都与中国无明显外交摩擦,而其中朝鲜、沙特两国又在中国的政经外交中颇具分量,习的访问更多是带有亲善性质,比起对欧美国家访问的任务性质,可能显得较为单纯。
政治舞台的本色演员
习近平是应朝鲜党和政府、蒙古国政府、沙特阿拉伯王国王储苏尔坦、卡塔尔国王储塔米姆、也门共和国副总统哈迪邀请,於6月17日上午乘波音747专机离开北京,开始对上述五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陪同习近平出访的中共高官基本上都是副职,包括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中联部副部长刘洪才、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等,说明这次出访的友好亲善背景和政治考虑。
显然,与中国领导人出访的常规安排有些不同,习近平这次出访安排,显得颇为低调,直到动身前差不多半个月左右,才由官方公开宣布,并由香港政府新闻处通知香港媒体报名随访,和胡锦涛、温家宝以及之前曾庆红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前提早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宣布,并透过香港政府新闻处预先通知媒体报名采访有所差别,足见当局对习副主席此次出访安排的谨慎,更对是否邀请香港媒体随访有所犹豫。毕竟有境外媒体随访,可能会给这次见习之旅带来不便,因为还是内外有别,万一让香港媒体捕捉到什麽有损习形象的镜头,那是官方不愿见到的。
但北京官方的这种担心其实多馀。事实证明,在政治舞台上,习近平是个很好的本色演员,一切都是他个人特质的自然体现,没有矫揉造作,也没有逢场作戏的感觉。对五国的访问一圈下来,习近平的表现令挑剔的国际媒体找不出任何毛病:无论与北韩领袖金正日握手言谈,还是会见沙特国王谈两国友好,或是在国际石油峰会上讲话,以及与香港记者交谈回答问题,他自然大方,不卑不亢,态度沈稳友好,微笑自然,言谈举止分寸拿捏得当,展现了宽厚沈稳诚恳开明的形象。
记者可以到他宿舍聊天
事实上,习近平不怕记者,对媒体友好,与记者有共同语言,并在记者圈广结善缘。早在二十多年前他担任厦门副市长时,记者可以到他居住的单身宿舍聊天;他还在福建省长任内,透过福建外宣办主任宋闽旺安排香港记者对他的访问帮福建省公关,不巧因为其父亲习仲勋病危临时取消,他还为此表示抱歉;从2003年开始,他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不定期在《浙江日报》以笔名“哲欣”(浙江新人之意谐音)发表专栏。
据称习近平的这些四、五百字的专栏文章,不但显示了他的文字水平,也展现了他的为官之道。比如《追求“慎独”的高境界》一文,就引《礼记》之句,强调官员要“慎独”,“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并解释说这样做需要“珍惜个人的政治生命,以形成内在的‘定力’”。被认为是习近平本人为官之道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与金正日见面,被认为言谈举止分寸拿捏得当。
习近平的这种风格,为他赢得了朋友,也为他在中共党内外获得了很好的风评。中共原中顾委秘书长李力安不久前在与一位学者谈话时无意中提到他对习近平的印象,透露了习近平的为人以及他为何脱颖而出的秘密。
今年已逾八十高龄的李力安原籍山西,曾在习近平父亲习仲勋原来工作的大西北地区工作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作为中共老资格的高级干部,李力安有一次作为“钦差大臣”到福建考察干部,是很多中共官员都想巴结的对象。当时,习近平还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李力安说,由於长期在习仲勋手下工作,习近平与他很熟,称呼他“李叔叔”。但他到福建之后,习没有主动来找他,只是当他通知习谈话时,习近平才来。他问习:“很多人都想见我,你喊我李叔叔,为什麽不主动来找我,来看我?”习回答:“你不叫我来,我不会主动来,我对所有的叔叔都是这样。”当李力安了解到习近平主动退了六十多万元的礼物后问他:“全省都没有人退,为什麽只有你退?你为什麽要退?”习近平回答:“退是应该的,我以为大家都退呢?”
这是中共老干部眼中朴实无华的习近平。他们认为他无可挑剔。而习近平就是用这样的本色,无需任何表演,就赢得了信任,赢得了党心,更在这次五国之行的外访中,为中国赢得了朋友,赢得了国际好评。
先访朝鲜是政治需要也是规矩
事实上,对於习近平的这次外访,中共有关部门经过了慎密考虑和安排。在访问的国家选择上,挑选了东北亚的朝鲜和蒙古,以及与之对称的西南亚国家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也门。前者关系到区域安全稳定,后者关系到中国的能源资源战略。
而从中朝关系的意识形态渊源、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政治基础、中国外交现状和东北亚目前形势等各方面看,习近平第一次出访的第一个国家选择朝鲜,更是有长远的战略考量。
首先,这是中朝两国互访的传统之一。这之前,中朝两国的新领导人出访,一般也都选择对方,先要去拜访一下老朋友老前辈。去年底刚刚退下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前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曾在2004年6月访问非洲时说过:你忘了老朋友,就没有新朋友。因此,先去拜访有着传统友好关系的朝鲜,即是规矩,也是尊重,更是应该的,是中共执政合法性的需要。
况且,从个人角度看,朝鲜对习近平并不陌生,而且更有着父辈的渊源。早在两年前,当他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以中共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团出访朝鲜等国,与朝鲜领导人有过交往。而更早前,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曾两次带领中共高层代表团访问过朝鲜,与金正日的父亲金日成有着较深的友情。
习仲勋在1982年秋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身份访问朝鲜。他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会见谈话,说明中朝关系和他们两人关系的密切程度。
习父与金日成对话内幕
据称谈话中,金日成曾“再三询问”习仲勋被迫害的经历,习仲勋相告:“我们21年没有见面了,中国有句俗话,‘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金日成说:“1962年你就出问题了。”习答:“在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上,因为一本书的问题,我就靠边站了。一直到1978年2月,几乎16年我没有工作。”金说:“那你这段时间干什麽啦?”习仲勋不愿再谈,委婉地说:“说来话长,都是过去的事了,可以不谈了。”
但金日成仍穷问不舍:“我乐意知道你的情况,你还是谈谈吧!”於是习仲勋从接受审查谈起,说到下放到矿山机器厂当厂长、又被红卫兵“揪”到西安批斗,在北京监护8年,再下放洛阳的经历。习仲勋说:“我那时已经是‘死老虎’但还是照样被批斗。‘文革’恶果很大,不仅伤害了我们自己,也伤害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金日成说:“你的身体很好,红光满面。”习仲勋说:“我在洛阳时,既不是党员,又没有工作,但可以和工人农民接触,同他们交朋友,说心里话,没有精神负担,每天早晨五点起床,然后跑步到七点半,每次跑十八华里,风雨无阻,这是那时坚持锻炼的效果。恢复工作以后,就没有条件这样做了。”
六年之后的1988年,习仲勋再次以副委员长身份率领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於7月8日至15日对朝鲜进行了友好访问。金日成主席在清津会见并宴请了习仲勋和代表团全体成员,进行了“十分亲切友好的谈话”。
政经穷富兼顾广结善缘
事隔二十年之后,已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的习近平,踏着其父的脚印访问朝鲜,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见面时,是否回忆父辈当年的友谊不得而知,但中朝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从习近平这次出访顺序这面镜子,已经一目了然。
习近平在到达平壤时发表书面讲话,代表中国党、政府和人民向朝方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他说,中朝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不断巩固和发展中朝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中方愿同朝方一道,不断深化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为本地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之后,习近平到了东北亚的另一个邻国蒙古,也在到达后在机场发表的书面讲话中强调,中蒙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同为东北亚重要国家,中蒙关系发展不仅符合双方根本利益,也有利於本地区和平与发展。
在强调了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之后,习近平掉头飞向对角线的西南亚,开始了对三个阿拉伯国家的敦睦访问,话题也转向了能源和经济合作,透露了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的中国外交务实性格,政经兼顾,东西兼顾,穷富兼顾,广结善缘,也让国际社会和全球华人有机会目睹和检验中国下一代领袖习近平的外交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