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论“东亚共同体”应该缓行
日期: 09年11月1期
■ 杜 平
纸上风云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的“东亚共同体”倡议,不仅引起了舆论的热烈讨论,而且还在近期举行的几场区域峰会上成为正式议题。在理论上,“东亚共同体”确实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概念,符合经济区域化的潮流,但笔者认为,本区域各国在实际操作层面不应草率附和、盲目追求。
  “东亚共同体”的概念来源于欧洲共同体或者欧洲联盟,其内涵自然也要照搬欧盟的经验和做法。以笔者多年的观察和体会,欧盟在总体上是成功的,但缺陷和弊端也很明显,以后还会不断暴露。鸠山之所以倡议建立“东亚共同体”,一些学界人士表现得也很热衷,显然是因为看到了欧盟的成功之处,而对欧盟所面对的诸多问题及其隐忧可能未有深刻认识。
  时机不成熟,应予以搁置
  有人认为鸠山提出这一倡议是出于内政考虑,甚至认为这是他上任之初的政治噱头,但笔者宁愿相信这是经过思考之后才提出的严肃课题。不过,从鸠山提出这一倡议的方式看,笔者觉得确实不够郑重其事。鸠山最初的想法是日中韩三国建立共同体,但在公开提出倡议之前,似乎并没有与这两国进行沟通和协商。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单方面抛出如此重要的倡议,难免使它们感到突兀和为难。这暴露出日本新政府在外交事务中还比较粗糙。从引起强烈反弹的“脱美入亚”表述中,也可看出这一点。
  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是否可行?这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这一倡议本身只是个宏大而虚空的概念,虽然出发点很好,但在现实中缺乏依托。因此,在当前区域整合的过程中,各国有必要暂时搁置不议,以便专心致志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为什么要予以搁置?原因很简单,就是具体落实这个构想的时机还不成熟。也就是说,在东亚地区,建立泛区域共同体的条件还不具备,也没有迫切的必要性。
  东亚地区还不具备哪些条件?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价值观等等方面,东亚各国,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所有国家,相互间的差异过大,也过于复杂。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些差异是无法通过任何一个区域机制予以缩小的,反而还会因区域机制的建立而变得尖锐,导致更多的利益摩擦。
  笔者所要强调的是,所有东亚国家,包括日本在内,目前都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去追求这一长远目标。
  日本的信念和决心不够
  先看日本。日本是东亚最大的经济体,又是“东亚共同体”的倡议国。按道理,它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带头推动这一目标是最起码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的,但它能否做到,是一个疑问。笔者不怀疑鸠山政府的意愿和诚意,但只有意愿和诚意是不够的,它必须对“东亚共同体”这个理想有不可动摇的信念,有义无反顾的决心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目前来看,日本还不具备这些。自二战以来,日本的外交政策对亚洲就没有亲近感,在国家身份定位上对亚洲也无归属感。对亚洲身份的认同感,是推动“东亚共同体”的精神动力,但日本的精神动力还不足。鸠山首相上台后,试图调整日本的外交战略,重新确定身份定位,但几十年的历史惯性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扭转;更何况,日本还没有形成“脱美入亚”的社会共识。
  作为“东亚共同体”的首倡者,日本应该扮演法国在欧洲所扮演的角色;日本历届政府应该像法国历届政府那样,始终不渝地推动区域联合进程。然而,至今为止的事实恰恰相反。日本的外交政策不能独立自主,过度依赖美国,与亚洲疏远太久,因此有“亚洲的英国”称谓。
  除此之外,即使鸠山政府执著于推动“东亚共同体”建设,但未来发生权力转移和政党轮替之后,难保不会出现政策的反复和逆转。日本对东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缺乏持久的政治保障。假若又得不到民意支持,鸠山政府的政策势必会受到更多干扰,其推动“东亚共同体”的热情、精力和动力就难以保持。
  中国未必觉得有迫切必要
  毫无疑问,鸠山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最主要的著眼点是中国。没有中国的全心参与,那就谈不上“东亚共同体”。鸠山首相提出这一倡议之后,中国当初也许有点摸不著头脑,但最后还是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其原因并非是一拍即合,而是因为鸠山对中国态度友好,不宜冷淡待之。
  中国是否真有意愿和决心去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笔者的感觉是“未必”。
  过去三十年,中国通过启动内在动力,借助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取得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最终使自己走到了全球经济秩序的中心位置,并且与美国和其他国家一起,开始探讨如何共同治理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问题,这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G2战略对话机制以及G20机制。中国不会放弃和排斥任何扩大区域合作的机会,但目前正是它在世界大舞台上大显身手的最适当时候,所以不会因为空泛的区域合作计划,而收窄其全球格局,降低其全球目标。
  “东亚共同体”是否会妨碍中国实施全球战略?应该说,任何区域性机制都有局限性和排他性,尽管它们都声称自己是开放的。以欧盟为例,其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很多双边合作事务,都受到欧盟政策和规定的约束与限制。对于中小国家来说,也许这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有全球战略雄心的大国而言,不免是一个包袱和累赘。
  法德等国之所以执著于欧洲一体化,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不能通过自身力量来追求全球性战略目标。中国不同,它无需借助区域结盟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因为其自身就拥有全球性影响力,可以单独追求更广泛的利益。只是从这个角度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对中国并没有太大吸引力。
  再从中国的发展战略来看,“东亚共同体”也不是非选不可的必由之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开始实质性转型,目标是以扩大内需来摆脱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旧模式,以最终达到经济上自成一体的境界。
  在人口、地域、市场潜力和劳动力资源上,中国超过所有欧盟国家的总和,而其内部发展程度的多元化和互补性也不在欧盟之下。概言之,中国可以通过自身的很多长处,来弥补自身的很多不足。中国当然需要借助外部优势来补充自己,但现在无需费力费神地另起炉灶,去设立一个前途未卜的“东亚共同体”。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4/11504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