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抗震救灾华人专家在行动
日期: 08年06月2期

 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 四川汶川5月12日发生8级大地震,震动了中国,也牵动著海外华人的心。在日华人各界迅速行动起来,举行义演义卖,展开捐款捐物,以各自可行的方式表达对灾区的慰问和支持。其中,由在日华人学者、专家组成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专家委员会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渠道,为灾区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及时提供了信息、建议、技术乃至规划方面的支持,贡献出在日华人的关怀。

  在日本,有100多位土木、建筑、桥梁、环境等专业的华人专家学者活跃在大学、研究所和公司等地。地震发生后,在中部日本新华侨华人会会长、名城大学教授葛汉彬倡议下,他们迅速行动起来,于5月15日在东京成立了四川汶川大地震专家委员会,由日本新华侨华人会会长、茨城大学教授吴智深任委员长,名城大学教授葛汉彬任秘书长。在中国大使馆科技处支持下,华人专家委员会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据了解,地震发生后第一阶段属于紧急救援时期。华人专家委员会在短短两三天内即收集、整理、翻译了日本有关人命救出和相关设备仪器的文字资料,提供给国内相关部门及救援队作参考。

  5月18日,专家委员会派遣名古屋工业大学副教授赵衍刚赶赴四川震灾现地。赵衍刚在汶川、北川地区参与了中国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的现场调查工作,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他于5月22日回到日本。

  华人专家委员会的几位代表迅速联络拜访了日本地震工程领域的知名教授和土木学会等行业学会、促成和参与了由土木学会、日本建筑学会、日本地盘工学会、日本地震工学会和日本地震学会等五大专业团体成立了四川大地震重建技术支援联席会议的工作。5月28日-6月1日,由日本土木学会前会长滨田政则教授领队,联席会议派出先遣队赴四川灾区实地考察。华人专家吴智深教授等作为主要成员深入现地,在进行灾害分析的同时,也详细了解了灾后重建的关键问题和现实需要。

  日本是灾害大国,也是防灾抗震体系完备的先进国家。华人专家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收集、调研、分析了日本在阪神大地震和中越大地震后预防次生灾害的最新资料。在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李光哲会长的支持下,迅速成立了由东京大学城市工程学科研究员孙立、法学部博士生蔡宁等50多人组成的翻译小组,由东京大学建筑系留学生、来自新疆的卡比担任组长。迄今,翻译小组已整理、译出了700多页日本有关防灾抗灾、减灾赈灾的第一手资料。他们一方面通过大使馆科技处随时发往中国科技部,另一方面也通过新侨会内部人员和渠道发往抗灾最前线。这些抗灾资料,既包括神户大地震和怴妰中越地震的救灾经验,也包括东京都、北海道等地实施的地震应急措施,非常实用有效。

  此外,针对日本中小学的抗震设计和措施,专家委员会主要成员、构造计划研究所耐震技术部高级研究员、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会长杨克俭博士总结了《浅谈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借鉴日本经验》,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规范及实施现状与日本的情况作了详细比较,指出了许多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学校建设应避免砖石结构,采用强柱弱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建议。名城大学葛汉彬教授专门为国内撰写了《日本的学校是个避难所》的专题论文,提供了从概念、设计、技术到措施的完整思路。

  专家委员会于5月17日在雅虎中国网上建立了雅虎群组,由京都大学的汪发武博士担任具体的运营和管理工作。该群组提供日本的防灾信息和抗灾措施,经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介绍,已被四川省震后重建工作组登录,成为点击率很高的专业网页,为国内的灾后重建提供了帮助。最近,庆应大学的严网林教授参与了庆应大学与东京大学合同规划小组,于6月7日-11日前往四川,参与都江堰复兴计划的国际招标活动,希望日本的重建方案能够中标。另一方面,中国归国者、日中设计谘询公司的吉川博社长负责收集、整理了日本在临时住宅方面的技术资料、生产信息和销售渠道等,为国内的灾后安置提供了帮助。

  华人专家委员会表示,地震是一时的,但抗灾减灾却是长期的工作。专家委员会一方面与国内相关部委成立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对口合作,展开信息交流,提供应急方案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则想以本次地震为契机,把日本的抗震措施和防灾技术系统地、完整地介绍到国内,同时通过组织高层论坛搭建平台,进一步强化建筑、桥梁、水坝等方面的抗震力度,提高中国抗震设计方面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水平。即使地震过去以后,专家委员会机制还会存在,这些工作还会持续下去。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2/7586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