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日前表示,将开放中国公民赴朝鲜旅游。对此,沪上游客也对朝鲜这一目的地表示出极大兴趣。记者昨天从上海锦旅等旅行社了解到,目前向旅行社致电咨询朝鲜游的市民中,既有五六十岁的中老年游客,也有一些对朝鲜心怀好奇的年轻人。由于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已经正式邀请朝鲜国家观光总局派代表团出席将于今年11月20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业内人士认为,中朝两国有望在国际旅交会期间签署相关旅游协议,预计最快明年春天可正式组团成行。
■游客讲述
五星酒店灯光刚够看清人脸
虽然上海人很热衷出境旅游,但是去过朝鲜的人却不多。记者好不容易找到几个去过朝鲜的“铁杆驴友”。
去朝鲜看什么?去年曾游览过朝鲜的王先生第一评价是:“在朝鲜,能够看到中国上世纪的样子。”事实上,也正是这样一种看到过去岁月的怀旧感,令不少中老年游客对朝鲜这个尚未完全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充满兴趣。
曾在朝鲜停留过7天的王先生觉得,与一般的旅游目的地相比,相对神秘的朝鲜确实有些不一样。“去朝鲜应该不是那种享受型的旅游,因为那里物资并不丰富,能源也比较匮乏。”王先生当时入住朝鲜唯一的一家五星级酒店,酒店里的灯光只是刚够看清对面人的五官,完全称不上明亮。而当地老百姓的家里,一般的灯泡仅有3瓦左右的亮度,行人夜间行走时路上也很少有照明设备。另一个令王先生印象深刻的是朝鲜当地人的着装。“虽然都是亚洲人,但是哪些是朝鲜人、哪些是游客几乎可以一眼看出来,因为当地人的服装颜色都比较灰暗,而游客的服装显得艳丽不少。”
而周先生介绍说,朝鲜的大街虽然很宽畅,但是几乎四五分钟才能看到一辆公交车,路边还有不少需要修理的汽车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配件被弃置一旁。同时,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等在朝鲜很难买到。旅游团吃饭时,一些游客也会觉得菜量不够,只好闷头大吃米饭。
曾在两年前去过朝鲜的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除了当地的民情和社会风貌外,到朝鲜的游客必看的项目包括由13万人表演的大型节目《阿里郎》。《阿里郎》是有悠久历史的朝鲜民族名曲,由数万名演员人工完成的翻板背景图案复杂、绚丽,几乎令人疑心为电脑制作。
来源:千龙新闻网